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水型单位情形调查汇报

时间:2022-07-27 10:32:00

导语:关于节水型单位情形调查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节水型单位情形调查汇报

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工业企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不少企业开工不足,甚至难以为继。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却持续稳定发展,究竟是什么使其冲出困境?带着这个问题,近期我们对印染有限公司、纺织有限公司、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省级节水型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这三家企业分别位于苏南、和地区,分属印染行业、纺织行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也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的传统行业。调研过程中,三家企业一致反映:“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节水减排、降本、提质、增效,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制胜之道。”他们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其经验值得在全省工业企业中推广和借鉴。

一、节水型企业创建的主要做法

(一)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创新节水机制

节水型企业创建过程中,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按年度下达创建目标任务,统一技术标准,严格考核,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各企业建立健全了节水管理机构和节水管理网络,制定了节水管理办法、用水考核与奖惩办法等一批节水。

(三)强化节水宣传,全员参与节水

企业在节水创建工作中,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强化全员参与。围绕节水型企业创建,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墙报、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水法律、法规和节水减排知识,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的自主节水意识,在企业上下形成良好的节水风尚。公司组织开展节水器具更换维修技能比赛和“我为公司节水献一策”等节水“智多星”活动,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定期组织评奖,每采纳一条奖励30元,使节水工作既落到实处又生动活泼。

我们调研的这三家企业,仅是全省节水型企业的一个缩影。2005年以来,全省先后建成节水型企业286家,完成节水技术改造项目1312项,形成年节水能力7.4亿立方米,相当于少建10座日产20万吨水厂,减少企业直接水费支出18亿元左右。

二、节水

型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平衡性,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创建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矛盾,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一是政府主导作用需要加强,管理体制亟待理顺。节水型企业创建涉及各个工业行业,需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由一个统一的牵头部门来负责组织实施。目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节水管理职能划分在部门间存在重叠,不少地方两个“节水办”并存,导致水利、建设两部门在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中经常相互矛盾和扯皮,甚至出现过两个部门同一年度分别授予同一个企业节水型企业的现象,让企业无所适从。

二是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政策推动。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缺乏法规和制度保障,迫切需要出台一些可操作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规定。如创建工作缺乏强制性的行业水耗标准,未达到规定的节水要求不影响企业的生存,企业感受不到节水的压力。加之,由于目前的水价偏低,节水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没有落实到位,企业缺乏节水的动力。

三是创建工作投入不足,投资渠道不畅。节水型企业创建需要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目前我省尚未建立节水专项资金,创建工作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和经费渠道。加之,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和一次性投入较大等原因,许多企业在创建工作上存在观望和“等靠要”思想,致使创建工作进展不快,地区间的不平衡性也较大。

三、进一步推进节水型企业创建的几点建议

(一)改革节水体制,加强统一管理。建议按照“大部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节水管理体制,实现节水统一管理。根据全省节水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实省节水办行政编制,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同时,理顺地方节水管理体制,市、县(市、区)节水办划归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并明确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与水资源管理机构合署办公。

(二)加大节水投入,设立节水专项资金。建议各级政府从水资源费、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等经费中,划出部分资金设立节水专项资金,切块用于节水工作。重点支持节水减排工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节水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节水型企业创建等载体建设的补助和奖励。如对节水减排工程建设和节水技术改造的,可按节水量、减排量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对中水回用和利用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可按回用水量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废污水“零排放”企业,免征污水处理费。省级每年用于节水工作的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

(三)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政府考核力度。在当前金融危机和环境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抓好节水工作,不但节约水资源,还能减少污水排放、节能降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议各级政府对现有的节水文件进行清理和归并,明确相应的管理措施,落实企业节水税收优惠和政府扶持奖励政策,从政策上支持和激励企业开展节水工作;制定行业节水的强制性标准,组织有关技术力量,分别不同行业编制相关节水技术集成,通过参观学习、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等形式,指导、服务企业开展节水工作。同时,加大政府对节水工作的综合考核力度,把节水纳入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考核体系,层层落实节水工作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