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2-23 01:08:00

导语:中药材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药材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日照时数1462小时,降水量1119毫米,无霜期275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适宜发展川明参、桔梗、虎杖、栀子等中药材。目前,*区上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也主要集中在虎杖和栀子两个品种上。

一、*区中药材基地建设现状

目前,*区人工种植有各类中药材2.37万亩,主要种植品种12个,连片规模种植的有川明参3千亩,木瓜2千亩,银花、栀子等5个品种均有1千亩左右,虎杖320亩,其次杜仲、乌梅等大宗品种1.2万亩。年代*区的桔梗被国家和省列为中药材发展基地县,虎杖被推荐为国家重点建设中药材GAP(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种植基地。全区有药材示范种植基地两个,分别是巴中普瑞制药在*区南阳天南村和平梁西华村建有320亩虎杖示范种植基地,巴中百顺中药饮片厂在*区平梁青包山村建有409亩栀子示范种植基地。全区现有生产中药产品资质的企业3家,其中巴中普瑞药业具备中药材提取产品的生产条件,主要生产以虎杖、丹参、板兰根、枳壳等为原料的解毒降脂片、保心宁、板兰根冲剂、小儿麻甘颗粒冲剂、小儿咳喘灵5个中成药品种,百顺中药饮片公司和正华医药中药饮片厂以生产传统中药饮片为主,年加工中药材能力均能达到4000吨。因地方药材的品种和数量均难以满足药材质量标准和企业的生产需要,这3家药品生产企业所需要的原料,80%的品种从外地购进。

二、*区药材产业问题分析

1、只求立项缺乏规划。有的企业立足于把中药材基地当作向外推介、展示形象的金字招牌,为争取中药材基地项目立项,大做表面文章。在中药材品种引种、选育上和发展布局上,缺乏总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在药材栽培上缺乏技术支撑,种植方式零星分散,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

2、只重建设不重管理。高起点、高质量、高产出、高效益是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药材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需要实施主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保持高效率地运行。但目前一些中药材基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建设之始能做到合理规划,对照标准,严格把关。一旦建成,后期管理出现松懈或断档,不能保持对中药材在正常生长过程中的监测预报与田间管理。同时,大部分中药材基地建设在一些相对偏远的乡镇,当地药农文化素质较低,而企业在后期管理上缺乏对药农的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往往造成药农对基地想管又不知道怎么管,流于粗放生产经营。这样,就不能有效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品级。

3、只求规模不求规范。*区位于大巴山腹区,境内以山地为主。虽然气候条件适宜于中药材的种植,但是丘陵地形使得适宜中药材种植的土地资源难以连接成片,规范化种植难度大投入高。于是一些基地在建设时只重视规模,几十亩的药材基地远观郁郁葱葱,近看却是杂草丛生、乱石嶙峋。

4、品种单一缺乏立体开发。在我区的中药材基地大部分靠一个单一品种支撑,缺乏套种、间种,这样既浪费土地资源也不利于减低成本增加产值。同时由于技术和人才的制约,基地产出的药材也只能进行简单的炮制和初加工,很少进行成份提取等高附加值的生产,影响企业收益,进而影响中药材基地的发展。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1、深入调研,加强规划。在基地立项之初,既要调查本地生态环境,考虑中药材生产的适宜性,尊重道地药材的生长规律,遵守“地区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原则,切忌盲目引种,又要调查预引进品种在全国的种植情况,切忌盲目跟风,重复建设,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最后成为无用功。

2、抓好人员培训,加强基地管理。每个基地确定至少一名科技人员,负责对基地药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药农掌握药材品种习性,提高药农种植和管理水平。公司聘请专门的药材专家,结合基地土壤、水、气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田间管理规范化程序。由基地监督药农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种植和管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品级。

3、规范先行,提倡发展GAP基地。在基地建设初期就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GAP基地的标准建设,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标准,发展适度规模的药材基地。从药材种子下地到长出药材入库,涉及许多重要的技术和操作环节,哪一个环节运行不得当,就可能造成损失或影响药材产品的质量,因此要切实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素,规范药材各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以有效保证药材质量。特别是示范基地和骨干品种,务必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或技术机构参与指导。

4、科企联合,深入开发。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将“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发展为“公司+基地+农户+科研机构”的新模式,做好资金与智力的衔接,推动中药材基地产业链纵深发展。同时在企业大力鼓励探索创新,对单品种进行深加工、系列化开发。药品监督、科技、发改委、经委等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履行帮扶职能,利用部门影响力带动药材企业和种植基地展开科技外交、项目资金外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现有药材饮片生产企业扩能上档,争取面向广阔的省内外市场推出一系列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原生药材及中药饮片品种。同时,也要开发药食同源的系列保健饮品,以填补我区历史空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