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经济大县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05 03:56:00
导语:构建生态经济大县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强化绿洲品牌意识,要在构建生态农林特色上下功夫,突出生态经济基础地位;强化绿洲品牌意识,要在构建生态工业特色上下功夫,突出现代工业强县的超前意识;强化绿洲品种意识,要在构建生态、民族旅游特色上下功夫,突出森林生态、苗侗风情,增强文化品位;强化绿洲品牌意识,要在构建生态城镇特色上下功夫,突出山水园林格局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该县域林业资源丰富,森林总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林木年生产量、林木单位面积产量、木材年产量、人均活立木蓄积拥有量等六项林业指标稳居全省第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和省政府授予“三湘林业第一县”、长期以来*的工业是资源工业,主要有板材、造纸、家俱、林化等加工业,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旅游集吃、住、玩、游、购、娱为一体,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载体、城镇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再造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是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该县林产值占GDP的68%,县财政收入的70%和农民收入的60%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林业。随着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退,“木头财政”的弊端日逐明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能,便成了该县35万人民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县委、政府审时度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神奇绿洲为品牌,按照“保增长、抓项目、调结构、强基础、促和谐”的总要求,提出了“兴农林、强工业、活旅游、扩城镇”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符合*实际,思路清晰正确,对建设*生态经济大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就此,笔者认为,强化绿洲品牌意识,构建生态经济大县必须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绿洲品牌意识,要在构建生态农林特色上下功夫,突出生态经济基础地位。
*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其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实现生态经济大县,必须做好“山”字文章。
该县域林业资源丰富,森林总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林木年生产量、林木单位面积产量、木材年产量、人均活立木蓄积拥有量等六项林业指标稳居全省第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和省政府授予“三湘林业第一县”。*要实现生态林业跨越式发展,仅靠吃老本是不行的,必须立足森林资源之本,科学规划,集约经营。一是进一步注重林业资源培育。在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础上,抓好植树造林,政府继续实施对造林的奖励政策,建立“四旁”(公路两旁、房前屋后、溪河两岸、水库四周)植树谁造谁拥有机制。同时,千方百计增加生态公益林,重点抓好楠竹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培育,大力发展药材林和其它特色经济林。二是进一步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大力调优林种结构。在过去扩竹兴林,保杂限杉,楠竹、马尾松、杉杂三分天下格局基础上,狠抓油茶林的低改新造,形成杉杂、松、竹、油“四足鼎立”之势。另一方面,大力调整加工结构。杜绝“一台带锯一个厂,不是单板也是坊”的办厂模式,积极开展资源利用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林产品,以产品升级促林产业发展。三是努力提升林业经营质量。在林业经营管理上做到四个“严把”。①严把林业指标发放关;②严把林木采伐关,坚持皆伐为主,择伐为辅,严格执行“伐前设计、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制度,杜绝乱砍滥伐现象。③严格规范竹木加工行为。④严格规范竹木税费征收。实现“多造、严管、精用”目标。四是不断提升林业建设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项重点工程实施、生态环境的发展、林业产业的增效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林业人才缺乏、机制不活、投入不足、生态与产业结合不紧等问题,要把创新机制,加大科技人才培训和科技成果推广作为重点,通过有计划培训、教育和办点示范,全面提高林业管理与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林业生产的“助推器”,不断提高科技对林业建设的贡献率。同时,要通过创建科研基地,增加投入,抓好油茶、毛竹、福建柏等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迅速形成产业。
*气候独特,山区特色农业稳步发展。该县的杂交水稻制种具有面广、质优、产量高、发芽率高等特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杂交水稻制种县,现有制种面积10.4万亩,年产4.7万吨,其它主要农产品还有延季节蔬菜、食用菌、油茶、商品猪、精品水果、中药材、玉兰片、冬笋罐头等。在农业快速发展上,突出重点,做到四个继续“抓”。一是继续抓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形成农业“拳头”效应。二是继续抓好茶油改造,从种苗培育到品种改良、优质茶油的生产、包装,要高起点,形成产业链。三是继续抓好中草药材的种植。*中草药资源品种繁多、蕴藏量丰富,可供药用的动植物1590种,其中植物药109科547属1413种,动物药100种146属166种,野生重点药种207种。传统的大宗药材有茯苓、天麻、绞股蓝、勾藤、鱼腥草、五倍子、厚朴、杜仲、甲片、黄柏、金银花、海桐皮、官桂等,总蕴藏量超过10万吨。由于长期以来,种植规模小,品牌不响,没有中药材加工企业,市场不畅,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必须根据当地实际,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药用价值高的品种引导林农利用房前屋后、边角空地进行种植。四是继续抓好延季节蔬菜、食用菌、东山猪、精品水果的种养,建立农业合作社,形成一乡几品,一村一品格局。
二、强化绿洲品牌意识,要在构建生态工业特色上下功夫,突出现代工业强县的超前意识。
长期以来*的工业是资源工业,主要有板材、造纸、家俱、林化等加工业,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工业是强县富民之本,为实现生态经济大县,必须强化绿洲品牌意识,从以下四方工作加强。一是强力关闭一批中小企业。凡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和无证经营、乱收乱购、偷漏税费的竹木加工、造纸企业,下大力气一律依法予以关停。二是竭力推进竹类资源精深加工业。*有毛竹资源50多万亩,可年产竹1000多万根,为促进竹资源的精深加工,对从事竹地毯、竹纺织品、竹窗帘、竹笋等附加值高、利用率高、产品档次高的毛竹精深加工企业,对利用小杂竹、竹梢、竹叶、竹枝、竹蔸、竹加工剩余物等副产品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增值的企业,县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力支持或税费减免。三是着力提升现有林产品档次。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产业政策,扶持纸业、板业、松脂等工业,企业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木材加工行业的准入门槛,鼓励、引导小型竹木加工企业按“订单制”的方式成为竹木龙头加工企业的“半成品生产车间”,打造产业集群。四是全力突破林副产品和中药材的综合开发瓶颈。大力扶持松脂、松针饲料、木樟子油等林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鼓励竹笋、蕨菜等山野蔬菜的规模开发;把中草药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和扶持县内外投资商建立中划药加工规模企业,带动中药产业的发展。
三、强化绿洲品种意识,要在构建生态、民族旅游特色上下功夫,突出森林生态、苗侗风情,增强文化品位。
旅游集吃、住、玩、游、购、娱为一体,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载体。*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栖居地,有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一方面,要突出森林生态旅游主题,唱响旅游主旋律。森林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青睐,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黄桑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其负氧离子含量是岳麓山核心的200倍,素有“天然氧吧”、“天然盆景园”、“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宽阔的发展平台。我们务必乘势而上,充分挖掘开发境内旅游项目,高起点完善旅游设施、包装旅游景点,组建旅游服务队伍,为做大做强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突出民俗民风特色,挖掘宏扬苗侗文化。*现有以苗、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人口2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62%,该地素有“苗疆要冲”之谓。在民族旅游开发上,要依托“四·八”姑娘节这一文化品牌,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掘苗、侗民族个性文化,追寻其文化底蕴。以举办巫傩文化论坛、组建民族歌舞团、聘请民俗专家对苗、侗山歌、木叶歌、巫傩歌、跳傩舞、斗春牛、舞龙灯、上刀山、踩油锅、拍铜钱、唱土地等民俗文化活动进行指导,予以规范,形成精品,更具观赏性和魅力。二是开发竹艺、木雕、雕花蜜饯、剪纸、匾额、楹联、字画、摆件等工艺文化,创建作品从立意、布局、选景至摆设处处体现苗、侗文化气息,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三是立足苗、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苗、侗文化氛围,在涵养群众民族特性的基础上,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整合、修复寨市古镇、大元古村、上堡古国、于家大院及一批古楼、古寺,以充实古楚文化神秘色彩。
四、强化绿洲品牌意识,要在构建生态城镇特色上下功夫,突出山水园林格局。
城镇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再造。一个城镇就是一个经过人类活动和再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一个城镇发展有没有潜力,特别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能不能经得住未来的考验,关键在于城镇的格局。城镇的首要特色就体现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上,这些结构特征决定着城镇的发展格局,体现着这个城镇的品牌。因此,*强化绿洲形象,县城定位城镇格局,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构筑绿洲生态特色,形成城镇、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发展格局。可以说,实施绿洲品牌战略,结合山翠绿生态建设,创新*县城城镇格局,既是城镇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的根本需要。在这里要求两点:一是科学规划上突出自然。在科学安排城镇规划布局时,要突出长铺子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确定相应建设格局。*县地处湘西边陲,连天波涌的碧海,高山连绵,林原莽莽,是一个绿色宝库,森林面积34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9.4%,森林覆盖率为76.7%,在全省、全国均名列前茅,野生动、植物繁多,水资源丰富,溪河众多。同时,县城处于青翠的山恋之中,依山傍水,城区是一片沿巫水自东而西,再向北延展的弯长形地域,巫水流贯其间,并有平溪、虾子溪两水南来汇入,马滩大桥、万家坪大桥、长铺大桥、虾子溪桥、绿洲大桥横跨其上,全城一水纡蓝,青山四合,山、水、桥、城融为一体。依据上述条件,我们应把*县城建设的目标定为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小巧玲珑、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式绿洲山城,以塑造“城在林中、街在绿中、院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美。二是景观建设上回归自然。在现实中,我们应依据*的地理特点,狠抓景观建设,使其既充满现代气息,又贴近生态自然。采取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由远及近的景观系统中依次构成山、水、园、林三个层次特色。首先,在远景层次上,点缀群山,增添秀色,*县北境处雪峰上,南境处八十里大南山。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沟涧纵横,溪河蜿蜒,北有宝顶山、高登山、鸡公坡南有牛坡头、源头山、云雾山;东有龙烟山;西有金子岭;中有神坡山、堡子岭。连续不绝横亘在县城周围,巍峨挺拔,满目青翠,使*县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城。其次,在次远景层次上,依河建景,装扮巫水,注重活力。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河水污染治理,保护好水质,扩大蓝色空间,一方面要加强河流生态旅游开发,启动绿洲水库水上旅游项目,建好沿河风光带、民族公园和满顶界民族休闲公园,使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在其中。再次,在近景层次上,开发园林,凸现生机。主要是建设好点线面结合、布局合理的城镇绿地体系。在县城范围内要逐渐建设一批大小不一、特点不一的休闲绿地,全面绿化街道,景区中的灯、假山、喷泉、青草、凉亭等景物布局精妙,各具特色,相与为一;夜晚时分,华灯生辉,流水音乐,相映成趣,身临其中,如梦如幻。以多功能的生态县城建设带动一批小城镇建设,推动休闲农家乐和新农村建设。
- 上一篇:组工干部做好三个表率调研报告
- 下一篇:完善解决机制管理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论文
精品范文
10构建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