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归侨侨眷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27 09:12:00

导语:农村归侨侨眷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归侨侨眷调研报告

为掌握我市贫困归侨侨眷生产、生活状况和侨务扶贫工作情况,进一步促进全市归侨侨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年7月下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散居山区农村贫困归侨侨眷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采取了实地调研和书面调研两种形式进行。调研组深入和两县,对山区贫困归侨侨眷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其余八县(区)采取书面调研形式进行。通过调研,基本掌握和了解全市散居山区农村贫困归侨侨眷现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是省四大重点侨乡之一,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以下统称“华侨华人”)和国内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以下统称“归侨侨眷”)众多。根据年侨情普查,全市有在外华侨华人近12万人,分布于美、英、法、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和东南亚等29个国家、地区,其中有90%侨居缅、老、泰等周边或东南亚国家,遍及所在国各行各业;列表登记归侨侨眷7923户34699人,其中归侨户1576户4002人,约占归侨侨眷总数的11.5%;侨眷户6347户30697人,约占归侨侨眷总数的88.5%;归侨侨眷中少数民族人口23457人,约占归侨侨眷总人口的67.6%。散居山区半山区农村归侨侨眷有7622户33538人,占归侨侨眷总数的96.7%。归侨侨眷遍及市内各个领域和行业,其中,绝大多数散居山区和半山区的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按照国家贫困标准人均1300元来衡量,全市现有贫困归侨侨眷4374户19612人,占归侨侨眷总数的56.5%,其中少数民族侨户困难情况较为普遍和突出,达3724户16731人,占贫困归侨侨眷的85.3%。少数民族贫困侨户主要集中在、、、四个边境县,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

二、侨务扶贫工作现状

对贫困归侨侨眷的帮贫济困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基础性侨务工作,也是各级政协、统战和侨务部门长期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侨务工作方针,积极将贫困归侨侨眷帮贫济困纳入地方扶贫济困工作范畴开展工作,在扶持山区农村贫困归侨侨眷发展生产、慰问济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帮助许多贫困侨眷实现了脱贫致富,使贫困归侨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另一方面,市、县侨务部门在摸底掌握贫困归侨侨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侨办专项发展生产资金扶持,除区以外的九个县开展侨务专项扶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90年7月正式启动全市侨务扶贫工作以来,我市共争取和使用省侨办下拨专项资金33.4万元,投入滚动使用达130多万元(次),累计扶持贫困侨户571户,受益贫困归侨侨眷2760多人,累计实现脱贫300余户近1300人。、,等一批原贫困侨户已实现小康。市、县侨办经长期工作和探索,已总结出了一套包括侨务小额信贷、以物扶持等模式在内的符合我市侨情发展实际并行之有效的侨务扶贫工作途径、管理措施和经验,在运作过程中有意识对贫困侨眷借贷户进行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宣传和思想意识引导,引导归侨侨眷自强、自立,转变传统观念,走自我发展、创业致富之路,成为全省侨务扶贫工作的亮点市和先进市,得到省侨办、省侨联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侨务扶贫工作任务依然繁重。我市绝大多数归侨侨眷散居在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生产和发展条件差的山区半山区农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受自然因素和条件的制约,缺少能带动当地致富的支撑项目,加之整体素质偏低、自我发展办法少、发展资金缺乏、生产粗放单一,至今尚有近2万归侨侨眷仍处于解决温饱问题难、增收渠道少、家庭经济脆弱、贫困程度较深、日常生活拮据的状态,侨务扶贫面临的任务依然繁重。

(二)侨务扶贫专项资金来源少。自1990年落实华侨私房政策结束以后,市、县两级侨务部门为帮助贫困归侨侨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主动争取省侨办支持在我市开展侨务扶贫工作试点并逐步启动开展了全市侨务专项扶贫工作。经过二十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用有限的投入取得显著效果的侨务专项扶贫的可喜成绩。但长期以来,我市侨务专项扶贫经费只能依靠争取省侨办每年一至三万的资金支持(近几年省侨办已没有再划拨此项经费)开展工作。我市侨务扶贫工作量大,侨务扶贫专项资金来源少,已成为长期困扰侨务扶贫工作全面开展的主要问题。

(三)部分归侨身份认定及“户籍”管理存在问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国内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一些原来从国内迁居周边国家的人又通过不同渠道返回国内居住,主要散居在、、、边境四县,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三百余户上千人。由于他们入境时未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婚姻、定居等手续,这部分人是否属“侨”身份现还不能认定,导致形成无户口、无身份、无田地状况,成为当地“黑人黑户”特殊群体。二十多年来,他们或是投靠居住亲戚朋友家,或是借住他人房屋,生活只能靠租用、租种艰难维持。如比较集中的县芒掌村管下村民小组就有18户71人,因“黑人黑户”的问题还带来了他们的孩子上不了学、劳动力不能外出打工、无法按有关规定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享受低保、医保待遇,各项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和得不到相关政策的扶持等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这批“特殊归侨”的贫困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如不尽快解决,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的和谐稳定。

四、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贫困归侨侨眷工作。帮助散居农村贫困归侨侨眷脱贫致富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党和政府关心广大归侨侨眷的具体体现,对于保护和激发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的爱国爱乡热情,参与祖国和家乡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争取侨心、凝聚侨力、发挥侨智,维护侨界的团结和稳定,促进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到2020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是党的提出的奋斗目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应着力抓好对贫困归侨侨眷的扶贫工作,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协同配合,切实把贫困归侨侨眷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及各项扶贫范围,并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好“适当照顾”政策,从扶贫资金、项目扶持、技能培训等方面,突出“侨”的特点给予更大倾斜。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对贫困侨眷的关注和帮助,营造出全社会对贫困侨眷帮扶的良好氛围,以在更大范围内做好、做实我市侨务扶贫和救济工作。

(二)加大对侨务扶贫扶持力度。在全市每年开展的扶贫项目基础上,针对贫困归侨的特殊情况,从市到县(区)每年应增设侨务专项扶贫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作为侨务扶贫、救济专项经费,由侨务部门负责管理使用。进一步推广近年来取得的贫困侨眷扶贫经验,增大对贫困归侨的小额扶贫信贷资金贷款,扩大全市侨务扶贫工作面,有计划地推进我市侨务扶贫、救济专项工作进程。

(三)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措施。将孤寡老、弱、残等特困侨户纳入各级民政部门重点关注对象,落实医保、低保等社会救助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四)切实解决部分归侨身份认定和户籍管理相关事宜。建议政府,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境外迁回我市的三百来户上千人“黑人黑户”特殊群体问题,作专题研究,努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国籍认定,尽快从根本上解决“黑人黑户”的相关问题,并研究出台特殊照顾政策,开展对他们的帮贫济困工作,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使之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