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调解民族关系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23 07:41:00
导语:乡镇调解民族关系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依据发[]2号《关于开展民族团结不变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精神,依照有关要求,县民委于2月19日至29日在县镇开展了关于居民在协调民族关系方面的社会调研,此次调研以深化实地、走访群众等方法进行,现将调研状况申报如下:
一、镇根本状况
横断山脉腹地的高山峡谷区。东南部与镇相邻,是一个典型的雪山峡谷镇。镇和两个社区,两个村委会,37个村民(居民)小组,67个天然村。总人口为7886人,镇的都寓居在阿墩子社区,共36户,173人。长期以来,镇的居民固然有本人共同的习俗习气和宗教崇奉,他们与本地的藏族群众调和相处,曾经构成了一种团结、敦睦、合作的民族关系。
二、镇崇奉伊斯兰教的居民历史渊源
在走访本地居民的进程中,据引见,县镇邻近,于清朝雍正年间,发现铜矿及银矿。山西、陕西、云南大理等地的人,前来采矿冶炼。后来,矿洞坍毁,死伤多人,这些采矿人大局部为崇奉伊斯兰教的,有些人就在镇静居下来,伊斯兰教就在这时传入。镇的首要有马姓、海姓、杨姓、蒋姓。每年阴历正月,镇的同胞,都要到镇北部的马鹿场银矿遗址,进行祭吊。由此可以看出,的伊斯兰教,是从汉地传入的。县镇有一座清真寺,是迪庆州最陈旧的一所伊斯兰教活动场合。听说,在清朝雍正年间,久居镇的,在古城址(铺子农)有一处伊斯兰教活动场合,后被山洪冲垮。现存清真寺,始建于清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据史料记录,清咸熟年间起义掉败后,铁朝贵等人,于咸丰十年(1860年)呈清真寺楼房三间给当地头人,以示归顺,经镇历次维修扩建,至民国年间,清真寺有木构造楼房一院,内有经堂、阿訇居室及活动室。寺内有雕梁画栋,是县珍贵的建筑文明遗产,民国末年屡次被占用、破坏。至“”时期,遭到彻底破坏。1987年,经迪庆州人民县政府同意,县人民县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维修,并退还信教群众。
三、镇的习俗习气
县镇的迁入,使他们融入到了本地主体民族藏族的生活中,生产、服饰及言语均与一样。固然如斯,但他们至今保存着不食猪肉、考究洁净、凶事不铺张的传统风俗。本地的群众固然与藏族在生产、服饰及言语上一样,但凶事与其它民族有分歧之处,土葬时,棺材在尸首入土前装置,用白布裹尸平放于细土上,四周用木材搭成棺材,垒石成墓。
四、镇居民的宗教活动
崇奉伊斯兰教的群众,日常宗教活动都在镇的清真寺进行。清真寺的宗教活动,民国期间有住寺“阿訇”,负责寺内的教务,并传授伊斯兰教经典及阿拉伯文。1987年,恢复宗教活动今后,每年开展三次宗教活动。依照伊斯兰教历,每年的阴历正月前后,举行“开斋节”;阴历蒲月前后为“古尔邦节”;阴历七月前后为“圣诞节”。的伊斯兰教信徒因为长期和藏族人民天伦之乐,所以也尊敬藏传释教,也参与藏传释教的一些宗教活动。
总之,县镇的居民,从迁入到以来,世代与的藏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天伦之乐,他们尊敬其他民族的习俗习气,为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社会不变做出了积极的奉献。
- 上一篇:推进财政管理工作方案
- 下一篇:学校党建文化建设经验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