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打造生态品牌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4 10:43:00

导语:特色农业打造生态品牌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特色农业打造生态品牌调研报告

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发展特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是迈向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是加快实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近年来,我镇坚持用现念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因地制宜、优势开发、示范带动、扩大规模”的思路,主动对接县里确定的四大产业集群,加快烟叶、木薯、红豆杉、林竹和绿色食品等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烟叶、林竹、红豆杉为重点的产业特色。2008年,全镇落实粮食播种面积7万亩,粮食总产预计可达2.6万吨;种植烟叶10050亩,种植木薯1505亩;种植红豆杉719亩;新植、垦复毛竹和小径竹1500亩,种植芳香樟1380亩。

2、特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全镇有1个农业服务中心、3个技术推广站,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44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稳定。并成立了农业“155”和沼气服务中心,随时接受农民来电来访。配齐配强村级农技员、兽医员、林业员,烟技员等,与新农村建设其他“五员”合属成立“六大员”办公室,共同为“三农”服务。形成县、镇、村三级推广网络。

3、特色农业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镇里制定了发展特色产业有关优惠政策和补助办法,特别是对种养大户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解决资金等,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好。近年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土地整理建设项目、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受益耕地面积近2万亩,有效提高了盖洋镇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有差距。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有的干部职工认为农业生产各级组织不必多管,任农户自由种植,自由调整,在产业发展上缺少正确的引导和统一的规划,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中,怕担责任,有畏难情绪,致使办法措施不多,工作力度不大,带头作用发挥不好,影响了特色产业发展。农民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组织程度、传统观念等自身条件的局限和资金、技术、流通、市场等外部条件的约束,广大农民对发展特色产业还有许多的担忧,对特色产业种植有后顾之忧,对此信心不足,大多是“凭着自我感觉抓生产,跟在别人后面搞调整”,致使市场波动带来的负效应时有出现。

2、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特色产业种养规模小而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比较效益不突出。特别是特色产业缺乏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支撑,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产、供、销严重脱节,致使许多特色农产品有优无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

3、农业新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在新品种、优良品种的引进上力度不大,品种不多,新技术推广应用比较慢,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种养技术,仍处于粗放型生产技术层面上。加之缺少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机制,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使用新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弱,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份额小。即使有一些实用技术,也是覆盖面小、科技含量低、粗放经营,带来的只能是高成本运行,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4、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镇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招商引资难度大且进展慢,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项目比较缺乏,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生态品牌的对策建议

1、以生态为引领,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整体合力。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走生态农业之路。因此,各基层组织及广大干部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加快发展生态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长期任务来抓。要树立以产业抓农业、以龙头带产业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结合盖洋实际,制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协会、互助合作社、大户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结合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把县委制定的有关发展持色产业的各项政策,学习好,宣传好,并认真抓好落实。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放开手脚,积极投身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形成发展生态农业的整体合力。

2、以生态为引领,发展规模农业。一是建立万亩优质稻基地。盖洋是我县粮食的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县1/3,当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米质优良,“温庄大米”名杨在外。因此,一方面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建立一批面积和地点相对稳定、农田设施完备、管理操作规范、投入机制健全、稳产高产的优质米生产基地,加快水稻良种及新技术推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型农机具,开展“化肥、农药双减增效”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单季晚稻优质高产示范,2008年建立超级稻示范片1000亩、试种台湾香米100亩。另一方面以现有优质米加工企业为龙头,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粮食产业模式,做好产、收、贮、加、销等环节有机结合,提高粮食加工的附加值。争取到2010年,在包括温庄、杨地、湾内、湖上等村在内的优质稻种植示范区内建立优质稻基地20000亩,年产优质稻谷10000吨,优质稻精加工率90%。二是建立万亩烤烟基地。烟叶生产,是盖洋镇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全镇烟叶产量约占全县烟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农村种植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项目,因此,继续统筹规划好烟叶生产有重要的意义,要积极推行“科技兴烟”战略,加快烟田改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服务质量,建立高产示范片,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上下功夫,使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0亩左右,并且烟农的收入有明显增加。

3、以生态为引领,发展“四大支柱”产业。按照“县办龙头,镇村建基地”的发展思路,主动对接县里四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红豆杉、木薯、林竹、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依托福建南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种植大户,并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路边、竹林套种、荒坡地等“四旁”种植红豆杉,力争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建成万亩红豆杉基地。依托百事达变性淀粉厂,在地理条件较优越公路沿线的几个村大力发展木薯种植,鼓励规模连片种植,种植面积争取达3000亩以上。依托利科生物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天然药用原料种植,尽快建成镇域内中药材基地,力争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芳香樟、石蒜、山苍籽等药用植物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0亩。大力发展林竹产业,搞好林竹种植是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生态品牌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镇域农业经济的主体,因此,一手抓好资源培育保护,扩大种植面积、加强竹山管理、建立示范片、推广竹山喷灌和深翻施肥,形成支柱产业。一手抓好集约经营,创新经营模式,实现竹笋和毛竹双丰收,提高单位面积产品收益率,为木材、竹材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材料。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以茶叶、食用菌、瓜果、蔬菜等作为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盖洋镇海拔多在400-800米之间,空气清新,云雾缭绕,山地坡度大部分在15度以下,生态条件十分优越,非常适宜茶叶生长的基础条件和自然优势。盖洋可以依托县里已有的茶叶生产各个平台,在改造老茶园的基础上,选择地势较好的几个村重点发展,争取到2015年,建设高标准生态有机茶园2000亩。

4、以生态为引领,发展科技农业。一要广引进。加大科技应用推广力度,按照发展“三品”农业的目标,积极推进品种更新,品质提升,品牌创新。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的联系合作,积极引进适合本镇生态环境的农作物和畜牧业优质新品种,同时引进先进的高新种养技术,培育优势产业,打响做亮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价值和市场占有率。二要强优势。从我镇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的产业抓起,以水果类、蔬菜瓜果类、茶叶类、畜禽养殖类、笋竹类、水产类为重点,通过科学种(养),科技示范推广,逐步把优势做大、做强。重点抓好葫芦形洋地际蛋鸭养殖基地、林桂水密桃种植基地、温庄蔬菜基地、湾内茶叶基地建设,形成“一片一品”或“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三要巧布局。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环境、气候、传统名品等区域比较优势,以“特色+规模+优质”为取向,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盖洋形成产业布局明晰、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业区域化生产新格局。四要抓示范。实施“科技入户”、“星火计划”、“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农村基层组织等平台,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开型农机具的普及应用。大力推广“烟-稻-菜”等生产模式,开展“粮-钱”丰收竞赛活动,建立超级稻示范片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五要树品牌,着力解决目前有商品无品牌和有品牌无企业的问题,鼓励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申报、认证,进一步扶持“溪禾香“绿色品牌的创建力度,发挥品牌效应作用,实现规模化经营。

5、以生态为引领,发展外向农业。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千方百计消灭市场空白点,先期抢占周边县市市场,然后逐步扩大,最终打入大中城市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扭转主攻本地市场的局限;不断拓展闽台农业合作领域,进一步深化与农友、嘉农等台资企的合作,积级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和管理经验、经营模式,继续扶持嘉信果蔬发展,该公司2006年3月份开始动工建设,在桂林村试种日本甜柿150亩,经过三年努力种植日本甜柿达到450亩,新植台湾高山茶30亩。引进三明嘉农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推广种植台湾香米和黄金瓜等优质蔬菜品种6个。引进福建安野(明溪)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在盖洋动工建设茶叶种植和加工项目,计划投资600万美元,建立以茶叶开发、生猪养殖、生物有机肥生产为主,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立体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并与省茶科所签订了优质铁观音、台湾高山茶繁育基地成果对接合同。目前已在湾内村开始动工建设,通过湾内茶叶加工基地,带动周边村发展茶叶种植,逐步形成产业特色。

6、以生态为引领,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合理安排专项培训资金,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建立稳固的优势农产品基地、保障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良种、技术和人才支撑。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对镇、村技术人员、种养大户进行各种生产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掌握先进实用的种养技术,以便更好服务于“三农”。建立科技人员联系基地和结对帮扶制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农民进行技术帮扶。二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另一支重要力量,争取五年内组建烟叶、木薯、茶叶、林竹、红豆杉、水果、食用菌等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现已组建好的温庄贡米、蔬菜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继续抓好扩面工作,提高农户加入组织的比例,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优势产业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同时,要要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和运行机制,促使其增强服务能力和走上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三是畅通融资渠道,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县、镇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专项经费,加大对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并根据财政收支情况和经济的发展情况适度增加。要强化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围绕特色生态农业的培育发展,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强化龙头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继续筛选一批真正吸引客商的特色产业招商项目,全方位向外推介。2008年,盖洋镇引进农业项目2个(立体农业开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闽台农业合作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要努力增强龙头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在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的同时,克服“等、靠、要”等消极思想,多方筹集资金,鼓励多种成份的经济实体和个人参与特色生态农业的开发。加强宣传,做好引导,采取有效措施,把民间资金调动起来,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四是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产后保障。在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方面寻求突破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7、以生态为引领,发展生态旅游业。积极利用君子峰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机,以白叶、白岚村为主轴,定位“生态休闲游”模式,将生态旅游纳入泰宁和将乐旅游经济圈,努力发掘当地人文历史,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增强知名度。开发白岚龙井三级瀑布,以及白岚至白叶水域水产品养殖。努力开发农业主题公园,以林地、画桥、桂林、村头等村果蔬和林竹基地为基础,逐步建立具有园林艺术景观欣赏、农业景观观赏、农业科普、旅游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特殊农业主题公园。结合柳里河河堤改造工程,加大对盖洋本点“柳里三溪”的治理。可建立一些水上乐园设施和亭台垂钓点,吸引城市居民前往休闲旅游。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调节生活节奏、寄托闲情逸致、提高生活质量的休闲观光空间,认真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基地改建、文化挖掘、设施改造等途径,大力拓展农业生态功能,使之成为集观光、体验生活、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好去处,成为促进自身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