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机化发展对策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3 09:52:00
导语:县农机化发展对策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枢纽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对推动全县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机化现状
*县属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农业县,耕地面积67.27万亩,95%的村和77%的自然村通机耕道,有农业人口14万户54万人,有劳动力32.39万人。有承包耕地面积的农户11.53万户,有经营耕地的农户11.43万户,有1.85%的农户将耕地租出、包出、转出;有14.9%的农户租入、包入、转入。全县有耕作机械2500台,植保机械2187台,加工机械35000台,机械5360台套,联合收割机8台,插秧机3台,茶叶机械50台,各类拖拉机806台,水泵5000余台,截止2008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22万千瓦,农机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4782万元,农机从业人员达到9万余人,农机年产值39689万元。农机行政管理、安全监理、科技推广、教育培训、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业机械已发展成为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机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机化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一)农机化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提供了动力
目前,*县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20%,其中,脱粒、、农产品初加工、运输等方面机械化达到60%,耕作机械化水平达到15%,机收水平达到10%。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农村饮用水困难、行路难、运输难、增收难问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动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农机补贴项目为发展农机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四川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对农业购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县抓住这一机遇,严格管理,阳光操作,充分发挥了补贴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拉动作用。自2005年始,*农民购置农机时,在《四川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所需的农机机型,可以享受政策的补贴。据统计,今年的500万元购机补贴款在短短的35天内就落实到位126万元,共有494个农机户从中获益。4年来,国家投入690万元购机补贴资金,直接拉动农机投入近1000万元,农机总动力大幅度提高,农机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20%。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加快了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购机负担,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矛盾,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农机经营使用效益不断增长,从而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用农机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农机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机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将人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替代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或从事多种经营,促进了农业的节本增效。2007年*县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13.78万人,第二、三产业劳动力6.41万人,比上年增长11.67%,在非农就业劳动力中,外出务工农民总数达到4.8万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农机服务体系为农机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保障
*县目前已建立起了包括乡镇农机服务站、县推广站、县农机监理和农机化学校在内的农机服务体系,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承担农机作管理,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安全管理等技术服务,为发展状大农机产业积极工作,为加速农机化进程提供了组织、技术保障。其影响较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机操作手为主体,自发组织的、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合组织,承担跨区作业信息传递,组织农机作业,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为发展农机事业,起到了率先垂范、典型带动作用,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县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较快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农机结构装备的严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一般产品多,精品名牌少;农产品粗加工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加工、运输、等机械化水平较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非常低。在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上,*县目前只是在植保、脱粒、、初加工、运输等环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在其他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水稻机插秧的推广举步维艰,水果生产的机械化、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技术还是空白,农机技术还无法覆盖农业的整个体系,导致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还停留在粗放型生产阶段。
(二)投入的相对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
近年来,虽然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欢迎,调动了农民购农机用农机的积极性。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农机补贴力度与农民购买需求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资金的投入还很不足。也就是说,尽管农机补贴每年大幅度增加,可是仍然赶不上农民需求扩大的速度,对农民购买农机热情还不能满足。*县农机化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2005年—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0万元,机耕道和站建设项目、农机推广项目资金总计120万元,不能满足农民需要,地方财政对农机的投入也非常有限,农机装备主要还是依靠农民投入,导致农机装备水平不高。
(三)推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农机服务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
乡镇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农机站纳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机人员65%是党政干部兼职,致使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中技术力量严重缺乏,后备力量不足的形势严峻。农机推广服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农机管理、保养维修、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许多工作不能切实到位,制约了全县农机化发展。
(四)农机执法力度不强,限制了农机化发展
一方面,农用机动车的高覆盖面无形中加大了基层执法的难度,但取消“三权”,监理人员只能源头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农田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执法费用开支大,财政又无执法工作经费,制约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示范引导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五)农机使用信息网络建设有待加强
相对于农机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县农机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农民信息获取的渠道单一,因为农村家用电脑很少,更不用谈及网上查询,目前农民获取农机市场的信息主要依赖于电视台,信息化程度低还直接导致了农机经销商的恶性竞争,影响了农民的购机热情和农机效力的发挥。农民购买的目的首要是为了走市场道路,通过为其他农户提供机械服务来实现自己创收,更快的收回成本,其次才是为了满足自身种田的需求。
(六)柴油价格上涨制约了农机的使用效率
农机一般都使用柴油机,柴油紧缺与价格上涨,使得农机作业成本不断攀升,从而极大地束缚了农机的使用效率。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县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县的农机化发展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机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
(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在主要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重点推广使用是在机耕、、植保、施肥、收获等农机化技术。在稳步推进保有量增长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盘活现有农业机械存量,尤其要大大提高现有农机动力的机具配套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积极引进先进高效的农机加工技术设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引导支持重点向推进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倾斜,向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倾斜。
(二)创新机制,促进发展
一是要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为农机化创造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有的耕作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农机的推广和农业机械的高效率,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应当在保证农民合法经营承包权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转让承包经营权,鼓励耕地向农机大户、种田能手集中,这样就有力提高生产效率。
二是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布局的创新,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之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从土地上被转移出来,减少了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相应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自然资源占有量,为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也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三是实现农机服务机制的创新,继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发挥好市场在农机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引导、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强化农机执法力度,做到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平安农机普及化,保证全县农机的安全生产;以“人才兴机”为目标,努力抓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机操作手和农机户的培训和教育,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机鉴定、推广、维修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以农民培训项目为依托,让“阳光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落到实处,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农机人才力量不足的问题;以农机信息上网为平台,推动专业农机网络的建设,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机服务成本,拓宽农机作业范围,促进农机服务向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培育和规范农机化技术信息等重要市场,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及时可靠的信息。
(二)落实政策,加大投入
近几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逐年加大了对农业的补贴力度。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农机优惠政策,一方面,对农业机耕、、病虫害防治、植保免征营业税,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对农机跨区作业实行免费通行;另一方面,对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农机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服务业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这些政策充分表明,国家十分重视农机化工作,这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密不可分的。
一是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补贴资金,推动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确保农民充分享受到各种优惠。
二是加大对农机化资金的投入。设立年度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设立培训经费,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给予资金扶持。
三是积极争取农机化项目投入。通过项目投入,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机化提供条件。
四是农机作业用油专项补贴。可由农机部门调查摸底,统计上报用油需求,政府出台政策予以专项补贴。
总之,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县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改善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主要任务,充分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 上一篇:微耕机作业调研报告
- 下一篇:农机安全监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