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有资产改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12 11:43:00
导语:企业国有资产改制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少列债权。一是有的企业不按合同规定及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应收的收入记入改制基准日前的债权资产,而是等改制后再催收或转账归私人企业所有,如审计调查发现一些改制企业截止改制基准日损益不实,企业已实现的销售收入因款项未收而不及时结转,少反映已实现的企业净利润,少记债权。二是发现一些企业改制基准日前应收的土地及房屋拆迁补偿费、变卖旧船只和旧设备等,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记入改制基准日前的债权资产,而在实际收到款项时记入改制后企业的资产。三是个别企业与债务人私下达成协议,有意将还债期限放在改制之后,造成一些国有企业债权流失。
(二)虚列债务。一是一些企业计提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挂账数额较大,这些应在劳动局等相关部门审核的基础上挂账确实应支付的拖欠职工费用,而将改制后企业没有能力也不会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费用挂账数核销。改制企业却将其全部作为债务挂在账上,造成多列债务。二是企业无需支付或无法支付的一些债务仍挂在账上,甚至有的企业会利用改制之机,串通销货业务单位,制造虚假购货合同,虚列债务。如某企业把本来是以前年度形成的收入挂到“基他应付款”上、将已经用企业资产抵债的债务不及时冲账,仍挂在应付款账户;甚至一些国有债权单位在以前改制时已核销了这部分国有债权,现已经成为非国有企业,或者有的债权单位已破产清算,现改制企业已无需支付这些债务,而改制企业未调减这部分负债,减少了企业净资产。
(三)虚开票据报销或预付各项费用。许多企业改制都是管理层收购或协议转让给单位领导和内部职工,他们当然希望尽可能少列资产或低价评估资产,因此会采取多种手段减少资产的价值,往往临近改制,虚开的各种票据来报销,突击消费,造成企业大量资金的流失。为了尽可能减少出售的净资产数额,改制企业往往将尚未发生的费用提前计入原单位成本,如多计提利息费用、税金、多结转未工程成本以及预付的各项费用直接计入基准日以前成本。
(四)中介机构把关不严。一些中介机构因工作不细或利益驱动故意提供虚假报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一些改制企业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时,土地、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不进入评估资产,造成国有资产被无偿使用或流失。有的中介机构因存货项目远在外地或在其他国家使用无法现场盘点原因,按账面价值或低于账面价值进行评估,甚至在清点时故意漏掉部分存货,造成存货盘亏的假象,存货低估。如某企业机器设备的评估值短时间内减值80%,房屋建筑物评估值明显与市场价不符等问题。
(五)转移国有资产。一些单位为了减轻改制后的企业负担在改制时尽量多核销一些不良资产,甚至将良好资产做成不良资产,一些有可能收回的债权也不再去催收,统统作为呆坏帐申请核销。二是有的通过成立个人公司,把大量国有资产几经转手就化为己有。如某县审计局在对改制的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项审计时查出原公司法人代表成立民营企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将国有资产转入民营企业,资产流失和减值金额达1600万元,最终国有企业资不抵债,走向破产。
二、加强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虽然国有企业改制未必造成国资流失,但是在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这种风险是很大的。因此,在国企改制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要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首先,要做好改制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国有资产的账面价值缩水已成为一些人侵吞国有资产的理由,因此,必须对企业各类资产、负债进行全面认真的审查,做到账、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全面掌握国有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特别是国有企业借贷资金形成的净资产必须界定为国有产权。清产核资工作应由国资监管机构组织并委托中介机构具体实施。在工作中既要防止企业隐瞒不报、低价变卖、虚报损失等转移国有资产的行为,更要防止中介机构丧失客观公正的原则,站到改制企业的利益上出具虚假的鉴证审计报告。
第二、要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审核、查处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更好地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切实用好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的权力,要规范资产评估程序和制度,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监管,必要时对中介机构的选聘实行招投标制度,核查评估结果,保证评估质量。对改制企业中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要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坚决杜绝企业改制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要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交易性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把好交易关是遏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要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公开信息,竞价转让,在国有资产交易中实现充分的透明,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企业改制过程中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国有资产公开拍卖的制度,实行公开竞价交易。评估是一项具有很强主观性的行为,即使评估有一定失误,也会在公开的竞价交易中实现国有资产价值的回归,会减少乃至消除国有资产低于正常价格出售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近期,媒体频频曝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未能依法公开转让,因此依据现有规定进行“阳光交易”是避免企业及责任人政策风险,保证改制成功的唯一选择。
第四,企业改制操作过程要公开透明。从内部监督来看,要推行民主化的国企管理制度,疏通国企内部职工的监督渠道,让职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企业改制方案应当充分听取职代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将企业改制工作置于群众的参与监督之下,避免企业主管部门与原企业经营者或个别人的暗箱操作;企业资产清理、资产评估,以及重要改制方案的实施等情况,要及时地反馈给全体职工群众,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加强审计监督。作为国有资金守护神的国家审计机关,对改制企业国有资产的评估和产权转让实行再监督很有必要。要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关注:一要审查企业改制方案是否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并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二要审查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工作。审计人员要以改制基准日为切入点,核实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负债的真实性、净资产的准确性。审查有无低估或少计资产价值,甚至变相转移国有收益或国有资产行为;审查有无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故意压低资产评估价值;监督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归属是否正确;核销不良资产程序是否合法及是否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审查企业有无以低价或无偿的形式设置“内部职工股”;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和职工股是否同股不同利,造成国家股比例下降。三要审查企业在国有资产产权变动时,是否公开竞价交易,有无违反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无偿让渡给非国有企业或个人等问题。严肃查处改制过程中程序不规范,资产处置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到位等交易中暗箱操作等资产流失问题。
- 上一篇:信息产品定价策略分析论文
- 下一篇:财政审计体制改革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