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干部经常性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01 03:16:00
导语:建立和完善干部经常性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关于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概念;我县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主要作法;实行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的重要意义;当前推进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建议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经常性考察方式是干部考察方式改革的必然、全方位、动态了解干部是经常性考察方式主要特点、应把集中考察与经常性考察两种考察机制有机结合,才能科学准确识准人、干部联点,跟踪考察了解干部、科学考核,动态掌握干部实绩、搭建平台,让群众监督干部、实行干部约谈,及时观察了解干部、借助主题活动开展,专门考察了解干部、符合事物“量变”规律、能有效弥补集中性考察“近因效应”的弊端、有效防止了干部集中考察失真和“带病提拔”、抓认识,在形成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氛围上下功夫、抓机制,在规范长效上下功夫、抓成果运用,在发挥经常性考察工作作用上下功夫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关于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概念
1、经常性考察方式是干部考察方式改革的必然。传统的干部考察方式通常具有定期和集中的特点,一般都在年度班子考察、干部岗位调整前考察、换届前考察时进行。这种考察按部就班,约定俗成,目的明确,力量集中,时间集中,对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干部情况有一定效果。但是,这种考察方式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考察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想要完全“考准人”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经常性的干部考察机制。
2、全方位、动态了解干部是经常性考察方式主要特点。日常了解、动态考察是这种干部考察方式的突出特点。在对干部的认识上,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由“点”的认识到“面”的认识的一个过程。
3、应把集中考察与经常性考察两种考察机制有机结合,才能科学准确识准人。只有把两种考察机制相互结合,才能使我们对一个动态的人有一个真正本质的、动态的、全面的了解。集中考察与经常性考察,能相互说明、相互印证,互为因果,二者不能相互割裂,不能顾此失彼,应在经常性考察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期集中考察,以达到全面准确评价干部的目的。
二、我县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主要作法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干部考察方法,逐步建立起了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为县委准确识人、科学用人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干部联点,跟踪考察了解干部。自2001年开始,*县委组织部为加强对全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日常了解、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身建设,开展了县委组织部干部“五联五帮”活动(即县委组织部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机关单位、联系一个村、一家企业、一个党员贫困户,帮助创建“五好”班子、帮助建立健全党组织、帮助发展出实效)。对所联系的乡镇和机关,明确要求干部每月做到“三个一”:每月下去调研一次、每月和班子成员谈心交流一次、每月在部机关月会上向部务会汇报一次。“五联五帮”活动联系点坚持一以贯之,极少异动。通过伸长触须、延伸链条式的日常考察了解,部务会随时了解了全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基本动态。在2008年下半年的一次干部调整中,根据联点干部平时掌握的情况及集中考察结果,部务会把太子庙镇镇长等4名初拟的提拔使用人选“拉”了下来。
2、科学考核,动态掌握干部实绩。组织部抽调专门力量,成立了考核办,对全县党正职、正科级单位领导班子进行1000分制实绩考核。考核办每月收集一次情况、每季度下发一次考核通报、每年进行一次总评及结果运用,做到了对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实绩随时了解和台账录入。2008年底,县委根据考核结果,对大南湖乡党委书记、乡长实行了免职处理。由于注重平时日常考核、注重用实事说话,受处理的干部也心服口服。
3、搭建平台,让群众监督干部。近年来,*县不断改进传统干部监督方式,通过完善信访举报、考察公示、设立部长信箱、建立党员干部QQ群等途径,不断打造、完善干部监督平台,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对干部的考察和了解。对在信访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不隐不瞒,本着“有访必查”、“有线索必查”的原则,一律组织专门调查。据统计,2007年以来,因在信访中发现问题被取消拟提拔重用资格的干部就达12人。
4、实行干部约谈,及时观察了解干部。2007年,县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干部约谈制度的通知》。在约谈的对象、时机上,我们坚持“五个必谈”:干部提拔任用时必谈、干部获得荣誉时必谈、干部职务变动有情绪时必谈、干部遇到困难时必谈、班子明显不协调时必谈,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约谈制度建立来,我们已约谈干部200多人次,发现干部、领导班子中带倾向性问题30个,并及时进行了纠正和解决。
5、借助主题活动开展,专门考察了解干部。近年来,我县开展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年、政法系统干部履职情况大调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主题活动。在这些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民主测平、群众满意度调查、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项调查等方式,对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调查了解。
三、实行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的重要意义
1、符合事物“量变”规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质变都是由量变引起的,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换句话说,质变依赖于量变,要以量变作为基础。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是动态变化的,只有改变以往那种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考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将考察工作做到经常化,随时了解领导干部个人的动态变化,通过大量信息的积累,更加准确地了解班子、认识干部,避免“一次考察定终身”可能造成的失误。通过经常性考察,能及时发现在集中考察干部时不能发现的在品德、修养、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干部工作圈外的情况进行经常性、随时随地的考察,可以切实掌握他们工作圈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情况,从而准确的甄别、认识干部。
2、能有效弥补集中性考察“近因效应”的弊端。常规的集中性考察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容易产生“近因效应”。由于受谈话时间、地点的影响,干部考察的谈话内容一般都局限于眼前的一时一事,谈话对象的思考范围也相对固定在谈话的最近时间段,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整个考察工作局限于对一个干部一时表现的考察,如果以此来衡量一个干部的一贯表现,必然失之偏颇。经常性考察能够动态地记录一个干部在各个时间段和各种重要时刻的表现,在经常性考察的基础上,结合集中性考察,就能比较全面地而不是表面地对一个干部做出评价,就能比较有效地避免“近因效应”。
3、有效防止了干部集中考察失真和“带病提拔”。从一般的集中性考察情况看,一些干部考察不准、考察材料内容空虚,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就是由于集中性考察时,考察对象的所作所为都是过去时。经常性考察坚持“以实事说话”,能够使我们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考察了解干部,全面掌握干部工作、生活、社交情况,从而对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做到准确地选拔任用干部,合理地调整配备领导班子。由于经常性考察对干部考察更为准确,因此是防止干部考察失真、“带病提拔”的“一剂良药”。
四、当前推进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认识的误区:部分干部群众对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存在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麻烦论”。总认为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工作,一年四季都要搞,测评、座谈、调查等程序过多,比较麻烦,倒不如沿袭老办法。二是“无用”论。认为组织部门下了狠力气,费了大功夫,就算把情况完全搞准了,最后领导也不一定会“完全运用经常性考察成果”。三是“部门论”。认为干部考察是组织部门的事,与其他单位、其他干部关系不大,有情况也不愿意主动反映,有活动不愿意参与。
2、机制的缺失。对于经常性考察工作,虽然各地、各单位都进行了一些思考、探索、实践,但总的来看,都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行还缺乏扎实基础。
3、结果能否科学有效的运用。只有真正贯彻省委“三个不吃亏”精神、真正破除“综合平衡、论资排辈、人情照顾”等思想障碍,经常性考察结果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运用。
五、推进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建议
1、抓认识,在形成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氛围上下功夫。干部考察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曾提出,干部考察工作“要像X光机那样快速准确地了解评价干部。”要在干部群众中广泛宣传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改进干部考察方法的认识,纠正对经常性考察就是要调整、不信任,甚至有问题的错误看法;要向广大干群宣讲传统的干部考察方式缺乏对干部各方面情况的经常性了解,有时掌握情况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甚至有时失真等问题,导致有些干部“带病提拔”现象。引导广大干群支持、参与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形成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浓厚氛围。
2、抓机制,在规范长效上下功夫。由于经常性考察没有集中性考察的规模,且一般穿插在经常性的工作之中,另外,经常性考察也不是随意的个人行为,因此要保证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正常化与规范化,就必须从制度入手,建立一个规范且可行的经常性考察工作机制。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制度,将经常性考察工作纳入整个干部工作体系之中,并在工作的形式、内容和基本要求方面予以明确,保证这项工作意识入脑、责任到人。二要因经常性考察的内容、形式的不同制订相应的具体工作制度。如干部的八小时外与八小时内的考察等就都要有具体的考察制度。三要建立一个经常性考察工作定期综合分析制度。特别是建立在干部综合性考察时对经常性考察情况的参考分析制度,从而避免“做归做,用归用”的局面,使经常性考察工作能比较稳定地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建立干部经常性考察档案,将干部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单位的经常性考察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价干部、公务员年度考核、使用和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为选拔、调整、使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3、抓成果运用,在发挥经常性考察工作作用上下功夫。实践证明,,加强考察成果运用,对建立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成果的运用中,我们应坚持“以实事说话、靠证据发言”,通过选拔和调整领导干部、评优评先等方式,扩大影响、激励干部、促进经常性考察干部工作机制的落实。同时,我们还应发挥经常性考察的三种作用,教育管理干部。一是“保险丝”的作用,监督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充分履行职责,勤政实干,清正廉洁,同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二是“预警器”作用,在考察中,对少数玩忽职守、消极应付、无所事事的干部,利用经常性考察结果,加强警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过虑网”作用,达到了正本清源、惩前毖后、以儆效尤的目的。对考察认为清正廉洁、求真务实、敬业精神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对考察有问题的干部,区别情况予以处理:对一般性问题,由组织出面谈话提醒、打招呼、敲警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处分的予以诫勉,诫勉期视情况不同分别为一年或半年;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该调整职务的调整职务,该降免职的降免职;对严重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
- 上一篇:妇女干部选拔工作调研报告
- 下一篇:干部档案管理加强注重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