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临港经济调查研究报告
时间:2022-06-17 03:17:00
导语:发展临港经济调查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港口是联系国内外市场的枢纽。依托港口、面向港口发展临港经济,可以有效获得国内外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仅直接扩大进出口和招商引资,推动现代物流业、制造业发展,而且可以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空间,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从世界上看,发展临港经济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密切,港口成为世界范围内吸纳各种生产要素的重要平台。世界上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经济总量的20%都集聚在离海、江、河岸线宽度100公里以内的地区。国外发展最快、最发达的城市,如荷兰鹿特丹、日本东京、美国纽约、德国汉堡,其发展崛起都与港口紧密相关,基本上都是通过依托港口发展临港经济实现繁荣的。
从国内看,发展临港经济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将近一半的GDP主要是产生在距离沿海200公里以内的62个地级市,在这沿海200公里范围,用不到30%的陆域土地吸引了80%以上的外来直接投资、生产了90%以上的出口产品。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圈,上海、苏州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唐为主轴的环渤海经济圈等,通过加强陆海经济联动,创造了陆海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成功经验,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
近几年来,我市在发展临港经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企业与港口间的合作不断深化;莒南等临港县区注意发挥临港区位优势,推进临港经济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全市某些重点产业依托港口获得了较快发展,产品外向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临港优势的认识存有很大差距,发展临港经济缺乏有力的推进措施,临港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低。这与我们所处的近海地理位置很不相称,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
必须充分看到,我市发展临港经济具备许多优势和便利条件。一是区位优势。临沂市域内虽然没有港口,但市域距港口最近处仅10公里,市区距离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都在100公里左右,距离青岛港也就200公里,按照港口与腹地经济联系的距离衰减规律,我市属于港口的强辐射区和发展临港经济的最佳区域。二是产业基础优势。临沂是农业大市,油料产量居全省首位,粮食、水果、肉类产量均居全省前5位,农产品加工出口的空间很大。工业体系比较完备,形成了食品、机械、建材、木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电力八大支柱行业,发展临港产业的基础条件好。商贸流通体系发达,拥有位居全国前三位的综合性商品批发市场,建材、板材、五金、化工等市场规模和交易额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通过对市场的改造提升,以立晨、荣庆、鲁信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10大配载市场、2000多配载业户,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到40余家,物流总额达到1500亿元,部分物流企业目前已拥有信息平台、现代运输手段和保税区,临沂完全有条件发展国际物流,成为临近港口的出口货物供应基地和进口货物的销售基地。三是交通能源优势。我市公路、铁路、空中、海上相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目前已基本形成,公路总体水平和每平方公里密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三大港口连接的公路状况得到不断改善,交通比较便利。我市农产品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全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水、电、劳动力、可利用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供应比较充足,可为临港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四是腹地进出口产品优势。临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出口商品已发展到27大类800多种,有进出口资格的企业1200多家,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年进出口货物20多亿美元,年出口集装箱20多万箱,居全省前列。
当前,发展临港经济面临着新的重要机遇。最近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决策,**书记、**省长在会上就构建海陆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联动发展作了强调和部署。省里今后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全省新一轮发展临港经济的热潮正在兴起。我市临海近港,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要扬山之美、塑河之灵,又要借海之利。一定要摒弃过去那种“拥有港口才能发展临港经济”的陈旧观念,树立“港口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新思维,充分认识我市的近海临港优势,把加快发展临港经济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力争近期内全市临港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临港经济发展
发展临港经济是一项大课题,必须坚持“发挥优势、务求实效”的原则,明确思路,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根据我市实际和临近港口产业发展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临港经济发展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在港口依托上,面向青岛、日照、岚山、连云港,重点依托日照、岚山港。港口与腹地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临港产业布局的重要趋势。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同时腹地经济的发展又是港口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港口与腹地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从临沂的总体区位看,离岚山、日照港最近,因而岚山、日照港对我市辐射带动作用最强、最直接。港口所在的日照市过去和我们同属一个行政区,有良好的人缘地缘关系。依托日照、岚山港发展临港经济,有关方面的关系比较容易协调。因此,就全市总体来讲,在与港口的合作选择上,应重点考虑日照、岚山港;在临港产业、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首先加快与日照、岚山港对接。同时,要根据港口功能和县区、企业的具体区位,注意发展与青岛港、连云港的合作,接受其辐射和带动。最近国务院批准连云港建设“国际级重化工大港”,我们要主动对接,趋势借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二)在发展区域上,以近港县区和各开发区为突破口,带动全市临港经济发展。港口对腹地的辐射带动力遵循距离衰减规律,与港口距离越近的区域,港口的辐射带动力越强,越具备发展临港经济的有利条件。参加这次会议的几个县区,与港口距离都在120公里之内,处于发展临港经济的最佳区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加快临港经济的发展。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莒南县搞好临港经济区规划建设,为全市发展临港经济提供前沿平台。我市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是近几年批准建立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较高,但目前进区入园企业尚不多,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比较少。要充分发挥近海临港优势,增强对投资商的吸引力,扩大招商引资,尽快上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要通过近港县区和开发区的率先发展和引导示范,梯次推进全市发展临港经济的工作,增强全市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三)在产业布局上,以临港物流业、加工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为重点,促进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港口是货物进出的通道,物流则是港口、产业衔接的纽带。当前,物流业已成为我市的产业优势所在,建设商贸物流强市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要研究制定相关规划,建立完善港口_物流管理系统,实现标准化和信息化,使临沂的这一优势产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要积极引进先进装备和技术,改造传统批发市场,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和国际贸易,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提升。对莒南临港国际物流区、临沂临港国际中心大厦等已有合作意向的项目,市政府下步将积极实施扶持措施,加大推进力度。
二是积极发展临港加工业。临港加工业是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或一头在外为基本特征的工业产业。发展临港加工制造业,对于缓解资源紧张矛盾、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充分利用港口及其腹地资源,围绕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快全市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提高临港加工业的比重。对现有传统支柱产业,要坚持内引外联,落实项目,成龙配套,加强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改造提升,力争建成一批全国优质生产基地和名牌产品,进一步提高我市主导产业的特色竞争力。特别对适合港口运输、大进大出的产业产品,像水泥、复合肥、矿砂、胶合板等要加快膨胀规模、提高质量档次。对现有加工贸易,要提高产品深加工程度,延长加工链条,增强加工出口产品与市内其他企业的关联度,有条件的可以规划建设韩国、日本、台湾等出口加工工业园。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型加工制造业特别是市场急需和替代进口的新型产品,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广泛吸引外来投资在我市设立研发和分销中心,加快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我市加工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注重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石化、冶金、重型机械制造等重化工业产业产品门类广、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关联带动力强,是临港经济的产业支柱。我市重化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优势明显、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不多。在国家支持大型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和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力争在发展重化工业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也可以先依托港口已经形成规模的大型重化工企业开展配套加工服务,而后增添新的项目,逐步做大做强。另外,还要积极发展临港旅游业,带动提升我市旅游业整体水平。
三、努力为临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发展临港经济,企业是主体,各级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指导,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推进临港经济发展。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制定发展临港经济规划,明确发展的方向、产业重点和具体措施。要认真研究自身及周边区域的产业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发展临港经济的成功经验,围绕临港特点和“十一五”发展整体规划,注意与周边地区发展相衔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科学定位,避免出现重复布局、重复建设。
二是完善政策和改进服务。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制定临港产业的准入门槛,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建立完善有利于临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坚持多元化、市场运作的投资导向,充分运用各项配套扶持政策,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项目落地,搞好配套服务,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注意引导和培育发展大企业、产业集群,真正使临港地理优势成为经济优势。海关、商检等部门要切实改进服务方式,努力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促进临港经济的发展。
三是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临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持和保障。就我们临沂来讲,临港经济发展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是否便捷顺畅。近年来我市交通状况虽有很大改善,但与发展临港经济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直接与港口连接的道路不够通畅。交通部门今后要更加注重临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快捷通畅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特别要加快几条通往港口的高速公路、国省道的建设,进一步畅通我市与港口及周边地区的通道。近期,济南铁路局、省发改委、交通厅将围绕发展海洋经济,对全省交通线路作进一步规划,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工作,争取我市的相关项目能够列入省计划。同时,要重视完善水源、能源供应体系,不断提高各开发区配套建设水平,努力为临港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四是加强与港口的联系与协调。发展临港经济,需要加强与港口的合作与协调。要特别注重加强与日照、岚山等港口的联系与合作,拓宽沟通渠道,采取与港口定期互访、交流座谈,定期交换信息、听取意见等形式,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要大力支持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港口方面来我市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也支持我市重点企业到港口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要扩大对外宣传,在招商引资等各种场合,既宣传临沂山之美、河之灵,又宣传临沂海之利,使更多的客商和各界人士全面了解临沂,尤其是了解我市的近海临港优势。要深入搞好对内宣传引导,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我市发展临港经济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努力营造发展临港经济的浓厚氛围,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 上一篇:科学定位凸现技能性文献资源论文
- 下一篇:加强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