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商业贿赂监督机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01 05:10:00

导语:治理商业贿赂监督机制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治理商业贿赂监督机制调研报告

商业贿赂的特征及其危害:

一、特征

商业贿赂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为销售购买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而采用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式,商业贿赂有以下几种特征:

1、行贿主体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种特定的行贿主体是商业贿赂区别于其他贿赂的一个重要特征。

2、目的明确化。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是商业贿赂本质特征。

3、手段多样化。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者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无账可查或账目虚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侵犯客体复杂化,既是对正常、公平的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务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二、商业贿赂的危害

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不断滋生繁衍,影响越来越大,对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危害十分严重:

1、商业贿赂从根本上背离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要求,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中,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企业运行的潜规则,企业自身往往无力对抗,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一些企业在愤怒、无奈之余,也不情愿地选择了屈从,从而使得商业贿赂的雪球越滚越大,这种恶性竞争剥夺了其他竞争者的公平竞争机会,使守法经营的企业成为受害者,使诚信等公序良俗受到极大破坏。

2、商业贿赂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破坏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平合理的竞争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防止资源和劳动的浪费。但是,商业贿赂使商品和服务不能按照本身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进行交易,致使在市场竞争中质量差、水平低的商品可以打败质量好、水平高、服务好的商品,为假冒伪劣商品生产销售活动发展了“肥沃土壤”,使市场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交易的天平因此向行贿一方倾斜,严惩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3、商业贿赂加大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消费者负担,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比如在医药行业,据媒体报道:推销人员一般按药价5-15%或者更高的比例给医务人员以回扣。所有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使得交易成本增加,消费者不堪重负。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大多是在暗中进行,产生的不正当利益进入交易对方单位的“小金库”或者个人腰包,导致国家、集体财产被私人大量侵吞的严重后果。

4、商业贿赂已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在商业贿赂成为“潜规则”后,越来越多的经营者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不惜以重金腐蚀,收买商业活动相关单位人员。已查处的高官腐败案件证明,腐败通常与商业贿赂相联系,在我国,已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受贿犯罪案件(如成克杰受贿案)和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如厦门远华走私案)中,绝大多数都涉及到商业贿赂,因此,商业贿赂是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已经成为近年来经济领域犯罪的一个突出问题。

5、商业贿赂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商业贿赂严重违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诱发了仇富、仇官心理,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破坏无法估量,一个盛行商业贿赂的社会,绝不是一个规范有序的社会,在商业贿赂下形成的“奸商文化”,更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践踏。

总之,商业贿赂是生长在经济社会肌体上的一颗毒瘤,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清除,将会造成经济秩序的严重混乱,导致市场腐败盛行,经济增长无力,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依法进行治理整顿,坚决刹住这股歪风。

三、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坚持惩治与预防相结合,多管齐下,从营造氛围,强化监管,严肃查处,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监督的约束机制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加强教育,形成氛围,开启“警示灯”。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指出,打击商业贿赂迫切需要重构健康的社会心态。要加强商业道德文化建设,在企业和中介机构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创新形式,扩大教育对象和范围,全力塑造清廉、诚信、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树立“以诚信为本,守法经营为荣”的企业经营理念,营造廉洁经营、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把清廉、诚信、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中,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单位、企业、社区、农村,扩大覆盖面,在全社会中形成反商业贿赂的氛围。

2、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念好“紧箍咒”。治理商业贿赂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必须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要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部门的监管成为商业贿赂的一道“紧箍咒”。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理顺工作关系,纪检监察,公、检、法等审计部门要强化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单位及其“一把手”的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增强他们对所属干部职工直接监管的责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形成全员监督氛围。商业贿赂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权力运行,管理措施的监管缺失,因而必须加强对政府投资、国有资产处置、行政审批、政府采购等的监管,规范和减少商业活动中的现金交易,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实行“收支二条线”: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招标拍卖挂牌、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制度。增加透明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3、从严查处,严格追究,严把“高压线”。治理商业贿赂,必须突出重点,对症下猛药。要以建立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守法经营的市场环境为目的,以涉及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为重点对象,以金融、电信、电子等垄断行业和医药、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资源开发、教育等为重点领域,严肃查处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认真查处损害群众利益,增加群众负担的案件。要充分发挥纪律和法律的惩诫作用,对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不仅要以经济上从重处罚,还必须追究其纪律和法律责任,以提高腐败分子的腐败成本,成为腐败分子不敢轻易碰撞的“高压线”。

4、健全制度,强化约束,筑牢“防火墙”。治理商业贿赂必须按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着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商业贿赂的土壤。要规范权力运行,从各行业工作流程出发,针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岗位可能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投融资、生产流通等环节的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权力运行机制,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以此杜绝权钱交易行为的发生,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完善公开透明机制,实施企业、法人诚信纪录档案制、公示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对不诚信企业、法人杜绝进入政府领域,进一步完善政务、厂务公开,让群众知情参与并实施监督,为治理商业贿赂构筑一堵坚固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