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当前生产和消费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16 02:32:00

导语:农村当前生产和消费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当前生产和消费调研报告

一、关于农民农业生产消费情况的调查结果

1、粮食种植情况。调查户中,60%的农户春播面积与去年持平,30%的农户面积增加,10%的农户播种面积有所减少。2009年1月我们通过对全县农产品调查户种植面积调查,主要常规调查品种中,冬小麦种植面积预计与去年相比降低8.3%,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持平,油菜子增长60.4%,胡麻增长37.5%,洋芋播种面积增长7.3%。从种植总量上看,常规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小麦种植面积07年和08年比重分别为51.8%和57%,09年预计为52.3%。而油料作物、玉米、洋芋、果菜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2、农户种植意向。60%的农户更倾向种植经济作物,40%农户倾向粮食作物。影响农民种植意向主要有个因素。一是价格因素。07年11月份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粮油价格的波动,主要农作物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尤其去年以来,经济作物的胡麻和油菜均价上涨达40%和43%,小麦价格上涨16%,洋芋收购价格上涨35%。农民生活主要副食品的胡油、菜籽油价格也一路上涨,主要农作物的价格的波动直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二是比较收益因素。我们统计,去年以来,我县调查玉米平均产量416公斤/亩,总产值637.7元/亩,成本利润率36.8%。而小麦产量平均仅188公斤/亩,总产值366.4元/亩,成本利润率26.7%。玉米种植收益优于小麦。胡麻种植由于气候因素,产量几年来难以增加,但由于今年食用油价格上涨因素,农民种植不降反增,作为油料作物的油菜,虽然我县群众不喜食用,但因菜油价格上涨,这几年种植产量稳定,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洋芋也因这两年秋季雨水合节,产量增加,收购价格上扬,越来越成为群众变现的主要来源。随着乡村道路改善和农村市场建设日益完善,玉米、洋芋等农副产品变现容易,农民现金收益增加。

3、目前市场尿素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经我们监测,今年春播以来,尿素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4%-9.3%左右。

4、种子价格。由于春播主要种子品种中的优质玉米种子价格保持稳定,所以种子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5、农业水费没有变化。

6、农村外出务工返乡情况。73%的调查者认为没有变化,23%的被调查者认为少。认为变化大的占4%。由于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输出人数在10万人左右,但由于劳动力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属于苦力型,主要流向宁夏银川、内蒙、新疆等西北内陆地区,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太明显。

二、关于农村消费情况

1、关于家庭收入来源。认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的各占23%,养殖业和农村工副业各占26.6%。调查显示劳务输出和养殖业、农村工副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于家庭收入。认为与去年相比增加的占26%,减少的占20%,持平的占54%。由于受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和农副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大部分农户对今年家庭收入并不持乐观态度,特别是由于近期生猪价格下滑,养殖户对收入没有信心。

3、对家电下乡政策知道的情况:占26%的人认为清楚,13%的人不清楚,61%的人一般。由于我县家电下乡政策从今年1月份启动,受多种因素影响,群众熟知程度不高。对国家家电下乡政策不清楚和一般的比例分别达到26.7%和53.3%,暴露出农民对知晓国家政策和获取外部信息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4、本地最受喜欢的家电下乡品种:电视机占60%,洗衣机占37%,计算机占3%。电视机、洗衣机等日常生活必需电器仍是下乡家电的热选品种,而电脑、电冰箱等却甚少有人问津,反映出广大农民的购买力和购买层次不是很高。

5、家庭收入开支:依次为孩子上高中大学支出占27%、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占25%、购买家电等日常用品支出17%、修建房屋支出占16%、就医看病和婚丧嫁娶及人情往来支出各占5%。表明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目前农村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民基建费用高。近年来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虽大力改善,但与城镇相比整体水平较差,仍然存在商品流通设施少、文化娱乐设施少、有线电视不能普及等问题,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消费。“5?12”大地震后,机红砖、机瓦、钢材、沙石等价格一路上涨,人工费也同时上涨,加重农民修建负担。

2、农资价格上涨,质量参差不齐。农资价格上涨是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的主要原因,每当农产品价格上涨,农资价格也“及时”跟进,抵消了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资市场放开经营后,供应渠道混乱,监管难度加大,农资商品品名、规格、含量等标准混乱,尤其是我县的磷肥品种,让农户在购买时无所适从。假冒伪劣农药、化肥仍然侵害着农民的利益。

3、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推广有限。农民最缺的是科技,最盼的是服务,但由于农村面大量广,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难度大。尤其我县10万劳务大军的劳动技能培训,大范围培训有一定困难。

4、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商品质量问题突出。大部分农村市场存在着场地狭窄、设施简陋、配套不全等问题。由于改制因素,供销、商业等大型流通企业在农村的销售网络萎缩,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个体工商户虽然活跃,但在运输、经营、仓储设施等方面局限性大,造成大宗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供需断层。由于监管不到位,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不合格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小五金、小家电、日常用品中假冒伪劣产品较多,扰乱了农村市场秩序,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5、农民增收相对缓慢。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农村经济有了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增收幅度相比城镇而言趋缓,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农业上的丰欠年和养殖业的价格大起大落,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消费能力。

6、农民消费观念陈旧,消费结构不合理。长期的自然经济状态,使农民消费观念相对陈旧,养成了捂紧“钱袋子”的消费习惯,消费预期心理和预期收支趋紧,即期消费观念不强,导致农村消费领域不宽,消费层次不高。农村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性消费日趋严重,赌博活动屡禁不止,这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加剧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四、加强农村生产和促进农村消费的几点建议

1、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现实购买力。促进农民消费,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在农村一些原有收入增长点的优势相对弱化的情况下,必须开辟农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一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注重特色,形成产业创品牌,对农民种植意向进行科学的引导;二要积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输业,尽快形成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增值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要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宽度,着力培育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民收入。

2、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努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变农民消费倾向和消费方式,是促进农村消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好小城镇建设,尤其是重点城镇建设和乡镇机关所在地集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建立规范的农资质量监督体系和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首先要严把源头准入关,对农资经营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对不具备条件的,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其次要严把市场监管关,相关部门应根据农时季节,集中力量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切实加强对种籽、化肥、农药、农机及零配件等四大类农资商品的质量监管;再次要采取一定的价格干预措施,进一步稳定农资价格,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任意上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避免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带来的“增产不增收”现象发生,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好处,同时要加大农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囤货居奇、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牟取暴利等各类价格违法行为。

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培训班等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农技知识推广、普及力度,根据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原则,积极引进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种植的优良品种,淘汰劣质品种,优化粮食产品质量,提高粮食单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病虫害预报预警制度,病虫害预报预警要做到及时、准确,同时,还应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大力宣传,把科普知识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送到每一农户手中,最大限度减少由于病虫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5、捕捉农村市场新亮点,创造消费需求新热点。农村市场商机无限,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农村的需求。为此,企业要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研究农村市场的需求结构,探索农村的收入水平、文化层次、生活环境、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的新特点,并以此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产品更新,用物美价廉、功能简单、经济实惠、经久耐用的商品来打开农村市场。更多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对农村市场的有效供给,刺激农村消费形成新热点。

6、引导农民正确消费,拓宽消费领域和层次。更新消费观念是促进农村消费的先导,要引导农民破除小农意识,激发农民通过勤劳致富,换取生活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领略新的消费时尚。同时要着重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加大科技、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非商品性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档次。在更新消费观念的基础上,还要发展农村的消费信用,改变传统的积累型支付方式,重点扩大住房、农用车、大型家电、小型农机产品等市场,实现从滞后型消费转为适当超前消费,将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