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时间:2022-03-03 11:17:00
导语:县社区建设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现状:体制“四不象”,管理“两张皮”,功能“一条腿”,机制难激活
我县城区7个社区于2*年7月开始组建,在城关镇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运行,已初见成效。社区党支部、青团、妇联、民兵、工会、治保等组织先后建立,图书室、医疗室、娱乐室、警备室等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在协助党委政府落实城镇低保、农村困难群体救助、计划生育政策、服务下岗职工再就业、硬化背街小巷、环境卫生保洁、开展法制宣传、调解民事纠纷等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县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制约因素较多,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1、一套班子,两枚章子,社区体制“四不象”。城区现有7个社区是按照上面政策,强行推进,简单合并而来,社区“两委”班子基本上是过去村“两委”班子,至今没有选举。社区有机构、有牌子、有责任,但无资产、无资金、无办公设施。社区办公用房全部是原村房,在任的大多是原村干部,花的主要是原村集体的钱。7个社区目前都有两枚公章,一枚是社区居委会的,一枚是原村委会的,社区既行使着村民委员会对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又行使着居委会对居民的管理权,两种体制同时运行,村民与居民利益纠缠不清,引发了许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致使许多居民误认为还归村干部管,不知道有社区居委会,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等意识淡漠,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致使社区自治难以开展。
2、村居混住,外来杂居,社区管理“两张皮”。同在社区居住的有村民、居民、外迁户,还有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许多社区居民游离于社区管理之外,使社区管理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一是表现在对外来人员管理上,许多居委会都不清楚自己辖区到底有多少居民,外来人员买房、卖房都不经过居委会,对其管理缺乏有效手段,由此带来辖区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等工作难有有效开展。二是表现在对驻社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管理上,这部分人大多只认单位不认社区,对社区工作不重视,不支持,社区管理的重心只能放在企业下岗职工和一些无业人员的管理上,致使社区难管理。三是表现在处理居民矛盾纠纷上,许多居民对社区作用认识不够,有矛盾纠纷不找社区调解,而直接找有关部门,找政府,越级上访越来越多,矛盾纠纷不断扩大,社区协调化解矛盾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诱发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城关镇也为此成为越级上访大镇,牵扯了县政府和城关镇的大量精力。
3、疲于管理,无暇服务,社区功能“一条腿”。社区职能职责不清,功能定位不准,工作内容不明,“重行政管理,轻服务协调”现象普遍存在。一是社区居委会对自身的职能职责认识不清。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组织,自己的职责职能是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工作方式仍以行政指挥为主导,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认识不够,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和协调职能不能到位。二是有关部门往往把社区当成其“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把社区当作“筐”,什么事情都往里装,许多业务不经过城关镇而直接压到社区,仅民政、计生、劳动、卫生、城管、综治等部门压给社区的任务就有50多项。社区承担着繁重的行政事务,没有精力去为居民服务。三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识模糊。普遍认为社区就是办办证明、管管卫生,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对社区工作的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同时,社区服务机制不活,没有培育相应的中介组织,服务机构和组织结构单一,设施、资金和人力有限,制约了社会资源进入社区服务领域,延缓了社区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4、经费紧缺,人心不稳,运行机制难激活。一是社区的经费严重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除了财政的转移支付外,主要靠挪用征用集体土地补偿金。每个社区每年财政转移支付加上财政预算的社区经费(每年财政预算7个社区共5万元)只有6万多元,而仅人员工资一年就需近6万元,背街小巷的环卫费和完成各种行政事务经费需从其他地方挪用资金。部分县直单位要社区填表格、发材料都不打印,由社区自己负担。春桥社区去年仅打印费就高达2万多元。同时,社区还要完成县、镇两级政府下达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如去年背街小巷的硬化任务中,需民联社区出资的就有13万元,因无资金来源,后来硬化任务勉强完成了一半,花费了6万元。为保工作运转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大多社区都要依靠挪用征用集体土地补偿金来维持,致使土地收益金难以合法地用于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上来,直接侵害了失地农民的利益。况且城区的村集体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一旦全部被征用,社区经费将成为无源之水,今后的工作将难以为继。二是人事矛盾突出。社区规模大,平均一个社区管辖1万多人,其中民联社区多达1.7万人,而每个社区工作人员只有十多人,且不少社区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与日益增加的社区管理服务任务极不适应,因而人事矛盾相当突出。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年工资人均5000元。繁重的工作任务与较低的工资待遇,使在岗的社区工作人员人心不稳,积极性难调动,更不用说引进有一定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对策: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服务功能,提升自治水平,拓展保障渠道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的管理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单位人”逐步向“社会人”的转变,使社区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群体的聚集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为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建议县委政府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重视研究我县社区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号)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社区建设推进社区服务的若干意见》(鄂发[20*]4号)等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和谐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出台《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切实做到“五明确”: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制订出包含我县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措施等内容的发展规划;二是明确领导体制。调整充实县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县委、政府领导主抓社区建设工作,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力度;进一步完善党政统一领导、民政部门指导、乡镇主办、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明确管理体制。可借鉴河南镇平经验,各社区成立村集体经济管理委员会,负责村集体经济的管理、经营和对应的村级事务。也可以借鉴丹江口作法,尝试成立街道办事处,专门管理社区事务,以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四是明确社区功能。对社区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界定,让社区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该做什么工作。在此基础上理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切实做到政府依法行政、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对部门转移延伸给社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清理和规范,对确需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行政性和临时性任务,要严格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按照社区管理人口数量制定社区工作补贴标准,由相关部门及时向社区拨付工作经费,杜绝部门工作向社区的随意转嫁;五是明确政府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把转变政府职能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为社区建设服务的意识,以社区为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将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并真正做到工作人员进社区。
2、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首先,引导社区组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协调意识。社区组织要以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成果和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工作的效果,进一步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认真做好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切实发挥好社区居委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二是建立“社区未调解上级政府部门就不受理”的信访机制,督促社区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充分发挥好社区居委会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居民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区稳定的作用;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小区、文明楼幢、文明户的创建工作,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发挥好社区居委会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形成融洽人际关系的作用。
其次,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健全各种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房地产开发中应考虑到社区服务的需要,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落实所需的用地、配套设施和活动用房。二是鼓励社区创办家政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三是加快发展物业管理业。每个社区要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新开发的住宅小区一律纳入物业管理,具备条件的旧住宅区也要逐步纳入,充分发挥物业管理机构在社区服务管理中的作用。四是培养壮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提倡中华民族互助互爱的美德,以学校、行政事业单位为载体,广泛开展党员、团员进社区活动,不断培养壮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
3、发扬基层民主,提升自治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社区自治制度。借第七届村委会换届契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社区的“两委”进行换届选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区成员代表会、社区协商议事会和社区成员单位党建联席会,凡涉及社区管理、建设、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事项交由社区成员代表会决定,凡涉及共驻共建问题问题交由社区协商议事会协商决定,涉及党员协管问题通过社区成员单位党建联席会议的途径来解决。二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可借鉴丹江口市均州路社区的经验,通过办社区墙报和社区简报,宣传社区自治制度、社区的功能职责、社区所开展的工作,让各级部门、广大居民明白社区是个什么组织,是干什么的,功能职责有哪些,并认识到社区建设关系自己切身利益,明白自己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使辖区内的居民都参与到社区管理和建设中来。三是放权支持社区自治。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尊重社区居委会的选免权、社区事务决策权、社区财务自主权、对政府部门的评议监督权等自治权。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有关部门应通过社区征求居民意见,保障社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便于社区对外迁户的管理,建议买房户在房管部门办理房屋产权证前,要在房屋所在社区办理登记手续;为便于社区在辖区内开展计生、综治、文明创建等工作,县委、政府及其部门在确定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时,要经拟表彰单位所在社区的同意;为保持社区的和谐稳定,类似低保对象的确定、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特殊照顾等权利一律交给社区。
4、建立长效机制,拓展保障渠道。一是加强对现有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培训,让他们清楚地了解社区的性质、职能、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方法,增强他们为居民服务的责任感,提高他们工作水平,以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新要求。二是比照公务员工资结构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进行调整。按照年工资待遇不少于8000元的标准,对社区干部的工资进行改革,实行“等级工资(书记主任级、副主任级、工作人员级三个等级)+工龄工资(从事社区工作年限)+奖励工资(年终百分制考核兑现)”的工资制度,既鼓励社区干部长期从事社区工作,又激励社区干部干好工作。三是尝试建立驻社区的行政事业单位轮流下派干部到社区工作制度,并将此经历作为干部考察的一项内容;有计划地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居委会就业,不断充实社区工作队伍,从而解决社区目前的人事矛盾问题。四是健全社区基层管理服务网络。通过居民选举或推荐等办法产生居民小组长、门栋长及小区负责人,给他们一定的经济待遇,让他们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作用。五是建立专门针对社区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体系。每年在社区中实行以社区治安、服务满意度、居民参加活动率等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百分制考核,并与社区服务经费挂钩实行奖惩。六是鼓励社区兴办经济实体,增强社区的造血功能。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创办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业。对社区居委会领办的服务业和企业,有关部门要在证照办理、资金、税收、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社区牵头引进的企业,给予社区一定比例的税收分成。七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建立政府补贴机制,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贴;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适时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津贴标准;按照鄂发(20*)4号文件“各地政府要按照每户10元的标准,落实社区开展服务工作必需经费”的要求,预算社区的服务经费。八是多渠道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让社区参与本辖区内的房地产开发规划、验收等环节,并可以借鉴有些地方“房地产开发商要按照建筑面积百分之一的比例无偿帮助所在社区建设社区工作用房,或折成相应资金支持社区建设”的办法,筹集社区建设资金。九是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机制。把参与社区建设和参与社区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单位和评选先进单位的重要条件。鼓励驻社区的单位将单位服务、活动设施向所在地的社区居民低价或无偿开放,与社区形成资源共享、事务共管、文明共建的机制。
- 上一篇:城市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 下一篇:水务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