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9 10:35:00

导语:农村信用社工作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信用社工作调研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大力组织资金,优化负债结构;加大贷款营销,优化资产结构;拓宽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人员结构;整合经营平台,优化经营结构;强化激励约束,优化考评结构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存款是立社之本,经营之基,效益之源。实践证明,存款规模做大了,就能带动经营规模的增长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农信社是地方金融机构,以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我们按照资产多元化,收入多样化的思路,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各项收入大幅提高,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提高经营质效,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作保证、科学、合理的经营结构,是衡量金融企业市场开拓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考核激励机制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发动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2010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农信社必须善于抓住政策机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细化管理,优化结构,努力走出一条速度与效益、规模与质量相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大力组织资金,优化负债结构

存款是立社之本,经营之基,效益之源。实践证明,存款规模做大了,就能带动经营规模的增长和经营效益的提高。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存款兴社”的理念,全力以赴抓好存款组织工作,使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到2009年1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127.9亿元,比05年末翻了一番。但由于低成本资金占比低,负债结构不合理,较之商业银行,农信社经营效益不高。

2010年组织资金工作,既要下大力气,做大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更要下硬功夫,优化结构,降低筹资成本。一是全员营销,抢抓旺季。要切实抓好“春天行动”,抢抓两节机遇,深化优质服务,实现稳存增存,努力提升市场份额。二是重点攻关,存贷联动。围绕“财政性资金、项目性资金、派生性资金”三大储源,加大协调攻关力度,实行综合营销和差别化服务,促进对公存款高效增长。特别是要完善存贷联动机制,科学设定存贷款比例、资金归社率等指标,并作为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高低的参考条件,培养贷款客户“平时多存款才能在急需时得到贷款支持”的观念。三是科学考核,大小齐抓。改变原来按时点数考核的办法,实行按日均余额考核,防止月末季末搞突击甚至弄虚作假,纠正储蓄人员重定期轻活期的观念,积极吸收活期储蓄存款,调整储蓄结构。

二、加大贷款营销,优化资产结构

农信社是地方金融机构,以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必须加大信贷投放,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求得自身发展。要靠加快发展来消化历史包袱,化解各类矛盾,提高防险控案能力,提升形象和地位,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大的支持,推进改革进度。从去年以来,我们抓住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信贷营销,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截止11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7.9亿元,较年初净增20.8亿元,增幅达到36.4%,但利息收入增幅只有17.4%,低于贷款增幅19个百分点。资产结构不优,创效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2010年的信贷工作,既要加大投放,做大规模,更要在贷款结构的优化上做文章,将信贷资金向优势产业、优良客户倾斜,为信贷资金获利找到可靠的载体,通过有效投入获得最佳效益。一是坚持效益中心,调整客户结构。银行业普遍存在“二八现象”,20%的大客户为银行创造了80%的利润,80%的中小客户占用了银行20%的服务资源,这种情况在农信社更甚。农信社要认真分析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细分客户市场,实行分类管理,分级维护,拓展黄金客户,培植优良客户,巩固一般客户,淘汰劣质客户,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客户对信用社的贡献度。二是科学把握节奏,调整期限结构。要科学匹配农信社贷款期限,使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比例日趋合理。一方面,要彻底纠正春放秋收冬不贷的旧观念,对看得准、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的“短、平、快”流动资金贷款,做到常收常放,增加当期收入;另一方面,要有计划的扩大项目贷款,努力拓展一些大客户、大项目,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保持长期可持续盈利。三是创新担保方式,调整风险结构。用足省联社已推出的各种信贷产品,灵活采用单一担保或组合担保方式,努力提高担保类贷款占比。同时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特色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担保贷款业务,研发新的区域性贷款产品,尽力满足城乡多层次客户贷款需求。今年重点是借鉴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农信社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试办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还要加大优质低风险客户的准入,对于交易背景真实、要素齐全的银行承兑汇票优先贴现,对手续齐全的信用证优先押汇,抢占低风险市场,创造经济效益。

三、拓宽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

近年来,我们按照资产多元化,收入多样化的思路,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各项收入大幅提高,收入结构不断改善,11月末,各项财务收入60608万元,同比增加13378万元,增幅28.3%。贷款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下降,投资收益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010年,要继续抓好收入结构调整,促进创利渠道多元化。一是加强利息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利率定价机制,用足

用活国家给予农信社的利率上浮政策,合理确定贷款价格,提高收息率。要加强贷款按期结息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小额农贷按季结息、其他贷款按月结息制度,提高客户信用度。二是拓宽中间业务领域。继续巩固传统代收代付业务,如保险,工资、政府财政直补资金,代收医保、水电费、电话费、养老金等;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发特色中间业务,如

销售理财产品、国债、代收税款、委托贷款等。扩大福卡发行量,提高活卡率,增加刷卡和atm跨行交易手续费收入。三是做好债市营运业务。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变化,针对富裕资金增加的实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资产规模,优化持券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债券业务收益率及其对整体效益的贡献度。同时要加强财务核算管理,杜绝不合理开支,使资产费用率、成本费用率得到有效控制。

四、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人员结构

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提高经营质效,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作保证。近年来,我们通过公开考试,新招录一批员工和资源性人才,通过退休、内部退养等方式,合理分流了一部分富余人员,人员结构有所优化。但较之商业银行,农信社员工整体素质仍然偏低,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缺乏金融、债券、法律、计算机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导致创新能力不足,新业务拓展不力。

2010年,要适应经营转型和业务竞争需要,有效调整人员结构,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优化干部结构。完善干部竞聘选任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干部,配班子。切实把那些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扑下身子、埋头实干抓发展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建立后备人才库,尤其要关心使用好近几年新招员工,给位置,压担子,做好跟踪考察,发现和培养人才。二是充实营销队伍。压缩机关人员,推行竞岗和末位淘汰,鼓励优秀员工通过竞聘充实到营销岗位,增强一线营销能力,建立营销队伍向高层次管理岗位过渡的制度,通过提高营销人员身份地位和工作待遇,使营销岗位成为人们羡慕和向往的头把交椅。三是优化员工结构。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员工,扩大招录数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提高高素质人才占比。畅通员工退出渠道,鼓励内部退养,合理分流富余人员。借助重点院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力量,做好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运用现代金融工具能力、市场营销展业能力和对农信社的忠诚度。

五、整合经营平台,优化经营结构

科学、合理的经营结构,是衡量金融企业市场开拓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最近几年,我们加大投入,在网点达标、电子化建设和服务功能完善上做了大量工作,农信社的社会形象不断提升。但与其他商业银行比,仍然存在网点建设滞后、结算不畅、服务不优等问题,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2010年,要在推进县级联社经营转型上下功夫,优化调整县级联社业务经营机构。一是完善县联社直属经营平台。县级联社要全面组建三大经营平台:以公司业务部(个贷业务部)为信贷营销平台,以风险资产经营管理部为清收盘活平台,组建经营型负债业务部,作为组织资金平台。对其下达业务指标,核定人员和费用,实行单独考核。二是加快精品网点建设。要对所有营业网点分类排队,测算产能和效益盈亏平衡点,积极争取银监部门支持,逐步淘汰功能不全、产能不达标、综合核算为亏损的网点。优先布局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精品网点,每个县市重点改造或布局城区2-4个精品网点,以显示品牌效应,提升竞争形象。三是完善网点服务功能。做好系统升级维护,根据业务需要,积极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改进结算功能。积极推行综合柜员制,安装自动柜员机,城区网点2010年力争达到70%以上,以增加服务窗口,提高服务效率和网点的综合服务水平;农村网点要加快网点建设和改造,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综合柜员制。

六、强化激励约束,优化考评结构

考核激励机制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发动机”。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行绩效考核,加大奖惩力度,起到了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推进业务快速发展的作用。适应改革和业务发展需要,有必要对考核指标、计酬含量标准等进行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

2010年,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资费合一为基础的绩效考评机制,科学合理地设定考核指标和含量标准,推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设定要体现效益优先、区别对待、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要统筹城乡经济金融资源差异,也要区别单一存款业务网点和综合业务网点,建立差别化的考核体系。对地处偏远、金融资源贫乏、主要以发放小额农户贷款为主的农村社,除考核贷款收息额这一效益指标外,还要将农户建档面、评定信用农户的数量和质量、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的笔数等指标纳入考核范畴,二是调整计酬含量。全面实行“资费合一”含量计费(酬)制,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各项业务含量计酬标准。适当调减存量计酬标准,调增增量计酬标准,鼓励开拓新业务;加大质量指标、风险监测指标、中间业务收入的权重;要兼顾城乡差异,不搞一个标准,对农村社发放小额农户贷款适当提高计酬标准。三是实行动态调整。要按资金贡献度分配工资含量,实行工资资源分配前移,含量逐季递减的考核办法。上半年吸收的存款、发放的贷款,对经营效益的贡献度高,适当提高计酬含量;而下半年吸收的存款、发放的贷款对经营效益的贡献度低,适当降低计酬含量,鼓励多劳多得,早劳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