社区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27 11:47:00

导语:社区组织管理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推进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已成为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社区建设的有关精神,积极推进我市社区建设,年8月14日至17日,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了部分常委、委员,采取到景谷、普洱、等部分县(区)实地调研、其它县(区)报送材料,并对全市36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我市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和运行机制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年开始社区工作,经过5年多的时间,我市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社区36个。其中,区10个,3个。社区工作者282人,社区工作队伍逐步加强。社区工作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城市基层组织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形成。

(一)城市社区组织的地位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社区成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随着政府、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向社会转移以及居民需求的多样化,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各社区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计划生育等30多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社区已成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共同体,需要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相比,“单位人”已逐步向社会人转变,社区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居民群体的组织活动、交流信息、提供服务的平台。目前,我市已有268200多人生活在城镇社区,其中包括23900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17600多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职工、39300多城市贫困人群、22800多下岗失业人员。每年还有58000流动人口流向社区。社区群众对社区提供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服务项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三是社区成为城市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计划体制时期许多矛盾聚集在“单位”不同,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各种社会问题,诸如下岗失业问题、困难群体救助问题、戒毒问题、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都向社区聚集,社区组织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处于“前沿”地位。

(二)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年,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地委、行署下发了《中共地委、行政公署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并制定了《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年规划》,社区建设工作受到进一步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基础工程来抓,使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是初步构筑了以社区为主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各县(区)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在原来居民委员会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了社区规模或重新设立新社区。截至年6月份,全市共有社区居委会36个,其中1000户以下的占5%,1001-3000户的占64%,3001-5000户的占28%,8001户以上的占3%。各地逐步完善了社区组织体系。调查显示,目前,100%的社区建立了党组织,97%的社区建立了居委会,94%的社区建立了居民代表大会,89%的社区建立了协商议事委员会,81%的社区建立了共青团组织,94%的社区建立了妇女组织,83%的社区建立了工会组织,47%的社区建立了志愿者组织,36%的社区建立了残疾人组织,56%的社区建立了老年人组织。各县(区)在结合各地实际的基础上,为社区建设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是初步构筑起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调查显示,28%的社区建有服务中心,50%的社区建有劳动保障所(站),97%的社区建有警务室,22%的社区建有卫生服务站(点),53%的社区建有图书室,47%的社区建有1处以上的居民公共活动场所。目前,全市社区为18400多人提供着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为4300多人提供了再就业服务。以社区社会救助为基础的社区服务网络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初步建设起一支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全市社区共有282人。其中,30岁以下占16%,31-50岁占67%,51-60岁的占13%,61岁以上的占4%;小学学历及以下的占3%,初中学历的占19%,高中(中专)学历的占56%,大专学历以上的占22%。社区志愿者组织48个,人数达678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的补贴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解决,两委班子最低补贴正职320元,副职310元;最高补贴正职500元,副职450元。目前,一个以社区干部为主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初步建立。

四是初步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的较有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各县(区)在社区整合及培育过程中,坚持做到同步调整设置社区党组织。调查显示,目前,100%的社区建立了党支部。各地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居民自治活动。年,全市36个社区居委会采用“两推一选”的办法成功进行了换届选举。各县(区)社区还广泛开展各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促进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和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市社区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对社区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共驻共建,共求发展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社区是近几年涌现的新生事物,由于宣传不够,人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一些从事社区工作或与社区工作有着紧密联系的部门和领导,对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工作的力度不够大。虽然各县(区)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但推进社区建设在全市还没有真正形成整体合力。一些分管的主要领导对抓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主意办法少,缺少研究和思考,社区工作摆不上议事日程。一些社区成员单位和社区居民认识也不够高,参与程度低,居委会在具体操作中协调难,社区资源不能两便,不能共享,更不能共驻共建。

(二)政府投入不足,硬件建设不适应发展需要。建设社区,开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等需要有硬件设施和完善的管理,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虽然搞了一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一些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与形势的发展和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年规划》中明确提出“用两年的时间使社区居委会有一间不少于50平方米的工作用房”,但目前全市42%的社区无自己的办公用房而是靠租、借房办公,25%的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一半以上的居委会居民开展公益性活动没有场所,党员活动没有地方,没有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严重影响着社区功能的发挥。

(三)办公经费严重短缺,社区工作步履艰难。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56%社区无专门办公经费和其它固定收入来源,许多社区基本上是靠东讨西要来维持社区工作的运转。44%的社区由政府每年固定拨给一定经费,最高的景东县每社区每年5000元,最低县每社区每年700元,其它县(区)960-元/年不等,这些经费对于事务日益增加的社区来说远远不够。县勐梭社区自成立以来办公室的房租费至今拖欠。由于工作经费缺乏,一些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所在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政策,“费随事转”落实起来不具体、不规范。二是绝大部分县(区)都没有把社区建设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我市社区建设时间短,底子薄,自我造血功能弱;四是我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发展社区产业还存在诸多困难。

(四)工作量过大,工作人员待遇过低,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目前我市社区承担着计生、环卫、治安、禁毒防艾、劳动保障、安全生产、民族宗教、低保、残疾人管理、各种统计、妇联、工会、党建、共青团、消防、社区矫正、离退休人员管理、再就业、流动人口管理、民事调解等30多项工作,凡是上面有的部门,在社区就能找到对应的工作或者工作委员会,因此被戏称为“国务院”。大量繁杂的事情加之政府部门的一些指令性任务,使社区工作人员不堪重负。与繁重的工作相比,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却非常低。我市目前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绝大部分在350元-450元之间,其中大部分人难以获得其它收入,且全市只有17%的社区干部办理了医疗保险,16%的社区干部办了养老保险,3%的社区干部办理了工伤保险,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严重滞后,劳动和收入不成比例,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各项服务无法或者还没有开展,难以获得其它收入;二是政府事务下沉,造成社区工作量日益增加,工作人员没有时间从事第二职业;三是居民对社区的接受程度不高,不愿意出钱(哪怕是一小部分)来供养社区工作人员;四是我市社区规模都比较大,人多地宽,事情零杂,目前的生活补贴难以维持日常工作开支。现在我市村委会班子成员的补贴在310元-550元之间,区村委会班子补贴甚至比居委会还高,村委会班子成员有地,还有其它固定收入,而居委会班子成员则什么也没有。居委会工作人员这点生活补贴在支付各种因工作而带来的支出后所剩无已甚至倒贴,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在所难免。有些工作人员完全依靠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热情在无私奉献。随着社区功能逐渐得以正常发挥,社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的低工资、薄待遇,很难留住有能力的人才,长此以往,社区工作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三、几点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阶段。推进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的社区作保障;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需要加强社区建设作基础。没有一流的社区,就没有一流的城市,没有平安和谐的社区,就没有平安和谐的社会,加强新形势下社区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各级党委政府都要调整充实社区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制。围绕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年度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定期研究、检查社区建设的进展情况,指导好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努力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社保健全、服务完善、居民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文体活动丰富、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城市的新型社区。

(二)增加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整合社区内各种可利用资源,切实解决社区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要建立纵向上各级政府主导、横向上全社会整合,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形成“财政拔付、费随事转、社会资助”的财力支撑基础。要采取政府投入、上级支持、社区创业、辖区内单位、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等多种途径,积极整合、调剂、利用社区内各单位的现有设施资源,合理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居民公共活动场所以及为居民服务的窗口等基本保障问题。严格按照《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年规划》的要求,认真落实10部委(办)联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发[]85号文件),保证每个居委会50平方米以上的工作用房,完善电视、电话、电脑等各种办公设施,并把社区居委会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要建立社区建设的专项资金,逐年增加对社区建设的投入,使社区建设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和市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政策,着力解决社区工作办公经费,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和待遇。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云发[]10号)和《地委、行署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以及《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年规划》的要求,把社区工作经费纳入年初的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证社区组织得以正常运转。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费随事转”的有关规定,坚决禁止政府有关部门只给事不给钱的做法。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倍,并为社区工作人员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