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3 02:42:00

导语:县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

为了探索建立农村五保供养的新机制,切实解决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在医、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今年以来,*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全面启动了农村五保供养“爱心责任行动”,对农村分散五保对象实行“爱心”责任代养,奉献爱心,明确责任,体现亲情,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严肃的课题

*县属典型的山区贫困大县,现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868人,其中,孤老2981人,孤儿887人。由于受区位、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五保对象中分散供养对象高达3540人,占五保对象总数的90%以上。这些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在医疗保障、基本生活、困难解决、行为监护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住居分散造成集中供养难。我县地处秦巴山脉,属山区丘陵地形,幅员广阔。3540名农村五保对象散居在全县43个乡镇528个村,且有半数以上生活在离乡(镇)场镇10公里以外山高坡陡的村落,老人们长期生活在所熟悉的故土,在心理上不愿承受背井离乡的痛楚。同时,由于我县属国家级扶贫重点县,人均GDP仅4260元,地方财政投入乡镇敬老院建设资金十分匮乏,以致敬老院设施老化、维修困难。因此,从供养条件上难以满足集中供养需求,实行“爱心”责任代养是必然选择。

二是国家政策与地方实情缺乏联接机制。2006年3月,新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对农村五保供养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该《条例》更多的是强调对象审批、资金管理和集中供养等方面的责任,而对于农村分散五保对象的供养措施和责任机制等未作详尽阐释和界定。以致于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政策支持,如五保对象在医疗保障、住居条件、孤儿上学等一系列问题上,缺乏系统的科学的长效机制。因此,建立“爱心”责任代养制势在必行。

三是浓郁的孝道文化催生“爱心”代养。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孝道文化建设,明确提出了把老年人政策待遇落实好、把老年人文化生活丰富好、把老年人言论行为引导好、把老年人自身作用发挥好、把老年人的事业关心好的“五好”思路,制定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六有”目标,组织开展了孝道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县委倡议、县人大常委会决定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孝道日”,并把2007年列为“省级敬老模范县”争创年。我县浓郁的孝道文化建设氛围,为我们开展农村五保供养“爱心责任行动”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实行“爱心”责任代养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孝道文化。

二、有效的措施

我县实施农村五保供养“爱心责任行动”,主要特点是建立“代养制”,对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实行“爱心”责任代养。其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代养热情。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政府发出了“爱心”责任代养倡议书,县民政局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五保供养“爱心责任行动”的通知》,明确了代养人的报酬,主要是坚持精神鼓励和经济补偿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经济补偿为辅”的原则,对代养人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精神鼓励包括:乡镇给代养人颁发敬老荣誉证书;县民政局给代养人颁发社会工作者聘书;每年通过评比后,县政府颁发100个模范敬老光荣匾。经济补偿包括:每年给予代养人适当的补偿金;协调相关部门在就医、建房、就业、社会救助等方面给予代养人适当的优惠政策;五保老人死亡后,代养人对其土地、山林等有优先承包权,对其房产有优先购买权。

二是明确代养方式,界定代养内容。在代养方式上,按照代养人、五保对象双方自愿的原则,采取“亲友代养、干部代养、委托代养”三种方式,由具有供养能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亲戚朋友、党员干部及社会人士对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进行“爱心”责任代养。“爱心”责任代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五个方面。同时,代养人还定期或不定期对五保对象交心谈心进行精神慰藉,用亲情和真情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三是制定“两书一卡”,落实代养责任。由县民政局负责,建立了“两书一卡”责任机制,有效落实了代养责任。“两书”即:一是申请书,由代养人提出自愿代养申请;二是协议书,由乡镇民政办与代养人、代养对象三方共同签订代养协议,界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代养人的代养内容、代养职责及代养报酬等。“一卡”即:爱心责任卡,由县民政局负责给代养人制发爱心责任卡,包括代养人和代养对象的基本情况、代养内容和代养职责等三大内容。为确保“爱心”代养质量,专门建立了回访督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代养对象家中,走访调查代养落实情况。截止目前,全县实行“爱心”代养对象3540人,其中,亲友代养2221人,干部代养1124人,委托代养195人,代养双方关系融洽。

三、显著的效果

我县通过农村五保“爱心”责任代养的实践,有效化解了农村五保供养难问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进一步融洽了人文关系,推动了孝道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弥补了政策不足。全县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联村组、干部群众到人头的办法,通过广泛推广投亲靠友寄养、左邻右舍代养、党员干部认养、村组出面委托抚养、代耕帮养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实行“爱心”责任代养,有效增强了农村五保救助网络建设、堵塞了五保工作漏洞、丰富了五保供养内涵,不仅使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的供养措施和责任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更重要的是弥补了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政策的不足,切实解决了分散五保对象内心空虚、生活寂寞等精神抚慰问题,使国家五保供养政策得以有效延伸。

二是丰富了孝道文化。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爱心”代养机制建立和实施后,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孤寡老人等农村五保对象的关心程度进一步增强,广大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生活、治病、丧葬等方面通过签定代养责任卡、包户责任书、落实代养责任人等有效形式得到全面落实。使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标准和质量大为提高,广大农村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孝道文化意识愈来愈浓厚。曾连任四届县人大代表的驷马信用社退休女职工何兰文,已义务资助和无偿代养五保孤儿4人。其先进事迹经《巴中日报》、*电视台采访报道后,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机关干部、农民群众、个体工商户纷纷加入“爱心”行动,尊老爱幼顿时蔚然成风。目前,该镇127名五保老人、孤儿全部落实了“爱心”责任代养人,且供养双方关系融洽。

三是解决了集中供养难题。农村五保供养“爱心”责任代养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使广大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可以“不离乡土,根在故乡”,有效得到照顾和扶持,既照顾了五保老人的生活习惯,也方便村坊邻居、亲戚朋友探访照顾,有效解决了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救助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五保供养社会化进程。同时,通过“爱心”责任代养制建立,也给集中供养减少了难度,降低了农村敬老院运行成本,缓解了贫困山区五保供养资金投入难的压力。坦溪镇民兴村四社五保户牟莲成,由于无亲无戚且年老多病,精神空虚,心理反常,不愿到敬老院养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邻里关系十分紧张。实行“爱心”责任代养后,镇党委书记李平主动承担起代养义务,经常深入牟莲成家中问寒问暖拉家常,帮助其代领供养金、购买日常用品,并组织村社干部为其代耕代种田地,帮助发展起了土鸡养殖致富项目。目前,牟莲成精神上得到蔚藉,生活上更加充实,与邻里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而且还被评为该村的“和睦星”文明户。

四是促进了社会和谐。我县农村五保供养“爱心”代养责任机制的建立,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平台,五保供养“爱心”代养责任机制贯穿于政府职能部门、广大人民群众和五保对象之间,架设了党和政府联系五保对象的桥梁和纽带,疏通了“民情—民心—民政”之间的联系渠道,形成了强大的合力,逐步实现了农村五保供养由政府行为到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自愿行动的转变,从而使民风更加纯朴,乡风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圳百利玛国际厨卫中心董事长吴刘菊兰女士,从2005年以来,对我县13名孤儿实行了“爱心”代养,每年为每人资助3000元直至学业完成。2007年6月,为让孤儿们感受都市生活、享受人间真爱,唤起更多爱心人士的社会良知,吴刘菊兰女士还专程组织13名孤儿到深圳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慈善旅行,举办了专场慈善认养晚会,在深圳产生了巨大轰动效应,《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四、深刻的启示

实践证明,我县推行农村五保供养“爱心责任行动”,受到了五保对象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爱心”代养责任机制的建立,不仅惠及了广大农村五保对象,也使社会力量参与到五保供养中来,其做法和经验对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和有益启示。

启示一:有利于实现五保供养规范化。建立“爱心”代养责任机制,对那些住居分散、地域偏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行定人、定责、上门包户帮扶,既方便了五保供养对象,又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不仅大大降低了非生产性支出,避免了有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而且有利于五保供养规范化管理和长远发展。由此可见,实行“爱心”责任代养是有机衔接国家政策与地方实情的有效方式。

启示二:有利于贫困地区解决社会矛盾。我县系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资源匮乏,地方财力薄弱。通过建立五保“爱心”代养责任机制,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给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机会,有效发挥了社会综合效益。社会力量的加入不仅拓宽了资金来源的渠道,也增强了五保供养的活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监督管理机制,为其发展状大,完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启示三:有利于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五保“爱心”代养责任机制,社会全方位参与农村五保供养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高涨,人们敬老、爱老、助老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文明与进步。同时,农村五保供养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农村五保供养“爱心责任行动”,建立农村五保供养“爱心”责任机制,对加快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