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解决土地撂荒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2-23 09:58:00
导语:农机化解决土地撂荒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期,我局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关路乡柏垭村、天池乡白鹤村、东榆镇土寨村,就农村土地撂荒和农机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农机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加速农机化进程,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一、调查情况
我们对上述三个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认真的统计整理和分析,详细情况归纳为下表。
选定调查村情况统计表
村名项目单位柏垭村白鹤村土寨村备注
人口人10301131752
劳动力个352575391
外出务工人210236239
全家外出户/人5/2084/22026/92
耕地面积亩479779471
撂荒面积亩384
水稻成本元/亩500466400
小麦成本元/亩--262350
油菜成本元/亩350360340
玉米成本元/亩400365340
薯类成本元/亩300360200
谷子价格元/公斤1.601.601.60
麦子价格元/公斤--1.41.20
菜籽价格元/公斤4.004.003.70
玉米价格元/公斤1.601.601.60
薯类价格元/公斤1.000.800.80
农机动力台/千瓦75/12959/135178/409
机耕面积亩--30--
机收面积亩------
机脱面积亩150120235
机灌面积亩200150100
机械加工公斤125000250000200000
机脱成本元/亩656870
人工脱粒元/亩120130115
机耕成本元/亩--35--
牛耕成本元/亩9090100均价
二、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发现,土地撂荒现象比较普遍,撂荒面积呈上升趋势。所调查的三个村,关路乡柏垭村撂荒3亩,占耕地的0.6%;白鹤村撂荒8亩,占耕地的1%;土寨村撂荒4亩占耕地面积的0.8%。依此比例推算,全县撂荒面积达3600亩,且撂荒面积还在不断上升,种田人数急剧减少,粮食产量随之下降,粮食安全危机增加。很多农民不种田,随意撂荒土地,依靠务工挣钱,买粮吃饭,农村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1、农业生产效益低,种田不赚钱
一是种田成本高。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据调查,水稻亩生产成本为455元,小麦亩生产成本为306元,玉米亩生产成本为368元,油菜亩生产成本为275元,薯类亩生产成本为286元。
二是农产品价格较低。调查中得知,谷子市场价为1.60元/公斤,麦子市场价为1.30元/公斤,玉米市场价为1.60元/公斤,油菜市场价为3.90元/公斤,薯类市场价为0.86元/公斤。
照这样计算,农民种1亩水稻,按亩产500公斤计,收入为800元(500公斤×1.60元/公斤),减去生产成本455元,实现利润345元。但要花掉100多天的时间;种1亩小麦,按亩产275公斤计,其利润为51.5元;种1亩玉米,按亩产330公斤计,其利润为160元;种1亩油菜,按亩产200公斤计,其利润为430元。虽然国家对农民种田有补贴,但补贴基本上被生产资料涨价所挤占。因此,种田的确不划算、不赚钱。
2、劳动力外出务工,没人种田
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且外出的大多是青壮年和有一技之长的知识青年。而留守在家的属典型的“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他(她)们没有能力耕种,导致土地撂荒。例如,所调查的三个村,共有人口2913人,有劳动力1318人,而外出务工人员就达685人,占劳动力的51.97%,且95%以上是青壮劳动力,留守在家的全部是妇女、儿童、老人及其残疾人。
3、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种田辛苦
传统农业生产,全靠原始的肩挑背扛,劳动强度相当大,农民十分辛苦。从耕、耙、起沟、挖窝、回填到灌溉、施肥、田间管理再到收获、干燥,整个生产过程的劳动强度是相当繁重的,全靠人工劳作,不但辛苦,其生产效益还非常低,实属“劳民伤财”之举。
4、自然灾害频繁,种田无保障
我县自然灾害十分严重,主要是旱灾、洪涝、冰雹、低温梅雨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导致农业生产常年受灾,损失严重,种田无保障。
三、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农业机械具有明显的替代效益,农机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主要途径。使用农业机械替代人工作业,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变得简单而轻松,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肩挑背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耕种方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中得知,机械化耕作,使用重庆合盛1Z-105微耕机作业,每小时可耕0.8--1.2亩,是牛耕作业的10倍;机械化收获,使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每小时可收割2--3亩,是人工收割的30倍,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工。在其它生产环节,如机械提灌、机械植保、机械脱粒等,都能大量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农机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农机化是科技进步的载体,对促进农业丰收、提高土地产出率作用巨大。一是农机化作业,提高了生产质量,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实现了科学种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随之增加。二是农机化作业,抢季节,不误农时,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正常进行农机作业。比如水稻栽插季节,不必等天下雨,可利用提灌机械作业,抽水栽秧,可谓“戴起草帽收水”,真正做到“早上一遍黄,下午一榜青”和“上午谷板田,晚上全种完”,实现了适时耕、种、管、收,为农业丰收提供了保障,农产品产量增加了,效益也就增加了。三是农机化作业,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取得抗灾救灾有胜利。比如抗旱抽水、机械植保防治病虫害、机械干燥防止霉烂等。预防和治理灾害,减轻或消除灾情,同样是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3、农机化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化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功能:从耕作上看,牛耕成本93元/亩,机耕成本45元/亩,每亩可减少开支48元;从机脱上看,人工脱粒120元/亩,机械脱粒67元/亩,每亩可节约53元,节支就等于增收。同时,农机作业,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可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使农民变市民或工人,外出务工挣钱,增加收入。有条件的农民还可以购买先进、高效的农业机械,开展有偿服务,把农机作业当成企业经营,不但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还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呢。
4、发展农业械化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由于其功能所在,即极大地保障了农业生产丰收,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虽然,土地撂荒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但随着农业机械不断增长,种田效益逐渐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加速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程,种粮大户、农机大户顺应形势应运而生,必将成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领头雁,而土地撂荒问题也必将得到遏制。实践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农民、农村离不开机械化,建设新农村更离不开机械化。农机化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
四、农机化发展思路
面对农村土地撂荒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实践证明,农机化是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们必面认真思考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问题摆上了重要位置,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推进法》,遵循以小型为主,以户营为主,以效益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发展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指导,农民主体的办法,结合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努力推进“兴机富农”工程,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1、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总量。力争“十一五”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5万千瓦,每亩农田拥有农机动力0.65千瓦。农机动力年增长5%以上。其中提灌机械达到6000台套,每台机具负担50--100亩的农田灌溉;微耕机等耕作机械每个合作社拥有1--2台,总量达到3000台,1台微耕机负担80--90亩农田的耕作;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每乡拥有2--3台,总量达到120台,插秧机每乡拥有1台,总量达到50台,每台机具分别负担300--500亩的可机收面积和100--300亩的可机插面积;机动喷雾机每个合作社拥有2台以上,总量达到5000台,每台机具负担100亩以上。
2、努力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力争"十一五"末,全县耕、种、保、收等主要环节的农机化作业综合水平达60%以上。其中农田耕作农机化水平达到50%以上,机收水平达到40%,机灌水平达80%,机械植保水平达70%,农机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30%。
3、全力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提高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发展村一级,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思路,提高和完善县农机技术推广站、抗旱服务队的服务功能,强化乡镇农机站建设,培植10个农机化示范村,扶持20个农机专业大户。形成以县农机推广站为龙头,乡镇农机站为骨干,农机专业大户为主力军的农机服务体系。
4、大力推进农机示范村建设。全力抓好农机示范村建设。在全县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村,即代表深山区的关路乡柏垭村、上两乡洋滩村、东榆镇土寨村,代表浅丘的元潭乡字库村、沙河镇金星村,代表相对平坦区域的长赤镇龙池村、清泉村、建华村,代表城郊区域的南江镇黄金村、红塔村,拟定为农机示范村。通过集中投入、重点建设,示范带动全县。
5、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确保农民直接受益。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一项重要惠农政策,是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操作程序,让农民得到实惠。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导,市场辅助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格局。
6、增加农机投入,建立农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财政资金为导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机械投入机制。财政应足额预算安排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和农机推广等经费。农业综合开发和其他农业发展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业机械化建设。
7、切实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农机部门要组织农业机械打好春耕、双抢和三秋生产“三大战役”,充分发挥农机的威力,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同时,要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机利用率,拓展农机服务领域,开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有偿服务,提高农机使用率和经济效益,增加购机农民的收入。要出台扶持政策,利用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培育农机经营者高效率地经营使用农业机械。
8、全面开展农机监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农机作业、维修市场管理,规范农机市场行为,维护农机消费者权益;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强化农机安全监理,严格控制农机事故,确保农机发全生产。
9、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农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农机系统自身努力,才能确保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县一级农机主管部门,一是对上要多争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上级党政的支持。二是对外要多联络合作,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让这些部门了解农机,支持农机,为农机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对下要多办实事,围绕农机化发展规划,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指导下级农机管理者、经营者、使用者,认真从事农机化工作。四是对内要加强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带领农机职工,统一认识,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十一五”是我县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期,农机管理部门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
- 上一篇:政府预算机构研究论文
- 下一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