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2 05:16:00
导语: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畜牧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金融部门、以及农民三方面。近几年,随着中央向农业的财政支持,对畜牧业的投资有增无减。2008年中央和四川省政府对四川省畜牧业投入的专项资金达24.73亿元,比2007年增加3.37亿元,是历年来中央和省财政投入最多的一年。在生猪和奶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退耕还草工程等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财政资金和农民自有资金的有限性要求金融机构对畜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并不能与当前畜牧业发展相适应。虽然有金融机构推出了小额信贷、联保信贷等为农服务产品,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畜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受到资金匮乏的制约。
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07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强调,在加大对畜牧业金融支持的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推广、种质资源保护、优质饲草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等方面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实行对饲料产品的优惠税收政策,用以减轻养殖农户的负担,降低生产成本等手段扩大对畜牧业的财税支持。
虽然我国畜牧业得到了金融机构的一定支持,由于各种阻碍,金融机构对于我国畜牧业发展还未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2完善我国畜牧业金融支持所面临的阻碍
2.1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尽管金融机构对畜牧业的支持有所增加,但远远不够。金融机构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因为畜牧业附加值较小,收益较低,对金融机构缺乏吸引力;二是农民的贷款信用能力达不到银行放贷的标准;三是风险性大,不确定影响因素多,各种疾病也增加了金融机构对畜牧业不稳定性、高风险性的评估,所以金融机构也不敢轻易放贷。
2.2畜牧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差
畜牧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差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原因:
2.2.1畜牧业养殖风险。我国畜牧业的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农民,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及技术上的支持,一旦遭遇各种灾害(气候条件变化、各种疾病等),畜牧生产必然遭到极大的影响。
2.2.2市场风险。我国农村地域广,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通讯相对落后,加之畜牧业从业人员较分散,畜牧业生产者获得畜牧产品的市场信息不及时,畜牧业产品容易受销售过程中因供求关系、品种及质量、价格等市场因素发生变化的影响。例如,近几年我国猪肉价格波动较大,2006年猪肉价格跌至每公斤10元,2007年平均每公斤超过20元,受价格上升的利益驱使,许多农民在2008年开始大量养猪,增大了猪肉供给量。同时,受今年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的影响,许多城市猪肉销量下跌幅度在两成左右,供给量和消费量减少使猪肉价格下跌到每公斤20元以下,生猪养殖户处于亏损边缘。
2.3畜牧业从业人员的信用意识不强由于畜牧业大多分布于农村地区,受当地教育水平、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影响,不少畜牧从业人员的信用和法律意识淡薄,畜牧业贷款的道德风险较高。因而金融机构不敢过多地向畜牧业提供贷款支持。
3完善我国畜牧业金融支持的措施
3.1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政策支持金融下乡由于各金融机构都是以自身盈利为最终目标,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向畜牧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持,如当地政府配合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为其提供政策支持。
3.2提供多元化服务,吸引金融下乡畜牧业金融支持的对象是广大养殖户,其投资成功率是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关键因素。由于养殖户缺乏技术和信息,投资的失败率较高,常常出现贷款到期后,养殖户无法还款。金融机构不应仅发放贷款,还可以在养殖户申请贷款时,根据其需要,免费为养殖户提供相关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信息等,积极引导传统养殖业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以此降低养殖户投资失败无法还款的风险,提高养殖户偿还能力。
3.3积极发展畜牧业保险,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政府可以运用农村财政资金建立畜牧业保险基金,以便在畜牧业遭受各种灾害时弥补养殖户的损失。对于参加畜牧业保险的养殖户,在申请贷款时,应当在贷款利率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因为投保养殖户的贷款风险相对较低,采用优惠利率也可以鼓励养殖户在使用贷款时投保。这也是分担畜牧业贷款风险的重要措施。
3.4建立严格的信用评级制度,实行积极放贷,差别管理畜牧业信贷机构要结合实际,制订相对统一、便于操作的养殖户信用等级标准,并有效实施,以降低道德风险。贷款前应加强养殖户资信评定,根据养殖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结合贷款项目的风险性,评定养殖户信用等级。再根据养殖户信用的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贷款期限、贷款额度以及贷款利率,实行积极放贷、差别管理制度。贷款后应加强管理和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违约事件的发生。
3.5金融支持畜牧业产业链规模化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养殖户大多分散经营,规模较小,从而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实践证明,提高畜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附加值的关键在于建立规模化的畜牧业产业链。通过较大规模、较强实力和较好信誉的畜牧业龙头企业的组织和拉动,建立以畜牧养殖为核心的产业,建立从育种、饲料、养殖、防疫到屠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金融监管部门应协调各金融机构对整个产业链的信贷资金支持。
4我国畜牧业金融支持的成功实践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希望集团确实在向尤努斯学习,已经注册了12家农村担保公司,每一家农村担保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1200万元,为农民兄弟发展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农村担保公司给农民提供银行贷款担保。通过担保贷款,帮助他们扩大养殖业,一户人家养几万只鸡、几千头猪,实现规模经营。规模经营不仅能够降低成本,使农民收入增加,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通过帮助农民发展养殖产业,可以使农村经济从原始经营发展到规模经营,将传统的养殖业发展成为现代规模产业。
2009年刘永好在“两会”上建议政府发行“惠农券”。因为农户贷款风险大,银行的扶持力度也有限,在农村发行“惠农券”,可以作为银行给农户贷款的授信凭证,用金融手段帮助农民扩大生产规模。实际上“惠农券”是一种信贷凭证,由发券银行在征求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意见后,向满足“有种苗保证、技术服务和收储合同等条件的农户”发放贷款。根据农户自身的情况不同,惠农担保券额度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由于有龙头企业的参与,降低了银行对农户的贷款风险,提高了银行给农户放贷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畜牧业进入了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畜牧业发展需要实现由快速发展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转变。以顺应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要,使我国畜牧业金融支持成为实现我国畜牧业产业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
- 上一篇:我国乡村改革研究论文
- 下一篇:自助性农民增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