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2-22 04:55:00
导语: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依照审计程序,本着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领导干部经济决策行为,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状
我市审计机关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方针,按照巩固、发展、规范、提高的要求,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有办法、实施操作有规程、工作运行有机制的工作格局。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铺开。几年来,全市审计机关接受组织部门委托已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共258人,被审计出违纪违规行为金额2.5044亿元,其中: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主管责任金额2.4125亿元,应负直接责任金额919万元(属于查出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经济问题108万元);查出被审计领导所在单位损失浪费金额1061万元,其中: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主管责任金额890万元,应负直接责任金额171万元。通过审计平调171人,晋升37人,免职(含退休)33人,降职15人,撤职2人;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3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
二、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机构基本形成。一方面,市、区(县)均成立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各相关部门加强日常协调,注重配合,确保了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另一方面,全市审计机关均设立了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加大了培训力度,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保障。
三、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全市审计机关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了一套设计比较科学的审计操作规程,整理了一系列实用性较强的审计工作业务用纸,实行了审计双承诺制度和三级复核两级审定制度,尽可能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经济责任审计技术方法得到提高。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全市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的组织方式、审计的内容及重点、审计的方法、审计的处理原则、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评价、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方面已基本建立了一套适应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管理办法及审计方法。
问题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它为党委、政府监督管理干部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领域,在审计实践、理论研究以及规范化建设等方面仍面临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新矛盾、新问题。
一、计划盲目无重点,审计工作缺乏主动性。一方面,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造成任务安排的临时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干部任用升迁需要随意安排,不考虑被审计对象管辖范围和审计机关年初计划及审计资源,碍于各方原因,审计机关只能被动接受,勉为其难,很多时候是暂停正在进行的计划性工作,来全力突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另一方面,按照现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要组织人事部门委托才能进行。换言之,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没有委托就不开展此项工作,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部门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办事机构,工作被动,审计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
二、审计资源缺口大,审计工作难堪重负。当前,尽管大部分地方在机构改革中增配了一定数量的经济责任专职审计人员,但随着该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审计人力资源紧张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以我市为例,全市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专职人员仅17人,而实际工作中,党委部门对干部的任用调整主要集中在换届时期,就是平常的干部变动也是批量研究,审计部门也就“批量接单”。加之受地方财力和审计成本因素的制约,审计只能择其重点或采取先易后难进行,造成积压任务重,无法全面按时完成委托事项,形成领导干部任期几年后未接受审计的事实。
三、审计成为马后炮,审计成果运用成空谈。鉴于干部调整的敏感性,组织部门大多在干部已离职或到达新的领导岗位后才安排审计,给人造成“走过场”、“马后炮”的感觉。同时,对离任者而言,反正生为已成熟饭,审与不审已不影响我的调动和升迁,对审计配合不力;对接任者而言,新官不理旧帐,拒不执行审计结果,造成前届请客,后届买单,如此循环往复。此外,审计成果转化,干部任用参考依据变成一纸空谈。对审计查出的一般性问题,由于干部已调动,只好权当没问题;一旦审计查出重大问题,造成干部使用失误,将会给党政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陷入被动,影响组织威信。
四、工作标准不规范,审计风险逐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职责中,对出现问题应负经济责任的界定、政绩的评价。但目前没有可供操作的权威性评价体系。同时,搞好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组织、人事、纪检和监察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但目前审计取证难、经济责任划分难、审计评价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没有通过组织协调得到解决,审计潜在风险增加。
五、人员素质难适应,审计工作质量待提高。经济责任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具有内涵广、操作难、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全面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政策水平。但目前审计人员素质现状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知识面窄,懂经营管理、计划预算、决策、资金管理知识的人员欠缺。审计工作方法简单,勿视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具备综合各行各业审计技能和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的人员欠缺。
六、认识定位存偏差,审计工作面临新挑战。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新领域,有的片面夸大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脱离实际,引起对审计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审计部门只要对某领导进行了任职审计,其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反映出来;有的认为在反腐败斗争取得丰硕成果的今天,如果审计机关无所作为,势必将失信于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厚望,甚至影响审计机关的形象。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必然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负面影响。
鉴于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改变被动、杂乱无序的现状,为促进干部经济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现提出如下对策。
一、量力而行,科学确定审计对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组织人事部门既要充分满足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重点要求,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又要考虑当前审计机关的承受能力和现实条件,尽早提出委托建议。纪委、组织、监察、人事、审计部门应及时交换意见,互通情况,共同参与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确定。针对目前我市的现实情况和“先审后离”和“先离后审”带来的矛盾,建议对拟提拔领导干部严格实行“先审计、后离任、再任命”;对群众意见大、举报多、疑点多、问题不清的干部,严格执行“先审计、后任免”;对免职、辞退、退休的领导干部实行“先离任、后审计”。
二、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任期期中常规性审计,避免离任算总帐。将重点审计对象期中经济责任审计列入审计机关常年性工作安排,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需办理升转调退前,对其进行补充审计,期中审计及时向用人机关反馈领导者履职情况,期满审计全面向组织人事部门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同时,经济责任审计要充分利用常规年度开展的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审计、经济效益及各专项资金审计反映出的被审计单位领导应负经济责任的重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成果综合加以利用,将有效提高审计质量,节省人力财力,实现审计资源的最优化。
三、密切协作,发挥整体优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必须依靠纪检、人事、组织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实效。现实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方联动、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为此,应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建议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的分工,做到各尽职责,逐步形成纪检机关督办、组织部门委托、审计机关承办、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审计进场前,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向审计部门提供有关信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当审计工作遇到阻力和干扰时,由组织、纪检部门出面协调,给予支持;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线索,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应提前介入进行查处。
四、规范运作,全面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尽快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标准。明确离任领导的审计范围、时限与方法,明确经济责任界定、评价标准等。对领导干部在主管的经济范围内自身违纪金额达到一定比例,或其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既不真实又不合法,资金使用效益差等行为的,不得作为提拔使用对象;二是建立规范的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各类文书格式及计划管理和质量过错追究制度等,努力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将先审后离作为制度规范化,纳入纪检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工作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四是建立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经济责任审计台帐,将审计结果在干部业绩鉴定表上设置专栏予以反映,审计结果材料纳入干部个人档案资料保存,使审计结果真正成为干部任用依据。
五、内外互动,营造良好执法环境。一方面,下大力气加强审计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快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系统性培训,全面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另一方面,各级党政应给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重视和支持,着力在审计力量、机构设置、办公设备配置、审计专项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六、加强宣传,树立正确立审观。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方式,加大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各界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了解深度,使之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领导干部离开现任岗位必须履行的组织程序,是对组织的负责,对干部的爱护,对事业的延续。树立经济责任审计既是“消防队”,更是“安全阀”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所能达到的力度和现实目标,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甚至越权越位、大包大揽和消极应付,甚至敷衍塞现等错误倾向,始终保持科学、公正的立场认识和对待经济责任审计。
- 上一篇:审计监督服务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 下一篇:民政局强化安全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