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展山区现代畜牧业初探

时间:2022-12-22 05:09:00

导语:县发展山区现代畜牧业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发展山区现代畜牧业初探

摘要:畜牧业是平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通过对县情县貌、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的综合分析,围绕建设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总体目标,笔者从总体思路、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上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良种化

集约化安全化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振兴平昌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从县情县貌看。四川省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司法部、省军区和省发改委定点帮扶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全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农业人口85万,农户素有养殖习惯;全县耕地面积58.55万亩,草山草坡103.6万亩,年产粮食38万吨、农作物秸秆35万吨。全县无大型污染企业,自然环境优势明显,符合发展无公害、生态型畜牧业的要求;丰富的饲草资源和良好的养殖传统也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

从区位优势看。平昌处于成渝、达渝经济圈外围,历来是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的畜产品供应基地,每年30%以上的出栏畜禽销往达州、成都、重庆、广州等地。今年动工的*大交通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使平昌与渝蓉等地交通更加便捷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只要在引导养殖户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数量的同时,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着眼于将平昌建成成渝经济圈的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我县畜牧业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发展基础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及其加工业”确立为全县“2+2”产业发展重点之首,大力实施畜牧富民裕县战略,畜牧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去年全县出栏生猪118.44万头、肉牛8.11万头,出栏量分别位居全省第18位和第3位,畜牧业实现产值20.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6%,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1653元,生猪规模养殖比重50.6%,畜禽良化率达到了80%以上。畜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从政策机遇看。近年我县先后被列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被农业部纳入全国439个生猪和207个肉牛优势区域布局重点县,被省政府纳入48个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重点县;今年平昌已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5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之一;当前*大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因此,推进畜牧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实现率先突破,加快建设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有着难得的政策机遇。

二、平昌畜牧业发展现状与现代化的要求差距明显

一是产业化意识不强。平昌地处贫困山区,畜牧产业化发展起步晚、发展慢,从各级干部到广大养殖业主产业化意识不强。二是科技水平不高。规模养殖面低,传统的千家万户散放饲养仍然是当前的主流模式,生产水平低下。三是产品质量不高。畜禽良繁体系脆弱,畜牧业数量增长与质量和效益提升不同步,优质畜产品所占比例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低下。四是安全保障不够。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防范机制不完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畜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生产水平低,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率低。五是防范机制不健全。专合组织发展滞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畜牧业发展融资难的矛盾比较突出,市场调节手段乏力,防范抵御市场、疫情等风险的能力脆弱。

三、坚定统筹实施现代畜牧业发展战略

(一)总体思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牢固树立“畜牧富民裕县”理念,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科技和品牌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建设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

(二)发展目标:用五年时间把平昌建成全省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到201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DLY为主的生猪良种面达到90%,肉牛杂交改良面达到95%,肉羊、禽和兔的良种面均达到10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4000元。

(三)发展路径

一是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采用“公司加基地带农户”模式,培育专业合作组织,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首先,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县投资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其次,对启昌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灵活政策,按照起点高、规模大、外向型和牵动力强的标准,加速资源、品牌优化重组和集团化经营步伐。第三,支持龙头加工企业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国际卫生注册和ISO、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第四,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通过向养殖户提供生产订单、技术服务、原料供应以及生产设施,公司负责销售指导的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对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关系,带动农民参与到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来。第五,引导养殖集中区域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形成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共同的原料采购、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提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

二是实施“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工程,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以小区建设和大户培育为突破口,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促进土地向养殖大户和经营能手集中,实施“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工程,加快规模化生产经营进程。五线:平洗、平涵、平驷、平镇、平响公路沿线;十片:江口镇(光辉、太平、红庙等)、元山灵山、驷马兰草、白衣涵水、得胜五木、云台鹿鸣、响滩大寨、西兴土垭、岳家高峰、镇龙望京十个养殖示范片;百区:建设300个畜牧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其中生猪养殖小区200个、肉牛养殖小区30个、土鸡养殖小区70个;千场:建设10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万户:全县共发展年出栏生猪50头、牛5头、羊10头、禽5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0000户,其中生猪养殖7000户。

三是强化品种改良,走良种化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坚持引进和培育结合,加大DLY生猪推广力度,重点巩固建好富源等4个种猪场,抓好牛改工作,积极推广“夏洛来(或安格斯)×西门塔尔×本地黄牛”三元杂交牛,建好白衣大梁等五个土鸡种鸡场,通过培育扩繁,打响平昌山地土鸡品牌;另一方面要夯实县、乡镇、村三级良繁体系,建立县级人工授精中心站和乡镇猪、牛人工授精站,配齐验精、输精设备。

四是加强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畜牧生产效率,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首先要积极推广现代养殖技术,实施“实用养殖人才培育工程”,加强农村各类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全县整体养殖水平;其次建设牧草种子基地,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广饲草青贮、加工和秸秆盐碱化、氨化和微贮技术,并通过引进先进企业的方式,提高安全饲料生产水平,推进饲料饲草产业发展;第三是外派业务骨干定点帮扶,帮助大型养殖场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五是强化疫病防制及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走安全化发展之路。一要加强疾病防制体系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物资储备,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定编定岗,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增加添置设备,开展对畜禽疫病的监测和诊断;建立独立的标准兽医实验室,配备动物疫病诊断、检测相关仪器设备;配备村级防疫员,县级财政按2000—3000元/村·年的标准预算劳务费,并按时划拨到畜牧局,由县畜牧局制定考核兑现方案;配备村、养殖场的必要设备。二要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建设兽药、饲料、畜产品检测检验机构,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严格投入品监管,对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对畜禽肉品安全监管中兽药、有毒有害物残留检测;加强畜禽肉品安全监管,严格执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合格肉品强制退出和处罚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畜牧产业化办公室,确定为正科级单位,给编给供,抽调专人办公,负责编制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拟定政策、统筹协调和督促实施。各镇乡人民政府成立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

二要严格目标考核。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县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点,在农村工作考核中畜牧业占50%以上的比重,对年度考评前五名的予以重奖重用,对考核后三名的实行一票否决,对连续两年后三名的乡镇或部门主要领导实行问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进一步细化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机制,保证目标完成。

三要增大发展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建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各项支农资金投向畜牧业的比重,重点用于畜牧业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服务体系、龙头企业和饲草种植;发改委、财政、扶贫开发、畜牧等部门组织项目包装和申报,切实加大优质商品猪基地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良繁体系建设、獭兔生产基地建设、猪场粪污等废弃物循环利用、山地土鸡养殖、畜产品屠宰加工、秸秆养牛、无公害水禽养殖、草地退化治理等畜牧项目的争取力度,对争取到的项目按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配套;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金向畜牧业转移。调整信贷结构,金融机构加大对畜牧业龙头企业、养殖场(户)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额度和中长期贷款;财政部门要加大畜牧业信贷贴息额度,逐步解决养殖场(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

四要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用水用电执行普通工业水电价,对新建和引进的畜产品加工项目减免行政性收费,对饲料生产企业、种畜禽生产经营免征增值税。对畜禽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其建设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农业用地管理,林业部门及时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和林木采伐审批手续,环保中介机构免收环评费,执行农业水电价,对水、电、路、沼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由相关部门优先配套项目解决。组建担保公司,解决养殖业融资难问题。探索建立政策性保险制度,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增强畜牧业抵御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