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与监督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06 09:10:00

导语: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与监督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与监督调研报告

一、加强管理与监督的必要性

一是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乡12个村党支部成员44人,50岁以上的15人,占34.1%;41?49岁的19名,占43.2%;40岁以下的仅10人,占22.7%。初中文化的27人,占61.4%;高中(中专)文化的11人,占25%;大专文化的6人,占13.6%,多为后学历。12名村党支部书记中,50岁以上8名,初中文化的8人,分别占66.7%。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致使部分基层班子成员在理解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政策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有时出现了无意识地违纪违章现象;对上级布置的任务和要求的理解出现偏差,给管理和监督造成困难。有的干部认为自己工作很辛苦,甚至有的认为“吃的是人饭,干的是驴活”,所以,对自身廉洁放松要求,觉得小吃点、小喝点、小拿点、小占点也不算什么。

二是在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监督方面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在财务公开上,有的只公开集体支出情况,没有真实地公开干部收入情况;有的公开不注意时效性和科目的具体化,群众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有的是“公开”的程序不规范,缺乏一些必要的监督措施,“公开”后便万事大吉,既不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的看法、意见的接受和办理情况也不进行反馈。在民主理财监督上,有的理财小组存在例行手续等形式主义,个别的手续也没履行;有的理财小组部分成员不清楚自身的职责,缺乏必要的理财能力和监督水平;个别理财小组成员在村委会后勤工作,不敢实施监督,民主监督和管理形同虚设。

三是对基层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同级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某些监督环节存在空档和误区,使一些本该受到严格监督的基层干部往往得不到有效监督;有的集体领导流于形式,“一把手”不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自行其是,有的班子成员原则性差,主要领导拍板的事不敢提出反对意见,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不到有效执行。同时,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无论是从管理、监督上,还是从教育、制度方面等都还存在着准备不足、措施不全、监督乏力的问题。

四是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后,在大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由于实施绿化隔离带建设和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需要,我乡进行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集体土地被征用,乡政府和开发商要给予村集体土地和地上物大量资金补偿,由此将带来大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乡是乡村两级核算,对村集体大额度资金方面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体制。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今年9月份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针对我乡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按照中纪委和市区有关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在今后工作中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立足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标本兼治,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为全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政治保障。

二、筑牢防线抓教育

我们必须抓住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这一根本,提高基层干部正确决策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抓紧干部学习,养成学习习惯。要让基层干部明确认识到“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决策水平的高低”,使他们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重点加强检查、督促和考评,引领基层干部树立学习的观念,养成学习的习惯,争取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带出一支爱学习的队伍,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二是加强培训。基层干部的学习应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侧重于现场观摩和实地考察,开阔眼界和思路。要继续完善学习制度,不断地对基层干部进行理论灌输。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分层次进行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说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富有新意,有吸引力的形式;在培训内容上,要在学习党的十六大、上级纪委一系列全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要抓住当前继续开展“三个代表”教育这个大好时机,形成“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教育机制。加强干部廉洁奉公意识教育、市场经济知识、金融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同时要大力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增强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和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宣传正面典型,进行反面警示教育,赠送廉政台历和廉政格言,以及组织干部配偶和子女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内助”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干部廉洁自律的教育和营造干部勤政廉政的良好外部氛围。教育广大基层干部增强党性观念,不断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自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

三、规范行为抓制度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一种有效形式。当前部分基层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没有严格执行党内制度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建立和完善旨在监督规范基层班子行为的各项制度。一是乡纪委充分履行职责,结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现有10项制度的基础上,继续修订完善配套的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对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审批和使用等重大事项定期报告制度;认真研究保证农村集体资产合理运作、有效监督的途径,切实发挥乡经营管理站监管村集体资产的职能,推动农村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乡级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工作责任制,形成定期检查监督制度,改进和强化对基层干部公务活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四是建立健全党委、纪委及其纪检部门定期同干部谈话制度和检查工作制度,继续执行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机制;五是落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制,乡党委每半年听取纪委工作汇报,乡纪委每季检查各村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机制,切实落实责任,并要做到持之以恒。

四、强化监督抓网络

要对基层干部形成有效的监督,必须形成一个监督网络。

一是自上而下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因此我们应着重强化三个方面的监督制约:即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内审等专门机关的监督职能,不断加大监督力度;要充分发挥乡级村务领导小组的作用,不断加强对基层行政权力和行政违纪的监控,做到定时和不定时的检查监督,重点是加强对财务的管理,监督对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充分发挥乡领导班子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乡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经常深入所联系的村进行调查研究,从民主集中制原则、反腐倡廉、党内生活制度、“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助基层解决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对基层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以及违规、违纪问题。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村帐托管”和“村帐双审”这种重在治本的有效途径。建立党支部每半年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研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相关大事,发展党员以及党员转正问题,实行党员大会票决办法。

二是平行相互的监督。要进一步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和管理监督作用;明确班子成员的分工,合理划分职责权,尤其是财权,完善班子之间已形成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班子成员之间平行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在党支部中配备纪律检查委员,落实乡纪委布置的工作任务,负责纪检监察的日常工作;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着重抓好集体领导、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以及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职能作用等制度,防止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出现。

三是自下而上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立群众监督的新思路:“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因此我们要尽快建立一个让群众有充分发言权的工作机制,让他们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保证他们不被打击报复。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措施。要继续深化村务财务公开工作,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为广大群众实施监督开通渠道。要放手发动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把村务财务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是要逐步转变监督功能。监督活动的主要功能,要变被动接受监督为主动接受监督;要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要变监督违法乱纪现象为监督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重大行为;要变惩办为教育,不断强化“一把手”的自我监督,防患于未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此外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取信于民;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不正之风问题,要重点加以解决,严肃党的纪律,不断优化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