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时间:2022-01-13 03:14:00

导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5个,其中:涉农行业协会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个,共有会员5986名,服务带动农户6万多户。

涉农行业协会是由农业经营企业或农户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形成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在工商部门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运作模式划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种养殖大户、散户)”的运作模式。如*县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玉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县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由合作组织将农户养殖或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订单或契约形式实行保护价收购或经组织销往全国各地。二是“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如*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县黑猫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凭借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经合作组织将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保护价收购,由龙头企业加工成各类产成品销往全国各地,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总的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专业生产为基础,吸收带动一批农户,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民,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整体,实现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整合。我县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20户、葡萄种植基地1000亩、无公害果菜示范基地1000亩、罐头加工厂一个;每年为社员销售棚室蔬菜2000多吨,葡萄5000多吨。合作社通过为广大社农提供产前技术培训、产中现场指导、产后销售服务,实现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带动了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而组建。*县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于今年10月份成立,前身为*县瘦肉型猪产业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603个,注册了“孙各庄”牌商标。该社组织社员大力发展生猪无公害生产,协助周边养殖小区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并积极与*双汇、天津顺利、北京昆鹏等国内大型生猪屠宰企业联系,开拓生猪市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今年以来,该社以高于市场价格0.3元-0.6元/斤的价格为社员销售商品猪25万多头,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为社员增加收益近千万元。此外,*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县园林花卉产业协会等都是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了我县园林花卉、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加工服务,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内部利益机制运作,扩大农民受益机会;通过联合协作,降低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县园林花卉产业协会是依托*豪门园林公司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按订单进行收购,每亩花卉苗木可为农户创收2000多元。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罐头加工厂对葡萄、苹果等初级果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社员收益。今年在葡萄收购价格偏低的情况下,合作社以高于市场0.2元/斤的价格收购社员产品,社员每亩获利达千元。

四是加速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新技术、新观念、新品种传送给农户,有效解决了农户在生产上的难题,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网站向广大农民进行科技示范,引进铁球甘蓝栽培、马铃薯栽培、西瓜栽培等新技术6项,引进新品种13个;示范推广“三种三收”、“四种四收”、“大豆高产栽培”、“冬小麦晚播”、“马铃薯栽培”等新技术22项,推广面积达到25万亩;在此基础上,协会建立和完善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5个,种植面积达到5800多亩,直接或间接促农增收1.2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数量少、规模小。我县共有农业人口55.8万人,农户16.1万户,截止目前,全县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人员只有5986人,带动农户6万多户,仅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7.3%。

二是内部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内部章程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造成部分会员只共享利益,不共担风险。

三是服务层次较低,带动作用不明显。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个人会员数量较少,同时有近70%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内容仅限于技术指导,带动农民发展经济的作用不明显。

四是扶持政策不完善,配套措施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信贷资金和土地占用上没有特殊的扶持政策,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较为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浓厚氛围。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现场观摩、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要通过典型引路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帮助农民算好经济帐,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发挥农合联作用,全面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合联)建设,充分发挥县农合联职能作用,对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协调、管理,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要紧紧围绕我县瘦肉型猪、特色蔬菜、林果、中药材、园林花卉等主导产业,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域、部门、行业限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型、流通服务型、技术推广型、综合服务型、农村生态景观型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功能。一要搭建信息平台,畅通发展渠道。要充分发挥县农合联网站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在进一步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和丰富信息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网站覆盖面,使其真正成为各会员单位信息来源的主渠道。二要搭建教育平台,培养新型农民。以县农合联为中心,结合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和科学生产水平。三要搭建推介平台,破解销售难题。要充分发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与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生产基地搞好对接,大力开展农产品推介销售,破解农民销售难题。四要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名优品牌。要积极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自有品牌、推介宣传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提高我县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是创造宽松环境,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大户投资或入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发展活力。要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它涉农经济活动实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进一步落实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使之成为引导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