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激励改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24 04:41:00
导语:干部激励改制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干部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是农村稳定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却出现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目标不明确、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文章以省4个县的调研情况作为基础,深入分析目前部分地区村干部干事热情不高的原因,探索提高村干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一、调查基本情况
在部分地区,村干部各方面待遇不及大学生村官,村干部被戏称为“三无干部”,即“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搞头、老来无靠头”。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对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党组织建设表现出了消极对待的情绪,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不愿当、不想当、没人当的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到只有村干部基本收入得到保障后才能推动上层建筑,这些上层建筑包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第一、“政治上无奔头”。村干部在农村虽然名义上是一名“村官”,但即使干得再好、再优秀,也只能在原有的村继续担任村官,没有机会晋升。有些地方虽然正在试行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的制度,但由于年龄、文化程度上过于限制,对于老龄化严重的村干部队伍来说,效果仍然需要斟酌。另外,对于干得出成绩的村干部,大部分地区仍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第二、“经济上无搞头”。村干部补贴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大部分地区村干部补贴不及大学生村官,导致村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第三、“老来无靠头”。村干部不仅工作补贴偏低,同时也缺乏相应的退养保障机制。许多村干部在农村干了大半辈子,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退下来以后,却没有任何补贴和保障,导致村干部对养老问题缺乏基本的安全感。
二、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加重,村干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但与新农村建设步调不一致的是,村干部仍然面临着“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搞头、老来没靠头,各方面待遇不及大学生村官”的窘境。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村干部表现出了对村级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漠不关心、消极对待的情绪。
(二)村干部责任意识淡化
在部分地区,村干部出现了责任意识淡化现象,工作缺乏责任感。这主要是由于村干部工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大多数村干部产生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此外,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个别乡镇引导选民不利,家族等各方面势力的影响下,致使个别素质差、道德低,缺乏责任感,动机不纯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混入村干部队伍,给村级班子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无钱干事
在部分偏远山区,由于地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村内没有集体经济,农业收入又不多,村委会没有经济来源,导致村干部无钱办公。很多村干部为村里办事还要自己掏钱、贴钱,想为村里办点实事只能靠政府扶持,缺资金、条件差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
针对村干部能力弱、待遇差、任务重、工作难开展,不同程度出现“无钱办事”、“无心干事”等问题,省各个地方均采取了一定措施,在制度上下功夫,在机制上求创新,从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入手,在激活村干部队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结合各地在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措施,针对目前村干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重点加强村干部激励制度方面的建设,切实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一)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一是合理的补贴水平不仅要参照当地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而且还要参照当地外出打工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保证村干部的补贴水平不低于两个参照平均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村干部留得住。二是要加强发展模式探索,选准好路子,把极端分散的资源要素——人、土地、资金、技术、管理等进行优化组合,“抱团取暖”形成合力,建立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引导扶持发展水果、蔬菜、生猪等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行村干部“基础报酬+考核报酬+奖励报酬”制度。三是建立村干部退休补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为村干部购买“两险”,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可以在购买“两险”中适当增加国家财政补助的比例。对于经济发展稍微靠前,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农村,可以用集体经济收入为村干部办理“两险”。对于55岁以上,在任期间对农村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确保其离任后继续享有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
(二)明确岗位职责,规范监督管理。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采取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等办法,进一步精简村干部职数和人数。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双述双评双挂钩”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双述”为村干部分别向村民代表大会和乡镇党委、政府述职,“双评”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民代表大会分别对村干部工作进行综合目标考评。“双挂钩”为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绩效奖励、生活补贴和评先推优相挂钩),坚持民主评议与组织考核、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
(三)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农村领头人,村干部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才能在带领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一是采取“财政补助+个人出资”的形式,支持和鼓励村干部参与成人教育,提升村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二是加大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取开办培训班、送教下乡、流动党课、现场观摩、异地培训等形式,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增强培训的统筹性。在培训内容上,以提高村干部致富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为主,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定期组织对村干部进行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能力;三是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着重从转变村干部思想观念,强化对村两委委员的党性锤炼,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四)改进村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对而言,村干部考核机制应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实效性。对村干部的考核要涉及各个方面,包括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应重点考核村干部带领发展致富的能力。对村干部的考核评价不能盲目的“一刀切”,应建立专门的考核考察评价小组,每年对村干部进行客观、公正的考评,考评小组中应有一定比例的村民代表,充分保证村民的参与权和发言权。在考评中,对村民给予的意见应重点采纳。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把涉及到各村的公益事业建设、产业培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分解到村干部,确定每名村干部完成工作的时间、数量等,将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村干部年终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在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对村干部的精神激励措施,切实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针对村级干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村干部”评比活动,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如,规定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村干部,年轻在40岁以下,在村工作满5年的村干部给予转变身份,晋升到乡镇站所工作,干好有前途;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村干部,年龄超过40岁的村干部,纳入事业编管理,给予享受事业人员工资待遇,并留在村委会工作,退休后仍然可以享受工资待遇,干好有希望;对任职满6年的村干部,退后解决好“两险”的同时,可根据任职年限每月给予补发一定的生活补助,退后有保障。
- 上一篇:副县长在土地流转分析会发言
- 下一篇:县长在音响市场治理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