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3 05:46:00
导语: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目前各地的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大多局限于单位党组织开展的集中进社区开展活动,在职机关党员的社区活动空间和形象展现多局限于以单位人的身份和集体一分子参与活动。这种方式虽然便于集中组织开展活动,但却忽视了机关党员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个体存在的实际空间影响效能。机关党员作为单位人的传统党员干部教育手段、渠道、制度相对健全丰富,而作为社会人独立属性体现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则相形见绌。这正是我们谋划此项教育活动的思维发端。
我们设想,可否通过发掘以在职机关党员所在生活居住地的党员作用效能的发挥,来开创社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在职机关党员社会存在空间、个体存在空间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在实践中探索新渠道,形成新机制。其有利因素和意义在于:
一是经过组织系统的多年努力,目前在城市市区内已基本形成了一社一支的良好组织基础,党员进社区活动在管理上有依托,在活动上有引导,在教育提高上有平台,便于操作、利于督察;二是以居住地为途径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便于单位党组织有效掌握和了解在职党员工作时间外的综合素质水平和政治表现,也为科学、全面地评价党员干部和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三是以居住地开展党员社区教育活动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党员新形象,激发奉献精神,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四是能够为探索多元化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渠道提供新途径,有利于弥补完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空白点。五是跨组织管理、监督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情感和环境因素,相对于组织内管理监督更能体现出公正性、严肃性。六是有利于树立党员的大局意识,打破区域、单位的传统思维惯性,从建设本单位、本地区的视野投射到建设全市、全社会和服务全民的大视野、大空间中去,更加有效的体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和先进性要求。
二、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具体构想
(一)活动的原则要求
本着“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的原则,机关党员在工作的八小时之内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八小时之外则纳入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凡组织关系在各级党政机关的党员,需在规定时间内持统一的《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在工作的八小时时间之外,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活动的记录载体——《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
机关党员进社区参加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凭证和记录载体,这就是我们所设想的《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此证应由机关党员到其党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领取,持证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参加社区活动。《活动证》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功能:一是证明持有人的党员身份,记载该党员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特点特长等基本信息,以便于社区党组织的接收;二是记录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内容,以及社区党组织对于该党员参加活动的认定;三是作为机关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和考核的基本内容,作为党员评议、民主评议、年度考核甚至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以我区为例,我们对《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进行了初步设计,样式如下:
*
使用说明
1、此证系*区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明,是*区机关党员参加所居住社区活动的凭证。机关党员向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领取此证,凭此证到社区单位党组织报到,参加社区活动。
2、党员所在机关党支部要及时查验活动证记录情况。
3、此证由党组织负责人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个人不得涂改。
4、此证应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及时向发证党组织报告。此证所列内容填写已满或丢失,可申请领取新证。
(三)机关党员的主要任务
根据各地社区建设和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具体情况,机关党员进社区所参加的活动,应该与各地开展的系列活动如“创建文明社区”等活动相结合。我们认为,机关党员进社区的主要任务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的机关党员应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到所在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认真填写机关党员信息采集表,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二是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发挥机关党员在居住地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三是有目标、有计划的走访社区群众,帮助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解决民难;四是带头履行社区居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尊老爱幼,关心邻里,帮贫扶弱,争创文明家庭;五是带头倡导健康文明的社区文化,主动参加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群众性、公益性活动;六是积极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并力所能及的为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机关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机关党组织是机关党员进社区的直接发动者,从机关党员进社区服务和接受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机关党组织还是这一活动的受益者。正因如此,机关党组织在此活动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一是做好机关党员的思想发动工作。教育党员自觉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管理、社区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保证本单位所有机关党员都要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按照社区要求搞好各项服务工作。二是摸清本单位党员的居住地,组织党员认真填写《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和机关党员信息采集表;积极与党员居住地社区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到社区党组织进行走访,全面掌握本单位党员在社区的表现。三是严格管理,建立机关党员进社区督查制度。在对各级党组织和机关党员评选党内先进时,将征求党员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对不积极落实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推荐作为年终评优评先对象。机关党员在单位评选先进、民主评议、年度考核时,本单位党组织必须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组织、人事部门对党员干部任前考察时,要事先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四是强化监督,严格考核,采取“月查、季报、半年一总结”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每月由党员所在党支部对这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党员的《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证》记录情况,并与党员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联系,了解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每季度各党支部向机关党委上报本支部工作进展情况,机关党委汇总、整理、分析,向组织部汇报,并召开座谈会进行总结分析,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每半年对这项工作开展一次总结。
(五)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社区党组织是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的基础阵地,是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受益者。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有:一是积极响应和参与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特别是加强与有关机关党组织的协调配合,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营造氛围;二是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利用节假日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结合机关党员自身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根据社区的实际需要,组织机关党员开展环境整治、治安防范、便民服务、帮困助残、法律援助、知识讲座等方面的社区服务活动。三是如实准确地记录机关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在机关党组织征求有关党员的考察意见时,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四是做好先进典型的发掘和宣传工作。社区党组织应及时宣传机关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中的感人事迹、先进典型,在与有关机关党组织沟通的基础上,加强典型引导,扩大宣传,形成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过程成为自觉接受教育的过程。
三、亟需破解的制度体系瓶颈
(一)党组织间的有效衔接
由于此工作的创新性,目前的组织体系对于跨组织的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评价和活动组织等工作暂无有效的对接职责。而机关党员以居住地为新途径,接受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共同管理、教育、监督、评价和参与社区发挥党员效能的其他活动,主要需依托所在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和领导。这种跨组织、多维纵横交叉的矩阵式管理,需要党员所在单位和居住地党组织均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体系,并形成机制。所以首先需要解决单位党组织和相关城区、社区党组织的对接工作。由于机关党员居住分散的特点(仅就我区目前的1300余名在职机关党员的居住情况,就会涉及覆盖到徐州市各区及大多数社区),所以需要相对应的城区和社区党组织加强沟通交流,进行有效衔接,以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二)制度体系的构架完善
机关党员进社区的活动体系主要应该包括区域间党组织的联席会商和对接机制,以及机关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社区党组织的业务融合机制。区域间党组织的联席会商和对接机制,包括城市区与区之间党组织,不同组织、经济序列间党组织,大社区概念下的所有党组织,都要给予机制上的支持,建立之间的联席会商和对接机制,建立协作协调制度、调查会商制度、信息资源交互及成果共享制度等,主要负责解决此工作运行中产生问题的协调与完善工作。机关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社区党组织的业务融合机制,需建立登记备案制度、活动参与及表现记录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考察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主要负责落实在职机关党员所在单位和居住地社区各自及相互间的具体登记备案、管理监督、活动组织、考察评价和奖惩等工作。
(三)运作体系的领导协调
由于此工作涉及面广,组织协调要求高,意义大,鉴于目前区域组织间的实际协作效能和现有的组织领导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建议在地级市一级的组织部门领导下,统一协调运作该项工作,并加以引导提升,以便更好、更广泛的发挥新机制的作用。同时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和经验总结,也将有益于在更高层面形成有影响的、创新的、完善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