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腾飞调查报告

时间:2022-01-19 05:03:00

导语:民营经济腾飞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营经济腾飞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按照“放开、放宽、放活”的工作思路,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经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推进经济社会整体升位的战略性措施来抓,通过不断强化政策牵动、环境拉动、典型带动等综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年末,全县民营经济业户已发展到18130户,同比增长11.5%。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县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已经开始快速向第一、第二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转移,新发展了一批苇柳编织大户、特种养殖大户、稻米加工大户等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产业拉动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20*年,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29.2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税金5080万元,同比增长24%。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一定份额,但无论是在其自身发展方面,还是在宏观环境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民营企业总量少、档次低、经济效益差、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二是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发展层次不够高。部分民营企业追求“短平快”项目,采取“拿来主义”方式,企业缺乏长远的技术发展目标,加之民营企业技术人才队伍匮乏,导致部分民营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低。三是流通领域多、生产领域少;零售行业多、批发行业少;餐饮服务行业多、高新技术行业少;四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民营企业低学历人员多,专业技术人才少。五是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银信部门普遍怕担风险,不愿放贷,导致民营企业难以扩大再生产规模;六是多数企业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提质增效的潜力不大。七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三、对策建议

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里也对加快民营经济腾飞作了总体部署,整个宏观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必将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腾飞。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观念创新。一是要增强机遇意识。认真学习南方发达地区没有机遇找机遇,有了机遇抓机遇,勇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精神,抓住当前经济形势较好、改革条件环境相对宽松的机遇,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二是要形成支持民营经济腾飞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倡导私人投资创办企业光荣,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光荣,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光荣,努力提高其社会地位。三是要树立敢于求富快富大富的思想。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守旧意识,树立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引导、鼓励民营企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依法经营,加快发展。四是要全面推进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创新。只要是对民营经济发展有好处,就要树立敢试、敢闯、敢为的思想,大胆实践,争取发展的先机。

第二,要加快产业调整,推进结构创新。一是引导民营经济提高产业层次。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骨干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型、集约型和外向型发展。二是引导民营经济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业户向私营企业发展。推动私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向有实力的企业集团靠拢。有条件的私营企业要通过联合、并购、兼并、购买,组建集团。三是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使县域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参与资源优化配置,迎合市场竞争。要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形成具有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加工特色的私营企业群体,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第三,要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扎实推进改革与创新,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民营经济腾飞的动

力所在。深化民营企业改革。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胆引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辅之以股份合作制、参股等多种形式,逐步把民营企业引导到企业结构股份化、企业规模集团化、企业制度公司化的改革方向上来。要以资本运营为纽带,注重资产重组和优势集聚,充分体现民营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特点。要加快民营企业产权创新。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引导民营企业突破限制,实行强强联合、优势扩张和资产重组,组建民营经济“航空母舰”,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小巨人”,带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要加强科学管理,推进管理创新。目前,一些民营企业仍处于家族式经营的管理状态,这必然制约企业的发展。要引导民营企业逐步由家族式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用先进手段实现管理科学。特别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同时,要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广纳能人办企业,自觉地向现代企业迈进,向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转变。要彻底破除小农意识,大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健全企业财务、分配、成本、人力资源等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科学管理;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努力提高企业家素质和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提高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防御风险和持续发展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要提高科技含量,推进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实行以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创办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民营企业与农科院校、科技机构合作,抓好项目、技术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推动民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增加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尽快提高民营企业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要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依靠人才支撑民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六,要调整完善政策,推进环境创新。一要优化政策环境。认真清理和规范不适应民营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规定,取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性、歧视性条文,制定鼓励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要在扶持措施、市场准入、资金支持、土地使用、社会服务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落实国民待遇,力求做到国企与民企、民间资本与域外资金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公平竞争的政策支撑体系。二要优化政务环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契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行政审批、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纳入法制轨道,加快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规范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解决民营企业不满意的突出问题。三要优化办事环境。建立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的有效机制,县领导挂钩县重点企业,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改变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状况,做到越位的坚决退出、错位的尽快理顺、缺位的不断加强。加强职能部门自身业务培训,增强业务素质,形成“内行管行内”的局面,并加强相关业务指导。四要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电视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经验做法等;大力倡导创业精神,鼓励创业行为,维护创业权益,营造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