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资金整治尝试与探索

时间:2022-03-26 05:25:00

导语:支农资金整治尝试与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支农资金整治尝试与探索

一、具体做法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一是强化领导。县政府成立了支农资金整合管理协调领导小组,以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由分管领导及发改委、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机、交通、国土、教育、卫生、科技、金融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明确了在支农项目整合工作中的组织、衔接、协调和监督职责,同时,县人民政府下设办公室,专人、专职处理日常事务。财政局也成立了整合资金协调领导小组;二是落实责任。采取“农办牵头落实规划,部门落实项目,财政负责资金管理,统一评审验收质量”的责任制度,有效杜绝了项目分散或一个项目多头投资,各自为政,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形成了齐抓共管促发展,整合资金抓支农的格局;三是坚持原则。以效益优先,群众实惠为目的,本着“同做一道菜,各待各的客”的原则,坚持上级扶持政策不变,坚持项目单位资金管理权限不变。(二)健全制度,规范运作。近年,我们建立健全了《项目责任制度》、《项目规划制度》、《招投标制度》、《项目监督制度》。坚持“五项管理”,即:项目立项管理的重点突出竞争立项;规划管理的重点突出群众意愿;概预算管理的重点突出财政投资评审;质量管理的重点突出群众监督和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监督;资金管理的重点突出资金直接支付及民主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方位公开,层层把关,确保阳光透明。到农户项目坚持“四审”、“三公示”(农户申请,村社初评,乡镇把关,县级审批;奖补标准公示、规划方案公示、验收结果公示)。由县政府项目办牵头组织财政局、项目单位、纪检监察及乡村验收,验收确认后由县财政拨付项目资金兑现给业主和农户。

(三)整合项目,严把关口。对资金的整合采取“四先四后”的整合管理办法,即“先规划后协调,先申报后整合,先财政资金后其他资金(企业资金、金融资金、民间资金),先重点后一般”。对整合资金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管理办法,财政、纪检、监察、项目单位联合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统一报账程序,实行专户专账管理和直接支付资金的运作管理模式;统一会计核算,落实专门人员、规范账、表、册,实行财务管理电算化;统一监督程序,把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统一考核办法,按照项目管理和实施单位的职能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实施的项目跟踪问效,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和工程的顺利实施)。把好整合项目的“五关口”:即“严把项目预算评审关、严把现场跟踪审查关、严把项目决算审批关、严把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关、严格项目绩效评审关”。整合就是为了集中资金做大项目,提高效益。以驷马园区为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整合中央小农水项目、福利彩票扶贫项目、农发土地治理等项目12个,整合财政资金5770万元,以“猪、沼、菜”为主导产业,吸引业主7个,引导业主和园区老百姓投入2.65亿元。近两年来,全县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国债项目共260个,整合资金约2.94亿元,引导业主和农户多元化投入资金额13.5亿元。

二、收到的效果

通过支农项目建设资金的整合,按“三为主”投入机制(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投入为主,经营、服务、产业性项目以企业或业主投入为主,入户建设项目以农户自投为主),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上级满意,干部舒心,群众实惠。

一是调动了农户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在支农资金使用中,全县重点放到了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解决“四难”为突破口,把全县43个乡镇528个村(居)委划分为六大主体功能开发园区,如元山片区以畜禽养殖和优质粮油种植为主;驷马片区“猪、沼、菜”为主。我们分村制定具体的阶段目标和任务,分步实施,梯次推进,使每一个村长远有规划,近期有目标,村村有任务,户户有责任。仅以元山镇泥池村为例,整合资金以园区建设为重点,该村土地流转350亩,入住本村的业主近20户,县以上的部门对园区建设投入资金750万元,业主及农户投入资金3450万元,生猪养殖适度规模户达到210户。种养殖年收入实现2000万元。村道路硬化2000米,文明路5000米,建微水池85口,渠系配套4000米,改土35亩,改灶改厕130户,改水350户,建沼气池135口,改善人居环境130户。民营企业8个,年产值700万元,利润104万元,实现税收14万元。如,务工返乡人员回家兴办的张公诚信页岩砖厂,年产值350万元,实现利润35万元,上缴国家税收8万元。全村拥有手机1105部,座机482部,电视619部,两轮摩托车131辆,小汽车12辆,运输车辆15辆,2009年考入大学的学生9人,近几年呈持续增长。估算2009年实现人均纯收入3100元,与2007年同期增加812元,增长35.5%,全村人均总收入增加1550元,增长37.2%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得到了不断优化。以江口镇光辉村为例,该村辖9个农业社,462户,1457人,耕地面积1245亩。该村以“三为主”投入方式,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多元化投入打造新农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大力招商引资和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目前,已引进业主20家,流转土地近1500亩。其中:引进汇科公司为代表的12家业主连片承租土地600亩,种植名优水果及蔬菜,并开办了向阳山庄和又一村农业观光等休闲旅游景点;引进西南竹业生态有限公司,在该村六、七、八社租赁土地300亩成片种植楠竹、毛竹、田农竹等品种;引进业主潘怡妃在六社租赁土地45亩兴办观光农业园,并在园内建有15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解决了生态有机农家肥的来源。

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支农资金整合后,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全县新增灌面0.48万亩,改善灌面37000亩,新增除涝面积1200亩,改善除涝面积58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800亩,年节水50万立方米,增加农田防护林0.19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如云台镇石城片区、元山镇大圆片区9个村,51个农业社的中低产田改造14800亩,营造防护林1900亩。同时,对大燕山和白衣两大片区的重点水毁工程进行修复,修建排灌渠道6490米,小型蓄集水工程49座,机耕道12000米。开挖疏浚渠50公里,衬砌渠道38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726座,小型蓄排水工程423座,新增工程有效蓄水48万立方米,改良土壤10万亩,机耕路526公里,建梯田埂60公里。

四是农业科技得到广泛应用。在业主的带动下,摸得着看得见的科技成果摆到了老百姓面前,大力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既反哺了投资业主,又推动了农业产业的优化,农业科技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越来越多。近年,在支农资金整合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开展无公害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还田技术培训18万人次,建优质稻示范片5万亩,推广优质良种,引进新品种5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以元山镇农业产业园区为例。该园区覆盖泥池、龙泉、长岗、新华、兴隆五个村,共农户2089户,农民7704人,有耕地7534亩、林地15600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81元。

三、几点启示

一是健全机制是整合支农资金的有力保障。只有健全机制,才能为整合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才能确保整合工作在没有统一实施模式的情况下顺利推进。整合多元化支农资金并不是简单的归并,而是要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规范运作。

二是统一规划是做大做强项目的前提条件。在使用支农资金中必须统一规划,只有规划好了,才能做大资金“拼盘”。规划好像搞房地产开发中的模型和产品“展示柜”,干部群众只有看到“展示柜”里的东西,心里才有数。同时,整合好资金,按照规划去组织实施,才能改变“钱出多门,分散使用”的局面,可以形成“同做一道菜,各待各的客”的新格局。

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是整合项目的可靠基础。只有依靠乡镇党委政府,才能加大村级责任,才能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并处理好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虽然县乡两级是支农资金整合的推动者,但真正落实是项目村的干部和群众,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驷马镇创举村,在道路建修中,老百姓积极性非常高,投工投劳达1万余人次,而且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群众通过“一事一议”每人集资300余元,在政府性资金的撬动下,修通了6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彻底解决了该村交通滞后信息闭塞的问题,被群众称为“致富路,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