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监测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14 09:49:00

导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监测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监测调研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基本情况;发展现状;主要工作;存在问题;几点建议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县紧紧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公共服务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农业服务组织。主要工作,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着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市场竞争力。监测调查情况看,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公共服务机构由于人事体制及经费原因、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业专业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明确一个体制、建立一个机制、推行一个政策、落实一个保障。具体材料请详见:

根据农业部(农办经[2009]21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情况监测试点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我局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组建领导班子,落实专门人员,开展详实调查。现将监测调查情况简要分析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距省会成都147公里,辖15个乡镇、143个行政村、1055个村民小组;幅员1896.49平方公里,境内最低海拔417.5米、最高海拔3090米,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川钟秀、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5.7%,享有“绿海明珠”美誉,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四川省生态县。2009年,有农业户8.98万户(其中:家庭承包经营户8.78万户,占97.8%),有农业人口30.17万人、占总人口88%,有农村劳动力17.54万个、占农村人口的58%;有耕地面积19.54万亩(其中:田17.62万亩,地2.10万亩),有茶园20.16万亩、桑园1.72万亩、果园1.01万亩、林地200万亩,茶叶、奶牛、林业、生猪为农业支柱产业,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农业县。200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58.87万亩,复种指数为301%,其中:粮食作物播面为32.32万亩、占总播面的55%,粮食总产13.75万吨、农民人均456公斤;年出栏生猪42.15万头、肉牛2.51万头,年末奶牛存栏3.73万头、年产牛奶10.45万吨,年出栏肉用羊9.69万头,年出栏家禽900万头。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45亿元,其中:农牧渔业总产值1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5303元。

二、发展现状

(一)公共服务机构

全县共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40个,其中:(1)县级10个、占25%,乡镇级30个、占75%;(2)种植业16个、占40%,畜牧业20个、占50%,农机化、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各1个、占10%;(3)乡镇级机构中,除种植业、畜牧业外,均无独立机构。

2009年末,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批准编制数为351人,在编人数261人、占批准编制数的74.4%,实有人数290人、占批准编制数的82.6%;在所有机构中,除15个乡镇级畜牧业服务机构为差额拨款外,其余县、乡(镇)两级机构均为财政全额拨款机构。此外,县乡(镇)两级均配备了相应的仪器、办公用房、交通等基本办公设施,种植业系统还建立了15000亩相对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

(二)农业龙头企业

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6个,其中:省级1个、占16.7,市县级5个、占83.3%;有茶叶加工3个、占50%,种植业(滕椒)调料食品加工1个、占16.7%,牛奶加工1个、占16.7%,奶牛饲养1个、占16.7%。2009年,6个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2615万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占合作社总数的18.4%,带动农户14080户、占总农户的15.8%。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

全县共有各类合作社49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49个),其中:种植业29个、占59.2%(其中:茶叶16个、占种植业的55.2%),畜牧业11个、占22.4%,林业6个、占12.2%,渔业1个、2.1%,其它服务业2个、占4.1%;在合作社中,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36个、占73.5%,加工服务为主的9个、占18.5%,购买服务为主的2个、占4%,其他的2个、占4%;合作社有成员6500个,其中:农民成员6465个、占99.5%。2009年,合作社经营收入1631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1%,业务交易量14028万元、占经营收入的86%。

此外,有种植业、畜牧业等各类专业协会46个。

(四)其他农业服务组织

全县共有其他服务组织12个,其中:农业科研教育(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1个、占8.3%,供销合作社4个、33.4%,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企业2个、占16.6%,农业信贷金融机构4个、占33.4%,农业保险机构1个、占8.3%。

三、主要工作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在稳定和巩固公共服务机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职能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为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我县依托县农业局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分别于2008年8月和2009年3月在眉山市率先成立了县和乡(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责任,配备了电脑、管理软件、室外彩色电子显示屏(县农业局)等办公设施设备,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为有效强化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包括总则、资质评估及资格审查、信息收集上报及、委托流转及交易平台、备案登记、统计报表、档案管理在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规定(暂行)”(洪府办[2009]33号),制发了“**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工作流程”、“**县土地流转程序”与服务中心职能职责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流转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上墙,建立了土地流转出让、受让及台帐登记“三簿”。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洪委办发[2009]10号),创新流转模式、与农业规划产业相结合、引进业主上规模,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截止2009年12月底,全县采取互换、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耕地3.1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比上年增加1.62万亩、增长108%;流转涉及农户0.85万户,占总农户的9.5%。流转土地中,以茶叶、蔬菜、饲草为主的规模经营达到0.9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0%。如:柳江镇天禾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与农户入股、租赁方式,种植浙江安吉白茶2000余亩。

(二)着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洪委办[2009]12号),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目标、原则和举措。截止2009年12月,全县共有各类合作社49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49个),比上年增加37个、增长3.08倍,带动农户2.8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32%。多数合作社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生产(加工)、统一销售的合作模式,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为此,我县始终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制定用地、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全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2007年,引进蒙牛集团组建**蒙牛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建立万头奶牛示范养殖场;引进龙都茶业集团,组建集种、产、学、研、贸为一体,年产名优茶叶2500吨、深加工产品1500余吨,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的四川尚林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有力地推动了优势产业茶叶、奶牛的产业化发展,全县茶叶面积由2007年末的13.53万亩增加到2009年末的20.16万亩,增加6.63万亩,增长49%;奶牛由2007年末的2.66万头发展到2009年末的3.73万头,增加1.07万头,增长40%。

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县6个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采购量达到4万余吨,采购额达到14150万元,全县农民户均1600余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带动农户1.41万户,占总农户的15.7%。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县始终把农产品产地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将25度以上的27.4万亩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竹、还茶、还草,停止审批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关闭了小煤窑、小纸厂等“三废”污染企业近120家,先后禁用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96个品种、限制使用单质化肥品种17个,建设沼气池2.2万口,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全县农产品产地环境整体达到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抓好标志农产品开发与管理,全县共开发出茶叶、牛奶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标志农产品35个,2009年生产总量达到3.0万吨,其中:新希望、尚林生物、雅雨露、雅自天成等农业龙头企业开发13个,占总数的37%。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产品销售辐射到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尤其是茶叶,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客商均慕名前来采购。

四、存在问题

从监测调查情况看,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服务机构由于人事体制及经费原因,人员断层现象突出,加之财政保障工作经费不足、管理体制不明,严重影响服务和管理职能发挥。

(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国家政策性支持、扶持力度不够,其服务职能、经营优势受到制约,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三)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业专业服务、农机专业服务、农产品销售市场、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等发展严重滞后,多形式生产经营服务网络格局未形成,农产品生产保障机制不健全、市场营销不畅通。

五、几点建议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它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农业生产单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规模较小的弊端,获得大规模生产效益的一种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一个体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体制,多年来,对于县以下基层来讲,其管理体制均不明,多头管理、各行其事、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明确其管理部门及职能职责,有效防止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现象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管理与服务并重,管理第一、服务第二,管理促进规范、服务促发展。

(二)建立一个机制

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依托,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其管理、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因此,应当在进一步明确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的基础上,有效落实好人才、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其管理、服务等公共职能。

(三)推行一个政策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联系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应当建立和推行包括国家农业项目、国家贴息贷款、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支持、扶持政策,推进发展。

(四)落实一个保障

规避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护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将其纳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给予保障。在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及国家相关农业项目中,落实部份资金,专门用于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突发性疫情疫病的农业保险和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