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文明教育与家庭环境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28 11:10:00

导语:学生文明教育与家庭环境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文明教育与家庭环境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

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人生尽责”。健康人生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而让学生成为文明的人和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除了学校的教育、引导,家长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庭环境及氛围对培养孩子十分重要,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良好、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成长。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部——唐闸镇的一所完全中学,在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学校周边的农村,这些农村随着南通城市化的发展,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等既有体现城市化的时代特征,又烙上传统农村农民意识的烙印,我校学生深受其影响。

加强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教育与转化已经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校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统计中,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学校周边农村,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与转化,已经成为制约我校德育工作乃至整个学校发展的瓶颈。只有不断探索和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对我校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家庭环境调查,深入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寻找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教育与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二、调查对象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我们根据班主任每学期对学生的操行评定的结果、年级组长的意见、科任教师的反映及日常观察中,归类出调查的学生对象:一类是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即每个学期操行评定基本及格或不及格的学生、科任教师反映在课堂上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或经常因违反纪律而到年级组长、政教处接受教育的学生;另一类是有文明学生,即每个学期操行评定为优秀、没有违纪记录,并经常受到科任教师表扬或受到学校表彰的学生(以每个学期各班操行评定统计表所得的数据为主要依据)。

我们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中学生操行评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即学生的操行评定)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衡量,旨在通过班主任对学生在一学期来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考核,给予学生行为表现有一个公正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通过这些考核或评价,一方面对于每个在校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学生成长报告册》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在过去一学期以来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和反省,正确认识和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家长来说,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一段时间来的具体表现情况,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为家庭改进或调整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为特征表现

为了更好地研究影响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我们把每个学期的操行评定情况与日常观察相结合,形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外部表现,并根据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外部表现特征,总结和归纳出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基本特征。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

1.行为散漫懒惰,自我约束力差

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观念淡薄,不羁于学校正常的行为规范,做事拖拉,常出现无故迟到、旷课、多讲话等懒惰现象;语言不文明,脏话、下流话满嘴;对荣誉、尊严、责骂不屑一顾,自我感觉良好。

2.行为具有攻击性

主要表现在:容易冲动、暴躁;惟我独尊、不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对同学老师常带有顶撞、斗殴现象;报复心理强,甚至开始模仿、涉足黑社会的行为等。

3.行为具有破坏性

主要表现:喜欢破坏公物或公共设施、损坏花草树木;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在教室墙壁上乱涂乱画等。

4.缺乏诚信,行为具有欺骗性

主要表现在:经常说谎话、骗取家长的信任;考试作弊、抄作业,偷窃、敲诈勒索同学;模仿家长签字;经常不履行自己的承诺。

5.行为具有逆反性

主要表现:不懂礼貌,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有反感情绪;顶撞家长、老师(或长辈);逃学、离家出走;被人误解后耿耿于怀。

三、调查方法

(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法、心理测试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具体做法是:我们把学校在初高中年级12-18岁年龄段学生109人,分研究组(a组)、对照组(b组)两组进行问卷调查。把认定为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47人作为研究组(a组),文明学生59人作为对照组(b组),以家庭环境量表为测试工具,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每一个学生进行测试。

在测试中,为了测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每个学生问卷按照a、b组统一编号)。学生填写问卷前由统一培训的专职调查人员按统一指导语讲解填写要求,以指导学生自主填表,完成后当场收回。资料回收整理后用输入计算机测试软件进行相关分析,从两组测评因子得分报告反映出来的家庭环境差异性去寻找家庭环境与行为习惯的关联性,分析家庭环境与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系。

(二)家庭环境量表测试报告的说明

家庭环境量表共设90条是非题。量表分为10个分量表,分别从十个方面来评价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特征,以帮助个体或家庭成员了解自身家庭的特征和状况。家庭环境量表从亲密度、情感性、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控制性十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评价,为了解其家庭环境的现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在亲密度量表测试中,家庭亲密度高低是通过其测试的因子分反映出来的,其因子得分值越大,亲密程度就越高,反之就越小;如其测试因子分值大于7.7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有紧密联系,相互之间可以兑现承诺,相互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测试因子分值小于5.8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之间不能兑现承诺、不会有承诺,不会有支持和帮助,测试因子分值在5.8~7.7之间说明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之间有一定相互承诺,能从家庭成员得到支持和帮助,有一定的亲密度。

2.情感表达。即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直接表达情感的程度。在情感表达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程度高低是通过其测试的因子分反映出来,其因子得分值越大,公开表达情感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就越小;如测试因子分值大于5.8说明家庭成员之间非常愿意公开自己的观点,向其他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测试因子分值小于4.1说明家庭成员之间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很难相互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的方式不直接,测试因子分值在4.1~5.8之间说明家庭成员之间能公开进行各种活动,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活动和内心感受。

3.矛盾性。也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在测试中,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公开表露愤怒、攻击性和矛盾性是通过其测试的因子分反映出来,其因子得分值越大,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就越小;如其测试因子分值大于2.2说明家庭成员之间非常愿意公开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攻击倾向和矛盾性;测试因子分值小于1说明家庭成员之间不愿意公开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攻击倾向和矛盾性,测试因子分值在1~2.2之间说明庭成员之间愿意公开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攻击倾向和矛盾性。

4.独立性。即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在独立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的高低是通过其测试的因子分反映出来,其因子得分值越大,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就越高,反之就越小;如其测试因子分值大于5.8说明家庭成员之间长期保持相互尊重的习惯,自尊心、自信心高,自主能力强,测试因子分值小于4.4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相互尊重,自尊心、自信心不高,自主能力不足,依赖性强,测试因子分值在4.4~5.8之间说明家庭成员之间有相互尊重、自尊、自信、自主的倾向。

5.成功性。是将一般性活动,如上学和工作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在成功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是否重视学习、工作等一般性活动,是否有进取心、成就感可以通过其测试的因子分反映出来,其因子分值越大,说明家庭成员重视学习、工作等一般性活动,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成就感,反之家庭成员就没有重视学习、工作等一般性活动,缺乏进取心和成就感;测试因子分值大于6.8说明家庭成员说明家庭成员非常重视学习、工作等一般性活动,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成就感;测试因子分值小于5.1说明家庭成员,不重视学习、工作等一般性活动,缺乏进取心和成就感;测试因子值在5.1~6.8之间说明家庭成员有重视学习、工作等一般性活动,有进取心和成就感倾向。

6.知识性。即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小。在知识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是否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感兴趣是通过其测试的因子分反映出来,其因子分值越大,说明家庭成员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非常感兴趣,反之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没有感兴趣;如其测试因子分值大于5.6说明家庭成员说明家庭成员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有非常感兴趣;测试因子分值小于3.5说明家庭成员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没有兴趣;测试因子值在3.5~5.6之间说明家庭成员有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有广泛兴

趣。

7.娱乐性。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在娱乐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是否喜欢或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是通过其测试的因子分反映出来,其因子得分值越大,说明家庭成员喜欢或积极主动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反之则对社交和娱乐活动没有兴趣;如其测试因子分值大于4.9说明家庭成员喜欢、积极主动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测试因子分值小于2.9说明家庭成员对社交和娱乐活动没有兴趣;测试因子值在2.9~4.9之间说明家庭成员有喜欢、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倾向。

8.道德宗教观。即对伦理、宗教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在道德宗教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对伦理、宗教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是通过其测试的因子分反映出来,其因子得分值越大,说明家庭成员越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反之越不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如其测试因子分值大于5.3说明家庭成员非常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测试因子分值小于3.9说明家庭成员没有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测试因子值在3.9~5.3之间说明家庭成员有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倾向。

9.组织性。即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在组织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是否有组织性和结构性可以从其测试的因子分反映出来,其因子得分值越大,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时越有明确的组织性和结构性,反之就越不明确;如其测试因子分值大于6.7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时有非常明确的组织性和结构性;测试因子分值小于4.9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时没有组织性和结构性;测试因子值在4.9~6.7之间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时有组织性和结构性倾向。

10.控制性。即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在控制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是否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可以从其测试的因子分反映出来,其因子得分值越大,说明家庭成员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越高,反之就越低;如其测试因子分值大于3.6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生活时有固定家规和程序;测试因子分值小于1.8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生活时没有固定家规和程序;测试因子值在1.8~3.6之间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生活时有固定家规和程序的倾向。

四、调查结果分析

按照班主任每学期的操行评定和日常观察,向初高中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学生47人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调查问卷38份;按照政教处每学期评选的各班文明学生(每学期每班只有2名),向连续2学期被评为文明学生共59人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7份。我们根据回收到的调查问卷输入计算机的测试软件测评所得因子得分报告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整体上分析两组测试学生的家庭环境情况

1.两组测试学生测试因子分平均值对比分析

第一,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的测试因子分平均值比较。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方面文明学生的平均值都高于不良行为学生,而矛盾性、独立性、控制性则低于不良行为学生;第二,文明学生、不良行为学生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测试因子分平均值比较。文明学生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的平均值高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而矛盾性、控制性的平均值则低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的平均值;不良行为学生在矛盾性、控制性的平均值高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而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的平均值则低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第三,文明学生、不良行为学生与常模平均值比较。文明学生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组织性、娱乐性、控制性的平均值与常模平均值基本上是一致的,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的平均值低于常模平均值,特别是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的平均值远远低于常模平均值,而道德宗教观、组织性的平均值则高于常模平均值;不良行为学生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的平均值低于常模平均值,矛盾性、控制性的平均值则高于常模平均值。第四,所有参加测试学生与常模平均值比较。所有参加测试学生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的平均值低于常模平均值,矛盾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的平均值则高于常模平均值。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分析,由此说明:从地区来看,本地区学生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低于常模平均水平,矛盾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则高于常模平均水平;从文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组织性、娱乐性、控制性与常模平均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则低于常模平均水平,特别是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远远低于常模平均水平,而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则高于常模平均水平;从不良行为学生方面来看,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低于常模平均水平,矛盾性、控制性则高于模平均水平。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的比较来看,文明学生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的平均值都高于不良行为学生,而文明学生在矛盾性、独立性和控制性方面则低于不良行为学生。

2.两组测试学生测试因子分标准差对比分析

第一,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标准差比较。文明学生的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的标准差低于不良行为学生,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的标准差则高于不良行为学生;第二,文明学生、不良行为学生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标准差比较。文明学生的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的标准差低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情感表达、娱乐性、知识性、组织性、控制性则高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的标准差,道德宗教观的标准差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的标准差基本保持一致;不良行为学生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的标准差低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的标准差则高于所有参加测试学生。第三,文明学生、不良行为学生与常模标准差比较。文明学生的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和知识性的标准差低于常模标准差,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的标准差则高于常模标准差;不良行为学生的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和控制性的标准差高于常模标准差,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的标准差则低于常模标准差。第四,所有参加测试学生与常模标准差比较。所有参加测试学生的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的标准差高于常模标准差,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的标准差则低于常模标准差。

综上所述得知,从地区来看,本地区学生的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因子分值低于常模标准值说明本地区学生的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更具有稳定性,而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的因子值高于常模标准值说明本地区学生的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有波动性;从文明学生方面看,文明学生的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和知识性因子分值相低于常模标准值,说明文明学生的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和知识性稳定性更高,而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的因子值高于常模标准值说明文明学生的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有波动性;从不良行为学生方面看,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和控制性的因子分值高于常模标准值说明本地区不良行为学生的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和控制性有波动性,而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的因子值低于常模标准值说明本地区不良行为学生的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的对比看,文明学生的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的因子分值低于不良行为学生的因子值说明文明学生的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更具有稳定性,而不良行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的因子分值低于文明学生,说明不良行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更加稳定。

(二)从十个方面分析两组测试学生的家庭环境情况

1.两组测试学生家庭成员的亲密度对比分析

在亲密度量表测试中,家庭亲密度高低的测试因子分用c表示,测试因子分值c>7.7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有紧密联系,相互之间可以兑现承诺,相互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测试因子分值c<5.8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之间不能兑现承诺、不会有承诺,不会有支持和帮助,测试因子分值c=5.8~7.7说明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之间有一定相互承诺,能从家庭成员得到支持和帮助,有一定的亲密度。

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比较中我们发现,因子分值c>7.7,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25.8%,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64.5%;因子分值c=5.8~7.7,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38.7%,而文明学生则占29%;因子分值c<5.8,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35.5%,文明学生只有6.5%。由此看出文明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高于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家庭。

2.两组测试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对比分析

在情感表达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程度高低的测试因子分值用e表示,测试因子分值e>5.8说明家庭成员之间非常愿意公开自己的观点,向其他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测试因子分值e<4.1说明家庭成员之间不能直接表达自己

的情感,很难相互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的方式不直接,测试因子分值e=4.1~5.8说明家庭成员之间能公开进行各种活动,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活动和内心感受。

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比较中我们发现,因子分值e>5.8,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22.6%,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45.2%;因子分值e=4.1~5.8,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61.2%,而文明学生则占29%;因子分值e<4.1,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16.1%,文明学生只有25.8%。由此看出文明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与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相比从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在非常愿意公开自己的观点,乐意向其他家人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方面,文明学生则远远高于不良行为学生。

3.两组测试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性对比分析

在矛盾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公开表露愤怒、攻击性和矛盾性的测试因子分值用f表示,测试因子分值f>2.2说明家庭成员之间非常愿意公开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攻击倾向和矛盾性,测试因子分值f<1说明家庭成员之间不愿意公开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攻击倾向和矛盾性,测试因子分值f=1~2.2说明庭成员之间愿意公开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攻击倾向和矛盾性。

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性比较中我们发现,因子分值f>2.2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61.2%,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19.4%;因子分值f=1~2.2,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19.4%,而文明学生则占61.2%;因子分值f<4.1,不良行为学生和文明学生均占测试人数的19.4%。由此看出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性、行为攻击性与文明学生相比更加强烈,行为更具有攻击性。

4.两组测试学生家庭成员独立性对比分析

在独立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的高低的测试因子分用d表示,测试因子分值d>5.8说明家庭成员之间长期保持相互尊重的习惯,自尊心、自信心高,自主能力强,测试因子分值d<4.4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相互尊重,自尊心、自信心不高,自主能力不足,依赖性强,测试因子分值d=4.4~5.8说明家庭成员之间有相互尊重、自尊、自信、自主的倾向。

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性比较中我们发现,因子分值d>5.8,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32.3%,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35.5%文明学生略高于不良行为学生;因子分值d=4.4~5.8,不良行为学生和文明学生均占测试人数的19.3%;因子分值d<4.4,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48.4%,文明学生只有45.2%,不良行为学生又略高于文明学生。由此说明文明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性与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相比从整体上稍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文明学生稍优于不良行为学生。

5.两组学生家庭成功性对比分析

在成功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是否重视学习、工作等一般性活动,是否有进取心、成就感的测试因子分值用h表示,测试因子分值h>6.8说明家庭成员说明家庭成员非常重视学习、工作等一般性活动,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成就感,测试因子分值h<5.1说明家庭成员,不重视学习、工作等一般性活动,缺乏进取心和成就感,测试因子分值h=5.1~6.8说明家庭成员有重视学习、工作等一般性活动,有进取心和成就感。

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成功性比较中我们发现,因子分值h>6.8,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22.5%,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38.7%,文明学生高于不良行为学生;因子分值h=5.1~6.8,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32.3%,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19.4%;因子分值h<5.1,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45.2%,文明学生占测试人数的41.9%,不良行为学生又略高于文明学生。由此说明文明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性与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相比从整体上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文明学生略优于不良行为学生。

6.两组测试学生家庭知识性对比分析

在知识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是否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感兴趣的测试因子分值用z表示,测试因子分值z>5.6说明家庭成员说明家庭成员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有非常感兴趣,测试因子分值z<3.5说明家庭成员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没有兴趣,测试因子分值z=3.5~5.6说明家庭成员有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有广泛兴趣。

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知识性比较中我们发现,因子分值z>5.6,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16.1%,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35.5%,文明学生高于不良行为学生近20%;因子分值z=3.5~5.6,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35.5%,而文明学生则占38.7%,文明学生略高于不良行为学生;因子分值z<3.5,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48.4%,文明学生只有25.8%,文明学生比不良行为学生低约22%。由此看出文明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知识性高于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并有明显的差异性。

7.两组测试学生家庭娱乐性对比分析

在娱乐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是否喜欢或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测试因子分值用r表示,测试因子分值r>4.9说明家庭成员喜欢、积极主动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测试因子分值r<2.9说明家庭成员对社交和娱乐活动没有兴趣,测试因子值r=2.9~4.9说明家庭成员有喜欢、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倾向。

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娱乐性比较中我们发现,因子分值r>4.9,不良行为学生和文明学生均占测试人数的51.6%;因子分值r=2.9~4.9,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29%,而文明学生则占33.5%;因子分值e<2.9,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19.4%,文明学生只有14.9%。由此说明文明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知识性与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相比从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8.两组测试学生家庭道德宗教观对比分析

在道德宗教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对伦理、宗教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的测试因子分值用m表示,测试因子分值m>5.3说明家庭成员非常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测试因子分值m<3.9说明家庭成员没有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测试因子分值m=3.9~5.3说明家庭成员有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倾向。

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宗教观比较中我们发现,因子分值m>5.3,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54.8%,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74.1%,文明学生不不良行为学生高近20%;因子分值m=3.9~5.3,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41.9%,而文明学生则占22.6%;因子值c<3.9,不良行为学生和文明学生均占测试人数的3.3%。由此看出文明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宗教观从整体上优于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文明学生家庭更加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

9.两组测试学生家庭的组织性对比分析

在组织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是否有组织性和结构性的测试因子分值用q表示,测试因子分值q>6.7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时有非常明确的组织性和结构性;测试因子分值q<4.9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时没有组织性和结构性;测试因子值q=4.9~6.7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时有组织性和结构性。

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组织性比较中我们发现,因子分值q>6.7,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35.5%,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64.5%,文明学生比不良行为学生高近29%;因子分值q=4.9~6.7,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38.7%,而文明学生则占19.4%,不良行为学生比文明学生高19%;因子分值q<4.9,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25.8%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16.1%。由此看出文明学生家庭比不良行为学生家庭在安排家庭活动时更有组织性和结构性。

10.两组测试学生家庭的控制性对比分析

在控制性量表测试中,家庭成员是否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因子分值用n表示,测试因子分值gt;3.6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生活时非常有固定家规和程序;测试因子分值lt;1.8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生活时没有固定家规和程序;测试因子分值n=1.8~3.6说明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生活时有固定家规和程序的倾向。

从文明学生与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控制性比较中我们发现,因子分值gt;3.6,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61.2%,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35.5%,文明学生比不良行为学生低近26%;因子分值n=1.8~3.6,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25.5%,而文明学生则占38.7%,文明学生比不良行为学生高12%;因子分值q<1.8,不良行为学生占测试人数的14.9%和文明学生则占测试人数的25.8%,文明学生比不良行为学生高近10%。由此看出不良行为学生家庭成员比文明学生家庭成员更重视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不良行为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生活时更有

固定家规和程序。

我们通过以上对两组测试学生的家庭环境量表即亲密度、情感性、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控制性十个方面测试因子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在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方面则整体上没有明显差异,只有存在程度上的差别。

五、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从整体上对两组学生十方面的分析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控制性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则没有明显差异,只有程度上的差别。由此得知,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与学生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

(一)亲密度高低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产生重要影响。亲密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反之,则容易滋生不良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对未成年学生不能做到彼此恪守承诺、真诚地互相帮助和支持,家庭不能形成彼此关心、恪守承诺的家庭氛围,未成年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则容易滋生说谎话、骗取家长的信任,考试作弊、抄作业、偷窃、敲诈勒索同学,模仿家长签字以骗取老师的信任,经常不履行自己的承诺、说话不算数,不关心集体,缺乏团结互助精神等不良行为习惯;相反,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对未成年学生能做到彼此恪守承诺、真诚地互相帮助和支持,家庭能形成彼此关心、恪守承诺的家庭氛围,未成年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则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诚实、讲信用、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等良好行为习惯。

(二)知识性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成员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智力活动越有兴趣,就会越关注社会、政治、文化等活动,重视家庭文化、智力等学习活动的建设和投入,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尊重知识、刻苦好学、重视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品德;反之,则容易滋生学生不重视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目的不明确,经常出现无故迟到、旷课、多讲话等懒惰现象;

(三)组织性程度高低对学生法制观念、纪律观念以及自我约束等行为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时,越有组织性和结构性,有利于家庭形成比较目标明确、组织严谨的处事方式或环境,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树立集体观念,从而在学校或社会养成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不随意违反课堂纪律、迟到、旷课、讲话等的良好行为习惯;反之,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散漫懒惰,自我约束力差,没有集体观念,法制观念淡薄,随意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

(四)控制性过于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活动时非常重视使用固定的家规和程序,如果家规和程序不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不随学生的心理变化而变化强加于学生,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家长(或长辈)有反感情绪、顶撞家长(或长辈),加剧彼此间的矛盾,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和情感表达,不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甚至导致出现学生逃学、离家出走等不良现象。

(五)矛盾性是诱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性格暴躁、行为具有攻击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矛盾是正常的,公开表示自己的愤怒情绪、行为攻击倾向及矛盾,有利于彼此之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事物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爱憎分明的处事态度。但家庭成员在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时,行为攻击倾向过于强烈,会引起矛盾激化,加深彼此之间的隔阂,影响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任,从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性格容易冲动、暴躁,不接受别人教育,甚至会产生顶撞、报复、斗殴等攻击行为。

(六)道德宗教观对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家庭成员越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之,家庭成员越不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则容易使学生滋生不良行为习惯。

六、应对措施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更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以德立校,以智化人”是我们学校的光荣传统,“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人生尽责”是我们每一个二中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承诺,我们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每一个学生尽责,我们将通过倾心打造“强体、塑德、育智、冶美”四大工程,浇铸学生的健康人生之基。我们的学生在高考升学的考场上也许会稍逊一筹,但一定要在怎样做人的试卷上作出优秀的答案。

(一)我们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和拓展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提高对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效率,努力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全体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先后制定了《南通市第二中学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南通市第二中学学生基础文明素养评价方案》及一系列考核评价体系,并以此为重要抓手,努力促进学生基础文明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我们将力求通过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实践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整体提升我校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我们要求全体教职员工“以德立校,塑德树人”。在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方面给学生树样子,做榜样,文明办公,文明教育,文明就餐,事事做表率,处处作典范,在教职员工的示范带领下,以促进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我们将学校制定的《南通市第二中学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和《南通市第二中学学生基础文明素养评价方案》及一系列考核评价体系印发给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在学生中开展的教育活动,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向家长进行宣传,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同时,还要让家长懂得,学生的文明素养及行为习惯与学校对学生评价及学生升学密切相关,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四)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的管理并发挥其功能作用,我们将邀请有关专家并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分年级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懂得家庭关系的亲密度、家庭之间的矛盾性、家庭成员的知识性和道德宗教观以及家庭生活的组织性和家长行为的控制性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其成长有密切关系,有的将会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使家长受到教育,从而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消除家庭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孩子的榜样。同时,我们还将更好地发挥学校关工委的作用,利用好关工委的教育资源,并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制度和参与教育管理的职能,力求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