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生态环境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4 11:02:00

导语:全市生态环境情况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市生态环境情况调研报告

(一)生态保护成果显著。

大力实施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2002年以来共完成各类造林面积14.7065.365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造林0.41万亩,退耕地造林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封山育(造)林面积5.5715万亩,重点公益林培育林间空地造林面积1.46万亩,重点公益林培育疏林补植面积0.9万亩。

不断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2002年以来实际完成退耕还草1900亩、草原治理900亩。加强草原管理,坚决制止和打击毁草开荒案件,累计查处毁草开荒案件120余起,解决草原纠纷36起,累计种植牧草780亩,青贮玉米1000亩。

全面推进国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环境治理,2008年8月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团结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严格基本农田保护,保护区面积12.5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37%。完成省重点小流域治理面积达1.8万公顷,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率达24.39%。2006年完成团结矿泉稻土地整理一期工程250公顷,讷谟尔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585.77公顷,全市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14.6%。2002年10月辟建山口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总面积为994.899平方公里。

积极开展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围绕建设“矿泉旅游文化名城”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2005年至2008年四年累计投资3897.98万元,共完成市政工程64项。其中硬化道路15条,总面积62497平方米;栽植行道树1325株,绿化防护林5200余株;改造自来水干线4条2210米,排水管线12条8058延长米;新增和改造人行道13段,面积84194平方米,沥青罩面道路5条88326平方米;新增和改造路灯394杆;翻新公厕32座,新建水冲式公厕2座,维修公厕44座;新建3处休闲健身广场,总面积为31838平方米;完成道口硬化、盆栽花卉等项目。2005-2008年,新开工建设项目45项,40.0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4.15万平方米,占整个建设面积的60.27%。自2005年开始实施集中供热工程,用3年时间完成了5台20吨锅炉的热源厂、5万延长米的供热管网和9个换热站的建设。截止目前,市区集中供热面积已达100万平方米,楼房供热普及率97%。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2006年10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建设部以环发{2006}149号列为国家“十一.五”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至2007年完成了可研、初设、环评、一期等相关批复手续。2008年全面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建厂工作,厂区占地19500平方米,工艺采用德国cwsbr先进工艺,出水将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a标准,日处理能力1万吨。目前规划、用地、征地补偿、建设项目主体确立等相关手续齐备,进厂道路、输电线路已经完成施工,施工图纸委托省规划设计院设计,设计已基本完成,工程已于今年10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09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届时我市城市生活污水将得到有效处理并达标排放。二是围绕以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03年以来,累计完成总工程量29.8万立方米,完成投资729.05万元。先后建成灌涝区配套建筑物50座,维修渠首拦河坝1座,维修病险水库5座,改扩建塘坝3座,新打人畜人水井34眼,新购喷灌设备12套,完成渠道防渗500m,维修各级灌溉渠道15000m,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2379亩,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挖排水干、支、斗沟37条、截流沟1条共计39.5公里,清淤河道900米,新增涝区治理面积8790亩,改善农田排涝面积6000亩,新建护岸工程3处。认真落实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完成了龙镇发展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项目和双泉乡龙丰村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积极推广农村沼气清洁能源的使用。现已建成全市“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国债农村沼气项目515户,重点建设范围涉及到全市6个乡6个村,实现了集养殖业、特、绿色农业,农户照明、取暖、做饭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利用。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二)生态经济不断发展。

以发展特色、绿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实现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坚持特色绿色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标准化作业水平,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建设科技示范园区17处、15万亩,引导农民重点发展“双高”大豆、优质麦、矿泉稻、杂豆、柞蚕、矿泉鱼等优势作物,建立“双高”大豆、优质专用小麦、马铃薯、矿泉稻四大粮食生产基地。“双高”大豆发展到6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0万亩,马铃薯发展到13万亩,矿泉稻达到6万亩,水稻大棚达到11个,杂豆10万亩、柞蚕600把、矿泉鱼2500亩,绿特色食品种植面积85万亩,农作物品种优质率达到95%。同时开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申报工作,矿泉稻获得绿色标志,山口湖渔通过了省有机食品检测中心的检测,成为中国有机食品。

以培育优良、优质畜禽养殖产业为重点,实现由以农业生产为主导向畜牧业生产“半壁江山”的转变。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继续坚持以“两牛一羊”和特种养殖为重点,调整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壮大龙头企业和基地饲养规模。加快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步伐。截至今年9月份存栏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家禽分别为7238头、35225头、151940只、34544头、60.11万只,同比增长25.8%、33.9%、9.2%、17%、60.4%。打造龙头企业及基地建设,已建立朝阳蒙阳冷冻厂、龙镇旺仔冷冻厂等6个肉羊屠宰厂,8个榨乳站点,和平镇大鹅屠宰厂1个。初步形成了5个养殖基地,建成了4个奶牛养殖专业村、3个养殖小区,截至今年6月份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户1229个,全市畜牧产业化发展格局雏形显现,逐步向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畜牧发展模式转变。

以特有的自然资源景观和突出的人文社会环境为重点,实现生态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异军突起。围绕“矿泉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依托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境内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风景区外,山口湖风景区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也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沾河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最大的森林湿地,“神州第一漂”闻名遐迩,现已被列为国家级湿地保护项目。旅游配套产业长足发展,现有三星级饭店1个,二星级饭店2个,总投资达6亿元的五大连池宏福温都水乡国际旅游中心正在建设,届时将使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7年实现旅游业收入10562万元,占gdp比重的3.9%。

(三)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

2003年启动生态市建设以来,先后召开政府常务会议5次,市长办公会议11次,认真研究解决生态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先后三次调整了我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编委批准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办公室,设在环保局并由专人负责。建立了联络员队伍,健全了28个部门46个联络员个人档案。

科学合理规划。2003年参照《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完成了《五大连池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草案)》,同年10月该规划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批准实施,2004年对该规划进行了二次修编,同年4月份修编后的《规划》顺利地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评审,使我市的生态市建设规划日趋完善、更加科学缜密。成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生态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年度重点工作有效推进。2006、2007两年,由我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圆满完成“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览会”一、二届的我市参展任务,一方面有效地推介了参展企业的产品,另一方面宣传了我市特有的自然资源和城市风貌。深入开展生态示范试点创建活动,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逐渐消除。2005年11月我市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区。2007年10月双泉乡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今年龙镇、龙镇发展村、双泉乡龙丰村三个试点已完成申报工作,年底有望获得省环保厅的验收与命名。

二、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生态对经济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但总体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淡薄。

一部分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违法破坏生态植被开荒、兴建鱼池等现象仍然存在。化肥过度使用,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造成土壤养分单一,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受限。农药残留危害,致使土壤药害严重。

(二)生态治理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目前国家的地方生态建设与治理项目资金,主要是投向典型生态示范试点地区,多数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资金补助,其他地区享受资金支持补助甚少。由于受资金困扰,一些大型农业水利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城市垃圾处理项目、农村能源建设和绿色产品生产开发进展比较缓慢,有的不能开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个别部门行政许可把关不严,不遵守环保前置审批条件,擅自对资源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项目审批,同时又没有履行对其他部门的通告义务,一旦发生环境权益纠纷,相互推诿,刻意减轻承担的责任,社会影响与群众反映强烈。部门间联合执法相互配合不到位,执法不严、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下步工作思路与措施的建议

总体思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七届四次人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青山绿水就是发展的理念,继续加大生态市建设力度,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抓好全市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目标考核任务;建立多渠道投资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监管,积极打造“生态、休闲、养生、宜居”城市,实现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自然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

(一)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实现生态市建设有效推进。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使我市农村真正步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抓住国家着力建设大小兴安岭功能区有利契机,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保持草原现有水平,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灌溉草场,恢复草原生态植被,逐步解决草原畜禽超载放牧的问题。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合理推进山口电厂开闸放流,实现下游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养护和农业灌溉用水永续利用,使水源下游水生生物物种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围绕矿泉水、苏打水项目系列合理开发利用,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进一步强化对双泉水源地和农村水源地的监督管理。推进讷谟尔河流域团结、建设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大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山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建进程,积极开展讷谟尔河流域省级自然保护区辟建工作,打造讷谟尔河流域生态长廊。加大山口库区湿地及其动植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力度,保护珍稀物种和物种资源,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种入侵。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的晋级工作,积极谋划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依托比较优势资源,开创我市特色生态矿泉旅游经济之路。重点发展高层建筑,节约城市用地,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加快园林式公园、沿街花草植被建设步伐。合理规划,建设讷谟尔河桥北生态休闲城,吸引外来人口落户我市,促进消费增长,努力创建“生态、休闲、养生、宜居”的绿色之都、魅力之城。

(二)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

加强重点工业企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鑫源热力公司要新上先进脱硫设备,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实现总量削减。多方筹集资金争取城市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实现并入城区集中供热管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继续加大生态农业,特别是矿泉系列农作物的开发,积极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的认证管理工作,引导和鼓励相关企业开发认证绿色食品,不断打造企业和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壮大工业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与管理。加大生态旅游产业景区、景点及基础配套设施开发建设,以“太平——和平——建设”、“新发——双泉——龙镇”两条主线,辟建生态农业观光园,打造生态农业绿色走廊,吸引观光游客到我市休闲旅游,提高对外知名度。加快林业特产经济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提高山产品深加工的附加值。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实现农民“环境权益、经济增长”双赢。

(三)畅通资金投入渠道,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多元化。

要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扶持,抓住国家和省加大对生态治理专项补助资金投入的契机,做好上下对接,加强生态和环保项目的筛选、申报及立项工作,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制定地方优惠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域外投资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科学化。

在造林绿化上,要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以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低产林改造为突破口,全面提高造林质量,积极推广应用造林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农村能源建设上,要注重推广“四位一体(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生态模式;积极推广秸秆气化、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上,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切实加快绿色食品开发、环境污染防治与保护步伐,努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总体水平。

(五)切实强化监督检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考核目标化。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建设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推进。加强重点工程监管,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或项目坚决不批。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包乡(镇)、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继续坚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环保目标和生态目标量化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