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思考

时间:2022-05-06 09:52:00

导语: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思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基本情况;原因分析;主要措施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干部队伍年龄偏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宏观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客观因素、基层干部本身工作压力和待遇是直接缘故、首先,债务多,工作重,压力大、其次、经济待遇低,社会保障不到位、上级党委应积极支持支部工作、完善用人激励机制,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加大培养后备干部力度,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呈现严重的老龄化,队伍结构不合理,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境地。因此,配备一支结构合理、优秀的基层干部队伍,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1、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村支部书记的年龄结构为:30—40岁占5.6%,40-50岁的占17.4%,50-60岁的52.8%,60岁以上的占35.2%。由于党员干部年龄偏大,个别党员的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比较低。

2、领导班子后继乏人。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经商,留在农村务农的人一般没有入党的愿望,成天劳作,安分守纪,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认为入党没有必要,自己只要有衣穿、有饭吃,就足够了,有的村好几年都没有发展新党员。由于

二、原因分析

1、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宏观影响。一方面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人口寿命大大延长,我国开始呈现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同时也严重波及到了基层年轻党员干部班子的挑选和培养。

2、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客观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劳务市场的开放,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村轻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急剧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流动,一方面增加农村的人均土地面积,使农民占有更多的土地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同时也使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现在农村人口结构主要以小孩和老人为主,被人们戏称为“6061部队”。

3、基层干部本身工作压力和待遇是直接缘故。

首先,债务多,工作重,压力大。由于农税免收,村社的合并,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村级债务越来越多,成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另外,由于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集体意识淡薄,往往很难达成共识,许多公益设施老化陈旧却无人无钱整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明显改善。再加上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移民安置等工作,都容不得半点懈怠,使得基层干部感觉到压力巨大,身心疲惫。

其次、经济待遇低,社会保障不到位。村干部平均年工资3000—4000元,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都没有落实,生老病死不能得到照顾。干部基层工作达不到一定的年限,退休后没有任何待遇,组织上不能解决后顾之忧。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中专、高中生,看到农村干部待遇低、工作难度大,也不愿意加入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中来,造成后备干部短缺。

三、主要措施

1、上级党委应积极支持支部工作。农村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直接和农民打交道,工作上的冲突、矛盾是难免的,认识上的差距也是存在的。上级党组织要积极支持、热情鼓励村党支部的工作,营造支持支部工作的良好氛围。行政干部驻村包点要真抓实干,切实帮助村支两委解决问题;遇到难题不推诿,村组解决不了的由党委政府协助解决,以减轻村组压力。

2、完善用人激励机制,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一是进一步明确村干部任用条件和职数,规范村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办法,形成村干部进、管、出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二是为切实提高村干部的待遇,稳定村干部队伍,实行财政划拨专项经费,确保村干部报酬,并且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在保证村干部月报酬收入的基础上,出台一些激励办法,评比“优秀党支部”和“十佳村干部”,享受有关优惠(如参照事业单位干部管理)待遇,按其参加工作年限确定工资。三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把考核村干部的情况与村干部报酬和购买养老保险等结合起来,建立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

3、加大培养后备干部力度,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一是加大选派干部力度。从县直单位和乡镇选派文化素质高,有专业特长,整体素质较好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一方面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信息灵、路子广、办法多的优势,根据各村的优势确定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另一方面,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在政策、法制观念上都比较强,加之与村民无宗族、邻里、亲友关系,处理问题公平、公正,干起工作来比较超脱,到村任职后可以普遍实行村务、政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议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村的能力,为农村基层班子增添活力。

二是启动村级人才工程。从农村青年中推出党员,从农村青年党员中推出村级后备干部,通过加强农村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首先注重从35岁以下,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致富能手或转业、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注重从35岁以下党员中发展村级后备干部,保证村支两委班子中35岁以下干部不少于1名。其次发动农村党员每人确立1-2名优秀青年作为发展对象,与其缔结帮教对子,帮助其从思想上、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发动村两委主要干部每人选择1名青年党员,结成村委助理对子,采取提前压担子、跟班锻炼等方式,努力使其尽快熟悉、掌握村两委工作。把“村级人才工程”纳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名乡镇班子成员分包、联系一个村,指导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发展工作,年终进行评比结帐,纳入考核内容,后进的支部要提出整改目标和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