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局提高党内监督水平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05 08:43:00

导语:监察局提高党内监督水平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监察局提高党内监督水平调研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监督难,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更难,群众对有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重对一般干部监督,轻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问题反映强烈。因此,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依靠领导班子自身的力量。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于党委会本身。"为此,当前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加以努力,完善党内政治生活: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工作议事制度,要明确党委成员的职权范围,做到每个成员有职有权并保证在正确行使职权时不受干扰;二是政务公开从领导干部做起,重要决策事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大宗资金开支等,要经集体讨论决定,增大办事透明度,以统一领导成员的思想,并进一步做好向党内外群众的公开。三是要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通过民主生活会,真正做到班子成员有了缺点、错误能被及时指出,进行帮助,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拓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克服"上级监督不到,下级监督不了"的问题

除了党内平行监督,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开展监督,是党内监督的两种基本形式。自上而下的监督是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状况,帮助下级组织解决问题和困难,正确引导下级领导成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错误的好办法。在反腐败斗争中,特别是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来,各地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定期检查汇报,向下派巡视组、巡视员以及上级组织派人指导下级组织的民主生活会等,这些都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从实践看,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下去开会、听汇报、看材料,而应深入扎实地进行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并将其同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检查、考核结合起来,做到赏罚分明。

开展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现着党员重要的民主权利,也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监督中的体现。当前,应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监督的范围,改进群众参与监督的方法,加强自下而上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坚持"便利、安全、有效"的原则,注意保护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要严肃处理对举报群众打击报复的错误行为,同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组织上要认真研究、及时处理,以取信于民。

健全党内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内监督行为

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是党内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党的各项纪律得以贯彻落实和实现党内监督工作制度化、监督过程规范化的基本保障。现有的党内监督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之处。例如:在监督内容上有关个人方面的多,有关集体方面的少;有关经济生活方面的多,有关政治生活方面的少;缺少全面的、全方位的配套监督制度。再如,监督的程序缺乏严密性和时效性,比较注重事后惩戒性的监督,忽视事前和事中预防性的监督;各监督机关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影响了整体监督效能的发挥,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党内监督方面的条例规定的进一步健全,以便从总体上对监督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统一的权威性的规定,减少和防止监督中的随意性。

各级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着手建立和完善一些具体的监督制度,使党内监督领域得到深化,监督过程更加有章可循。一方面,对现有的制度,如关于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礼品登记制度、收入申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交流和回避制度等,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另一方面,要针对党内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一些新的规定、制度,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检查制度、领导干部外出请示报告制度等。同时,要加强制度的强制性、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

实行纪律手段和组织措施相结合,把对干部的管理、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党内监督的实践证明,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光有纪律上的措施不行,还必须伴以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双管齐下,才能消除监督"空档"。少数党员干部政治观念淡薄,在实际工作中热衷于利用改革中的某些暂时不完善之处,"打擦边球"、"绕红灯走",表面上并无大的妨碍,但实际却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思想政治素质差,在群众中影响很坏,对于这样的党员干部,党组织一方面在其违纪政纪经查属实时,必须给予纪律上的处分;另一方面,应视其具体情况,采取组织措施,严肃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