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城市低保调查汇报

时间:2022-12-29 10:26:00

导语:镇城市低保调查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镇城市低保调查汇报

一、城市低保工作基本现状。

1.城市低保审核程序规范化。根据《城市低保“一评两述三公开”实施办法》,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对象的认定和管理。“一述两评三公开”即:个人陈述,社区、乡镇人民政府评议评审,社区、乡镇人民政府、民政局三榜公示公开。在“一述两评三公开”实施中充分彰显“四性”,进一步强化城市低保对象认定的准确性。一是广泛性。在社区、乡镇两级的评议评审小组中,《办法》明确规定必须有辖区内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按程序产生的居民小组代表参加,使群众代表在评议评审小组中的比例占绝对优势。二是诚实性。《办法》中规定了两项考核当事人的诚信内容,当事人必须在了解享受城市低保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后,签订《诚信承诺书》,才进入个人陈述程序。三是选择性。根据陈述人的发言解答,评议人员结合政策规定和对当事人日常了解进行评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票决方式,决定当事人是否通过低保资格初审和审核。四是公正性。《办法》规定,“一述两评三公开”实施期间,除社区、乡镇和评议小组外,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要参与其中,初审、审核和审批关键环节必须经过三级公示和社会监督。具体为:一是根据低保管理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订出相应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低保评审评议、低保档案管理、低保违规行为举报奖励、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低保对象公共义务劳动等制度。二是设立低保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三公开”。即:一是申请低保的条件、操作程序、政策法规等公开上墙;二是低保对象家庭情况三级张榜公示;三是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情况进行长期公示,切实增强了低保透明度。

2.城市低保对象分类管理规范化。一是建立城市低保对象户分类管理台帐,将低保对象划分为A、B、C三类。A类是指“三无”人员、重度残疾或特别困难的家庭,此类属靠自身或家庭成员努力仍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对象户;B类是指人均保障标准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70%,低于或等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此类属收入来源相对稳定、但收入变化一般不大的低保对象户;C类是指人均保障标准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70%的家庭,此类属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的对象户。二是建立低保对象户动态抽查复核制度。对三类人员,由社区评议小组分别按A类(年度)、B类(半年)、C类(季度)进行入户复查。复查人员不少于2人。复查后要按实填写复查表,调查人和被调查对象(证人)应在复查表上签字认定,复查表经乡镇政府复核、县低保中心审核后生效。凡没有上报低保对象复查表的,视同社区或乡镇政府取消其低保待遇,停发低保金。三是建立低保对象户续保申请登记制度。此制度只适用于B、C类低保对象户,两类低保对象户必须按照B类(半年)、C类(季度)的时间到所辖社区报告家庭收入、人员变化情况,并提出书面续保申请,申请必须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5号之前提出。低保对象不递交续保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低保待遇,社区应及时将名单上报乡镇,由乡镇于当月20号前报县低保中心停发其低保金。二是对已提出书面续保申请的低保对象,社区应做好登记,并在续保申请书上签署意见上报,续保申请一式三份,经乡镇复核、县民政局审核通过。

3.城市低保对象管理动态化。首先,对低保档案做到了统一档案盒、统一档案袋、统一代码、统一档案柜的“四统一”,建立《城市低保家庭台帐》;其次,坚持对低保对象进行定期核查,重点查看新批保障户是否已张榜公布、保障户领取的保障金和发放的金额是否一致、家庭经济收入是否属实等情况。通过行之有效的核查,及时填写《城市低保户主信息台帐》和《城市低保增加、清理表》,准确掌握各保障户家庭实际状况,对发现问题及违规现象进行快速处理,确保了低保工作健康运行。

4、积极探索建立《城市低保类救助统计台帐》,对三无人员、有残疾证的重残人员(1、2级)、在校学生(中专、高中、大学)、重病或因病长期卧床的人员、70岁以上的老人等五类困难人员实行特殊分类救助。

5、在全镇范围内的社区进一步完善低保户签到制度,组织义务劳动,加强社区建设。为了便于随时管理和掌握低保户家庭成员情况、家庭经济收入变化,社区按照上级民政部门规定,实行每月一次报告签到制度。为树立好集体观念,增强热爱社区、建设社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社区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低保户学习有关低保政策,并组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参加公益性义务劳动,打扫辖区道路卫生,清理墙面、电线杆上的乱贴乱画,从而社区的环境卫生有了新的改变。也增强了低保户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6、城市低保清理核查规范化。积极选派个人能力强,群众工作熟的同志参加清理核查工作中去,采取“一看、二访、三问、四查”的形式,定期开展清理核查工作工作。同时,加强对行业干部的业务培训,使大家尽快熟悉政策和程序,迅速开展工作。清理核查工作期间,严格依照规定办理,对认真执行低保政策,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对工作不在状态或出现问题的,将给予通报批评,有效的解决了城市低保在清理和认定上的难题。

二、城市低保对象基本特征。

(一)家庭成员年龄普遍偏大。调查显示,全镇城市低保对象年龄在40以下43人占22.5%,40岁以上148人,占77.5%,其中:年龄在18—40岁的37人占19.4%,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6人占3.1%。由此可以看出,低保对象多数都属于中老年,是家庭生活的依靠和主要经济支撑者,他们肩负的经济负担重,承受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较大。

(二)家庭成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低是低收入家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全镇城市低保对象户中文盲的占3.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9.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8.7%,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8.3%。从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分布构成看,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77.9%,可见,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由于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低,很难获得再就业培训的一技之长,这确实给他们重新就业带来困难,因此很少有人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便就了业,也是在一些技能要求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岗位上,所得的工资自然也不会高。

(三)家庭从业人员普遍偏少。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从事小商小贩、干个体的占到5.6%,在外打零工的占到60.4%,在家闲居、无业的占16.7%,零就业家庭占17.3%。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低收入家庭都是在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中下岗职工家庭和无业家庭占了较大比重。

(四)1人户家庭偏多。低收入家庭最显著特点是劳动力人数少,就业者负担系数大。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户均家庭人口为1.8人。其中,1人户70户占57.9%,2人户17户占14%,3人户23户占19%,4人户7户占5.8%,5人以上户3户占3.3%。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低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低保户数量增加,低保工作中暴露的问题比较突出。

1.家庭收入界定较难。全县2010年最低生活保障线是205元,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低保家庭均发放给每个人205元,除A类外其它两类要在扣除家庭实际收入后,进行补差,家庭实际收入的核算包括失业救济金、退休金、下岗后领取的基本生活费、打零工的收入、亲友的资助等所有收入。家庭收入隐形化是近年来低保家庭收入界定的最大难题,部分人通过隐报、瞒报等手段掩盖自己的实际家庭收入,而管理人员在调查中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配合,银行存款、私有房产等做为公民的隐私权,民政部门无权强行查看,每个低保家庭的实际收入非常难确定。因此,对低保家庭实际收入的审定只能依靠对本人和邻居的询问,掌握的情况真实性难以保证。还有一些与子女分户的老年人,子女赡养费本应计算为其收入的,但申请人往往以子女无经济能力赡养父母或是以子女不赡养为借口,使低保工作人员难以准确地测算其家庭总收入。

2.情况调查难,动态管理阻力较大。一方面是从事低保工作人员少,很难抽出时间对申请低保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另一方面在调查过程中,周边邻居怕招惹麻烦不愿讲真话、不配合,甚至有的单位也以种种理由推托,不愿出据相关证明,使工作人员难以准确掌握情况;三是刑满释放人员保障难,这部分人在劳动年龄段须就业,但在政治上有污点,难以找到工作,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许多低保户采用种种手段逃避甚至抵制检查工作,以冒领多领低保。更有部分低保户,在收入达标被取消低保资格后心生不满,认为损害了自己应得的利益,从而对社区工作人员实行人身攻击,阻碍了低保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下岗、失业、疾病等造成的贫困是暂时的,当被保者摆脱困境后,就目前低保工作的运行机制而言,退出机制反应慢是一个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对被保者的经济收人动态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被保者的收入包括劳动所得、投资所得、继承所得、救助所得、意外所得等,但作为主管城市低保工作的民政部门,对被保者经济收入上的动态监控缺乏有效措施,社区及社区居民小组,也很难做到有效监控,使一部分收入高于低保线家庭不能及时推出,因而被保者的救济标准审定和“脱保”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

3.流动低保户管理较难。近年来,由于城市拆迁、低保户流动等因素使许多低保户已不能在原址居住,造成一个居民小组的管理对象分布在几个居民小组(或几个社区),不能适时调整,一方面给低保管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容易造成低保工作中的漏洞和骗保者欺骗组织的行为。

四、关于城市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城市低保工作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事,也是各社区的热点、难点工作,政策性强,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它对维护社会稳定及人民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区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今后城市低保工作的开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城市低保工作在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上的促进作用,切实把城市低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城市低保工作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一是建立完善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县、乡镇主管部门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工作互动的良性格局,积极主动关心支持城市低保工作,初步形成城市低保日常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二是社区成立低保工作审核小组。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居民组长、民警组成,负责对本社区居民进行政策宣传,对申请对象进行走访调查和初步审核,把好第一关;三是成立社区低保工作评议小组。主要由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和积极分子组成,由于他们来自于群众,对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较了解,能较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进一步抓好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低保工作水平。目前,由于低保面的扩大,低保任务逐渐加重、工作量越来越大,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低保工作者队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首先,应该给每个社区配备一名专兼职低保工作人员,并且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其次,要积极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信息化网络,熟练电脑信息化管理,以提高低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建立低保诚信申请承诺制度,进一步加强低保工作动态管理。一是严格落实低保工作职责,加强入户访视,做到“五清”,即低保类别清、致贫原因清、补差金额清、家庭收入清、家庭住址清。根据低保家庭收入变化及时调整低保金,对超过保障标准的家庭及时、坚决停保,工作人员要克服畏难情绪,该退保的退保,该降低标准的降低标准,该追究责任的追究责任,针对部分申请低保人员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有的采取虚报、伪造、隐瞒、骗取低保金以及提供虚假证明的单位和责任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的处罚条款,打击骗保的不良行为,以维护低保政策的严肃性,使政府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需要帮助的人群身上。二是建立低保诚信申请承诺制度,申请人在提出低保申请时,必须同时签订与低保申请表一体的“低保诚信申请承诺书”,承诺所填写的申请理由、证明材料、家庭收入及家庭状况全部是真实可靠的,无虚假隐瞒内容,并将积极配合低保工作人员进行家庭收入调查,若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低保待遇或违反诚信承诺内容的,无条件接受低保管理部门给予的取消享受低保待遇的处罚,并在申请人的档案中予以注明,终身记录,作为审批低保的重要依据。

(四)进一步加强检查审查,加强对流动低保户的管理。要把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集中对群众反映问题多的低保户排查。将骗保、人情保等违规行为彻底清除出低保;在检查中要包括对低保户管理方面的检查和低保户资料建档方面的检查,同时要加强对流动低保户的管理。各社区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按居住地划分管理对象,切实做到变化随时上报,资料随月运转,进出随月更新,低保户随居住地管理。

(五)建立社会救助网络,扩大就业,以再就业代替享受低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仅体现在资金救助上,还要积极发挥社会救助功能,在全社区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困难群体脱贫、解困。一方面要动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私营业主以及生活条件较好的居民伸出援助之手,开展捐赠和结对帮扶工作,帮助低保家庭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走出困境;另一方面落实好政策救助,使低保对象应享受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第三是要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对于一些有劳动能力而申请低保的,要与劳动力市场衔接,通过寻岗、腾岗、买岗等多种方式介绍工作,帮他们实现再就业,坚决杜绝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依靠低保生活,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从根本上帮助低保家庭脱贫。

(六)正确宣传引导、更新观念。一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宣传专栏、宣讲活动、散发传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城市低保的保障条件、保障标准、申报程序、动态管理和生产自救等广泛的宣传给群众,使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保障,让热心关注的群众参与到工作中来;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应该进行正确的舆论宣传,改变人们的一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如低保是国家的救济,不拿白不拿,享受低保是自身无能为力的表现等。要使“主动申请低保,积极走出低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就需要困难户对低保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即低保不是施舍与恩赐,是救助,是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是民生工程,进低保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最终走出低保,而不是永远躺在政府的怀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