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11 04:23:00

导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调研报告

一、灵活就业人员的现状

我国的灵活多样就业形式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因:一是当时传统的就业模式已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已无力单纯依靠国有和集体企业安置数以千万计的城市新成长劳动力和返城知青,“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应运而生,大批就业者走上自谋职业的道路;二是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兴起也是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就业观念变革的结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为应付瞬息万变的产品市场,随时调整自身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企业也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灵活用工方式和组织管理方式;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流通业、生活服务业、保险业的兴起,客观上需要采用不同于传统加工制造业的灵活的用工方式。此外,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极大地促进了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兴起和发展。我市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就业群体。

灵活就业就是指在正规形式就业之外的其他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而且,这一就业群体会随着全市企业改革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实现正规就业的人员会大量从事到灵活就业队伍中来。据统计,20*年到20*年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分别为38.3万人、36.3万人和35.2万人;20*年到20*年全市私营个体等非正规就业人数分别为11.2万人、23.6万人和29.6万人。相比较可以看出,全市的就业形式已经出现城镇单位正规就业人员的比重在逐年降低,而个体私营企业中非正规灵活就业人员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数占城镇其他劳动力通过临时性、季节性、劳务性、承包性等灵活形式实现就业60988人的30.7%。最近,我们对主城区灵活就业人员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就业状况是不稳定、不充分和没有完全参加社会保险的。其现状是:

1、无固定劳动关系。灵活就业的人员从事就业的范围广泛,但各类用人单位都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自我经营就业的也没有领取营业执照。下岗职工还与原单位保留着劳动关系。

2、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在与灵活就业人员座谈时,他们一致反映劳动收入低,如给人卖服装、餐厅、家政服务等每月收入300元左右,有供养老人、抚养孩子上学的生活就很困难。

3、低收入家庭的灵活就业人员一般无力参加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调查中,我们了解了部分双下岗、双失业或有病人、单亲等生活负担较重的家庭,他们靠打工维持生活,有的还得靠低保、靠下岗生活费来维持家庭生活,有的失业人员勉强缴纳养老保险费;有的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只好中断缴费;想参加“医保”也没有能力。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对自己今后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十分担忧。

4、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女职工在40岁左右,男职工在50岁左右)、文化偏低(基本上是期间的初高中生)、普遍技能单一,实现正规就业确实很困难。

5、灵活就业人员普遍感到心理压力大。他们反映:下岗时间长,再就业困难,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家人不理解,生活压力大,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6、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滞后。对灵活性就业人员,目前只限于不规范的统计和新出台的对“4*0”就业困难对象的社保补贴,而对整个群体的管理、服务、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制约,是劳动之法的缺位。

调查显示,我市的灵活就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大中型企业中的灵活就业形式

目前我市大中型企业所采用的灵活就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即临时工、季节工、劳务工、承包工、派遣工、小时工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有企业、劳动部门或社区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将下岗失业人员有组织地派往这些企业—劳务派遣;另一类是企业直接面向社会招用的临时工、劳务工、季节工等,企业与受雇者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2)依托“劳动组织”的就业形式

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组织”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下岗、失业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其特点是: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二是公益性劳动组织或安置型劳动组织。这类组织是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由地方政府扶持开办,通过在社区开展保洁、保绿、保安、保养等公益性劳动,帮助从业人员获得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三是劳务派遣型的劳动组织。即通过这些劳动组织将下岗失业人员派遣到大中型企业或其他部门和单位就业。

(3)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就业

这类企业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由于工资待遇低,劳动条件差,而且也没有社会保险,在这些企业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流动性极大,在这类企业就业的劳动者,大多将此工作当作应急措施或打零工,处于边缘就业状态,一有机会就会“跳槽”。劳动关系极不稳定。

(4)自我经营就业

这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多数是年龄偏大,文化专业素质较低,在自己的居住地或早市、夜市摆摊等自我经营就业,收入极不稳定。

二、灵活就业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现在日益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着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如用工不签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费统筹,不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公有制企业在临时用工方面也存在着随意性;劳动者个人自主就业,如靠做小生意、小修理、小饭桌、摆地摊和家政服务等形式实现灵活就业的。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服务机构也只是对其中的失业人员提供个人档案托管和代办社会保险缴费服务工作,对这种形式就业的下岗职工只能任其存在,自由发展,这就是社会上存在的隐性就业。而我们却无章管理,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1、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难,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被动。一是吸纳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用工不规范的原因,导致了国家出台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不了。如:从20*年国家开始对商贸、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执行的减免税费政策,就因为这类企业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享受不了税费减免和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导致了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难;二是因为一些用人单位用工不申报,不规范也给下岗失业人员隐形就业留有了空间;三是用工单位的空岗信息和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不进入公共劳动力市场,也给公共就业服务造成工作被动。四是下岗失业人员个人在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从事了有收入的社会劳动(灵活就业)后,没有任何政策扶持而劳动保障部门除了主动进行就业情况统计外,没有管理办法。

2、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与否只能由自己承担。据统计,截至8月底,失业人员在市劳动力市场档案托管的有9457人,仅占下岗失业人员灵活性就业人员的50.6%,其中:个人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有9165人,参加或接续医疗保险有5613人,分别占档案托管人员的96.9%和59.4%。这一统计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受利益的驱使,一些用人单位不承担用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责任,职工无奈自己缴费;二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的个人只好中断养老保险缴费关系,有的参加不起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另外下岗职工因与原企业保留着劳动关系,就不就业都等原企业给缴纳社会保险费。

3、对灵活就业人员缺乏扶持和管理。在20*年以前,我们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管理,只是通过20*年以来全市建立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将他们纳入了就业统计,而国家和省市没有相应的就业管理规定。建立的就业服务也只是对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个人档案托管和代缴社会保险费业务。主要原因:一是各类用人员单位不愿意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现正规就业;二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职能刚开始向社区延伸,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滞后,社区就业管理缺乏工作经验,而且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都没有制度性保证,也影响了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对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自主灵活就业人员,因为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也导致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就业管理。

三、解决灵活就业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加强和改进公共管理

既然灵活就业已发展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形式之一,国家就应当确立灵活就业的法律地位,为劳动者灵活就业创造条件,更好地促进和稳定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规范劳动关系,提供政策扶持,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开辟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渠道,更好地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1、尽快制定和出台旨在保护,扶持灵活性就业人员合格权益使其发展的法律、法规,使灵活性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规范劳动关系,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用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规范和维护劳动者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基础和前提,也是劳动关系双方履行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契约。对此,因从两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各类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和自觉性;二是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劳动保障执法检查活动,对非法用工行为依法纠正查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以增强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和合法性。

3、加强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劳务派遣工作,不断探索组织起来就业的路子。如社区卫生保洁、家政服务、小商品配送、托老托幼、水暖家电小修理等适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的各类就业组织,使零散就业组织化、隐性就业显性化、灵活就业稳定化。目前的工作,一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社区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促进各种灵活多样就业组织新机制;三是要加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网络化建设,增强就业服务功能,拓宽就业渠道。

4、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积极扶持创业带头人,促进社区就业。要结合城市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鼓励社区各类服务业、加工业等大力发展,特别是要鼓励社区内有创业能的人,积极开展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业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营造条件,解决困难,符合条件的一定要落实好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帮助鼓励他们直至创业成功。

5、政府应取消对灵活自主就业人员的一切行政收费,鼓励、支持和帮助他们自主就业,为他们从事小修理、小摊点、小服务等提供规范的指导性服务。

6、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的扶持政策。为稳定灵活就业,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是落实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扩大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的范围;二是加大对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保证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三是减免下岗失业灵活就业低收入贫困家庭的水电、物业、取暖、就医和子女上学等费用,并落实到人到户。

7、开展多种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需要的就业和创业培训工作。各职能和培训机构要根据有就业意愿人员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和创业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总之,灵活就业与相对正规就业并存,是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和人们生活需要的一种就业形式,涉及的产业、行业和职业不仅广泛,人数趋于增多,而且又是弱势群体。因此,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工资报酬、社会保险和社会管理等现存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还是一个涉及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解决好灵活就业存在的问题,使我市的灵活就业形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