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办学纪实

时间:2022-12-23 09:48:00

导语: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办学纪实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办学纪实

盛夏的*,人们挥汗如雨,懒蝉的“知了”声都显得有气无力,而在岳家镇政府的大礼堂里,六台大吊扇呼呼的高速旋转也难掩有人用手摇蒲扇来降温,主席台上方红底白字的“*县农业机械化学校第17期农机操作手培训班”的横幅沉稳的一丝不动,除了台上的*县农机局副局长李毅洪亮的讲话声外,台下坐着的200多名农民学员全都鸦雀无声,专注的神态俨然一群小学生。

带着一丝探求,笔者采访了农机校校长李清林。对为什么农民参加农机培训有如此的热情,为什么在如此炎热的季节到乡镇来举办培训班,*的农机培训工作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他不无感慨地说:

农机培训工作就是要以农村需求为导向。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和需求逐步旺盛,农民渴望及时掌握农业机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简单的说就是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农机校的存在,我们正是抓住了需求这个大市场,顺应了这个大的发展趋势,农机校才办得红红火火起来。在如此炎热的季节到乡镇来组织培训,正是农机校结合农事季节,利用种收之间农民相对空闲的时间,使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选择。上门培训也就是上门服务,虽然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但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服务到家,这正是农机部门的服务宗旨所在。

八十年代的农机校“人丁兴旺”。*县农业机械化学校成立于1980年4月,建校初期,占地面积2070平立米,其中训练场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40平方米,拥有教学设施5万元,一次可培训学生200人。在资金和生源上主要按照上级农机部门下达培训计划指标组织实施,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取集中脱产学习和业余教育两种方式,对系统内职工进行文化和技术补习,即“双补”教育,开设语文,数学,理化和初级技工应知应会课程。集中脱产学习,学制分为二年和四年,业余培训一般为30天左右。至八十年代未,全县共开办机手、会计、管理及其它专业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机手200人,摩托车驾驶员36人,财务人员120人,乡镇农机管理人员80人,青年工人54人,其它人员44人,加上“双补”培训共计3125人次,其中双补教育达到初中水平的占76%,达初级技工水平的占94%,收到了明显的办学效果,也初尝了计划办学的好处。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在农机校的发展史上达到了鼎盛时期。

九十年代的农机校“缺衣短粮”。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机校在固有办学模式的推动下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各行业都处在一个改革探索过程中,“双补”培训淡出,主管部门取销了农机校培训计划和培训资金支持,农机校的办学亦处于一个等米下锅的境地。既缺泛生员,更缺泛资金,十多年的时间均无所是事,仅开办了一期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一期以新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财务会计培训班,两个班共培训77人。十年时间培训77人,其窘境可想而知。农机校的教学工作实际处于严重瘫痪状态,*农机校已名存实亡。

如今的农机校“勃勃生机”。*农机校在沉睡十年后终于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特别是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以来,*县农机校共已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10616人,其中微耕机操作手7962人次,拖拉机驾驶员150人次,插秧机手人851次,收割机手1100人次,农机管理人员553人次,涉及的培训项目有扶贫办的“劳务扶贫培训”,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办的“劳务品牌培训”,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培训”。在培训资金上,2006年前,均由农机主管部门筹措资金保运转,2007-2008年,县政府协调相关单位共解决培训项目资金50多万元。2009年县委政府又协调解决培训项目资金153万元,共举办培训班31期,培训农机从业人员2734人。其中微耕机操作手培训班17期,培训学员2580名;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101名;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53名。进入新世纪2004年以来,五年时间培训的成果是八十年代十年培训的3.4倍,是九十年代的138倍。*县农机校又涣发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农机校之所以能死去以活来,他说:

县委政府领导重视,使农机由“配角”变“主角”,奠定了*农机发展的基石。县委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农机工作当作生产力来抓,当作产业来抓,当作民生工程来抓,当作是推动农业上台阶,推动县域社会经济持速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普及农业机械的决定》和《*县农机发展三年规划2009-2011》两个规范性文件。把过去的部门工作上升到政府层面,由部门单方面工作变成全社会重点工作,农机培训工作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整合培训资源,使农机校的培训工作如虎添翼。2009年,县委政府将分布在全县各系统和单位的上级下达的培训项目、指标、经费进行整合,专项用于全县的农机培训并由农机校统一组织实施。其中整合劳动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指标2000人,培训经费80万元;开发办的“劳务扶贫培训”指标500人,培训经费20万元;农办的“劳务品牌培训”指标600人,培训经费18万元;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培训”指标1000人,培训经费35万元。共计整合培训指标4100人,培训经费153万元。农机校也由此变得兵精粮足。

对农机校的下一步发展,李清林校长信心十足的说:只要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方向不变,农机校抓住农村需求不变,*农机校的前景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