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沙化整治调研汇报

时间:2022-02-10 10:54:00

导语:草原沙化整治调研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草原沙化整治调研汇报

为控制沙地南侵,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自2009年起,省委、省政府投资3亿元,全面启动实施辽西北三年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我市是实施此项工程的10个项目县之一。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我市坚持“科学规划、科学施工、科学管理、集中连片、强调规模、保证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治理工程,并得到上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一致认可,实施治理的项目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

积极推进35万亩治理任务全面告捷

在辽西北三年300万亩草原沙化治理任务中,我市承担治理任务35万亩。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草原沙化治理任务,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共用水泥柱275050根,其中中小立柱251600根、中间柱23450根,刺线997吨,围栏线总长110万延长米,各种牧草种籽600吨;共出动人工20万个、车工3万个,动用土石方3万余立方米。目前已在全市27个乡镇形成集中连片的围栏治理地块65个。

多措并举治理工程有序实施

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既是一项防止土地沙化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富民的民生工程。我市紧紧抓住省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的政策机遇,成立组织,明确责任,抢抓进度,严格施工,倾力打造草原沙化治理精品工程。

(一)突出“实”字,统筹谋划。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市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为副总指挥,动监、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和项目区所在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指挥部;各项目实施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由乡镇长为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的项目领导组织,逐级强化组织领导。签状包保,砸实任务。市政府与27个项目区所在乡镇分别签订《草原沙化治理工作责任状》,明确治理任务和责任。实行技术人员包乡包地块制度,做到了乡乡都有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和监督,确保了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强化考核,有效推进。将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纳入项目乡镇重点工作岗位目标考核,按照每完成1000亩草原沙化治理任务在年终畜牧重点工作考核中加10分的标准进行严格考核。实行奖励制度,对保质按量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的,每亩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资金,有效调动了项目乡镇的积极性。

(二)突出“早”字,扎实推进。早规划,早准备。项目实施以来,每年年初及早制定年度工程实施方案,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对项目地块的土壤、土层、有机质、坡度、成草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踏查,并对各地块补播面积、围栏线路、物资及牧草种子用量等进行详细测算,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早动手,早确权。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启动伊始,市草原工作站就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克服作业条件艰苦等不利因素,科学组织,认真操作,逐地块进行认真测量,共完成天然草原确权152万亩。早部署,早行动。针对我市十年九旱的气候状况,市动监局每年2月份就召开牧草补播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补播工作。由于在牧草补播上抓的早、抓的紧,三年的补播均抓住了墒情、保住了苗情,2010年和2011年保苗率均达到了85%以上。在进行补播的同时,及时跟进围栏设置工作,截至目前,35万亩治理区全部完成牧草补播和围栏封育任务。

(三)突出“严”字,打造精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制定项目设计、工程施工、检查验收、效果评估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指导工程管理和建设。严格资金管理,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规范使用。严格政府采购、法人负责和工程监理等各项制度,提高项目实施透明度。严格按照工程刺线围栏及补播技术规程标准,规范要求,加强技术培训,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严把“四关”,力求精品。市草原工作站与各施工单位签订工程质量合同,并派技术人员对每个项目区进行技术指导和施工全过程监督,严把“四关”,确保工程质量。严把材料质量关,对水泥柱、刺线等物资进行公开招标、政府采购、跟踪审计,坚持采购品质高、质量好的工程材料,并聘请施工监理对质量进行把关。严把牧草补播关,无论是重点地块还是非重点地块,全部按照技术规程补播,确保出苗率。严把围栏设置关,针对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各施工单位采用重型设备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严把管护关,各乡镇认真落实管护责任,每个地块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并签订管护合同,有效防止了偷牧牛羊和盗取围栏设施等破坏治理成果的行为。自检验收,严格规范。每年工程结束后,市草原工作站都成立验收小组,对各围封区进行严格验收。采用卫星定位仪,严格检查围封面积;对围栏质量实施逐地逐块检查,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全面检查围封区草原状况,对出现小开荒等问题坚决予以查处。

效益初显巩固成果仍须加力

我市草原沙化治理项目实施以来,治理区的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30%提高到了目前的60%,治理区沙丘被固定,4级风吹不起沙尘,50毫米的降雨不会出现径流,草地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明显提高,后续补播的牧草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幅提升,治理区内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围栏封育和多次牧草补播,极大地促进了天然草原的恢复,治理区牧草生物量成倍增长,亩产干草量由原来的不足50千克提高到100千克,青草量由原来的不足100千克提高到300千克,草地亩收入达到40-50元。大板镇黄土坎村的徐国昌承包草原2000亩,今年仅草籽和牧草收入就可达到近10万元。承包草原带来的明显经济效益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承包经营草原。承包草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在附近建起牛羊养殖小区,利用所产的优良牧草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种草养畜走上了致富路。

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即将结束,我市草原沙化治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何巩固好治理成果,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一是抢抓机遇积极争取草原沙化治理项目。国务院于今年8月11日召开的全国牧区工作会议,把草原生态建设作为牧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市作为国家268个牧区、半牧区县之一,应把握好这一有利契机,积极申报治理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逐步使治理项目的规模化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二是不断完善草原管护机制。维护好草原沙化治理成果,应建立草原管护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应制定草原管护制度,并同承包者签订管护合同,明确承包者的管护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应通过向上争取、积极配套等途径,设立围栏设施管护和种草补贴资金,调动农民种草积极性,确保工程建设成果持续有效;同时,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工程设施、乱开矿、乱开垦等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三是切实加强草原防火工作。随着治理工程的深入推进,治理区内的植被盖度将不断提高,为防止治理成果“毁之一炬”,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草原防火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切实加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对草原火情、火灾的监控和应急扑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