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22 03:19:00

导语: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取得显著进展,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贡献份额增大。为掌握我市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以及政策措施,今年4月,我局组织专人,针对全市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于后:

一、全市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现状

建区设市以来,我市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随着城市商业发展总体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趋扩大而迅速发展,已成为流通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连接产需、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亿元,比07年增长22.9%。全市现有商业网点12903个(其中宾馆106家,餐饮店635家,美容美发洗浴242家,批发、零售商店7890家,连锁经营企业94家,物流配送中心50家,电子商务100家,社区商业网点总数1313家),建筑面积132.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0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8万人。其中:年交易额3000万元以上的交易市场26个,2009—2012年规划建设28个;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16个,2009—2012年规划建设7个;商业特色街14条,总长度9560米,2009-2012年规划建设8条,总长度2600米。截止2008年底,全市累计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595个(日用消费品农家店1519家,农资农家店1076家),新增销售收入12732万元、营业面积87811平方米、解决就业人口8795人、上缴税1304.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市市场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市场体系很不健全、很不完善,有场无市和有市无场现象并存,主要表现是:专业市场缺、综合市场小、便民市场少。

1、规模不大。我市市场服务体系相关业态每年都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但各种业态规模不大。一是批发零售业规模以上企业占的比例很小,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很低,不到5%;二是缺乏在全省乃至有影响力,对地方经济起带动作用的大型市场。主要原因是我市现有消费品市场缺乏地方产业依托,新建大型市场也以“买进卖出”的初级市场为多,使市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受到限制。同时,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仍占主流,市场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较低。我市市场投资管理主体缺乏创新意识和现代流通理念,合作空间小,经营方式因循守旧。受自身实力所限,又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投资回报,因而仍以传统的商铺式交易为主。单体市场分散,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步伐缓慢。如*市西城市场虽然列为国家“双百市场”工程项目,但无论交易额还是交易方式与省内其他市州重点市场比都有一定差距。截止2008年,我市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成交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只有26家。

2、结构不优。我市各类商业网点传统业态如餐饮业、零售业、批发业、住宿业等传统行业稳步发展,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也较大,而新兴商业业态发展比较滞后,所占比重不高,仍处于分散、规模小、单打独斗的局面,导致市场服务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具有现代产业结构特征的现代物流、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文化、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所占比重低,制约了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壮大。二是我市从事商业经营的企业、个体户大多层次低、规模小,经营实力较弱,竞争能力不强,即使新办的企业和个体也是经营单一,缺乏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经营,缺少竞争力较强的服务类企业。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生活服务及交通运输业方面,存在设施滞后,规模不大,档次不高,链条不长,运营机制不灵活,运营方式陈旧,服务环境差,经营领域狭窄,安于小打小闹有利即欢的问题。在物流业方面,市内的一些物流服务只能承担简单运输,缺少装卸、仓储、存货管理及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

3、发展不平衡。2007年,市政府了《*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巴府发[2007]18号),对*市主城区和恩阳、清江、兴文等3个组团城镇的各类商业网点、生活服务业发展都做了科学的规划,这对于完善我市城区市场服务体系、理顺流通管理职能、增强流通业的活力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市场网络建设和扩大农民消费重视不够,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发育不健全,商品流通网络相对薄弱,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从我市情况看:一是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我市188个乡镇中目前有近70%的乡镇没有集贸市场,许多乡镇特别是边远乡镇仍沿袭千年来逢单双日“赶集”或“赶场”的交易习惯进行商品交易,既阻塞交通又不安全。有60%以上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和生活资料不方便。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深入,过去国有商业、供销社在农村设立的商业网点已基本退出,加上现在到乡镇开连锁店的大型流通企业还不多,农民购入的消费品及农业生产资料95%以上来自流通方式落后的“夫妻店”、代销店、流动商贩和集市,农民很难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二是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由于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市场分散,商品运输等费用较之城市要高,农村流通企业资金周转较慢,综合成本普遍高于城市。三是农村商品监管工作薄弱。目前假冒伪劣农资及日用消费品大量流向农村,农村市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价格欺诈的事件时有发生。

4、资源挖掘不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旅游、房产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但由于这些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各种商业网点配套还不完善,新兴商业业态还没有很好的和旅游资源开发结合,如我市光雾山、诺水河景区各种商业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缺少上档次的餐厅、宾馆,对游客吸引力不强。

5、管理体制不顺。由于市场服务体系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门类多、范围广,管理职能分散在各部门,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政出多门,只强调部门和行业发展,没有把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大产业从全局高度进行指导,对于社会亟需发展的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和监督,如商业网点和市区集贸市场规划管理,物业服务管理,居民服务业管理等。缺乏币场调节、资金滚动发展的激励机制,难以从整体上制定统一的规划和发展政策,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6、政策引导不够。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要象发展工业一样重视,才能把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起来。二是政策引导不够。在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方面,缺乏政策引导,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还有待加大。

三、加快推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1、加快市场服务体系灾后重建。一是深化认识,把握机遇。一方面,我们既要增强危机意识,又要积极从危机中发掘机遇、把握机遇,一方面我们又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努力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工作。二是尊重科学,统筹推进。在灾后恢复重建和重大项目建设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科学制订规划、统筹推进建设,确保又好又快。三是加强协调,加快建设。要建立专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资金筹措、建设用地、环境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严格落实促进项目开工建设的相关政策,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加快建设。四是严格管理,严肃纪律。要严格质量管理,每个项目都切实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的规划、建设标准、设计方案和国家技术规范,力争把每一项工程都建设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2、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强力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按照“续建项目提前完工、新上项目提前开工、储备项目提前立项、前期工作提前完成”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目标,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加大统筹协调和要素保障力度,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做出积极的贡献。二是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今明两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重点建设村级店,切实扩大农家店覆盖面,2009年,全市新建和改造1000个农家店,其中直营店建设比例不低于50%,确保农家店基本覆盖全市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初步形成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农业生产资料、商务信息服务、村民生活服务的“六大”新型流通网络体系。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支持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生产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两个市级商贸物流园建设为龙头,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运输、仓储、装卸、分类、包装、加工、配送等一条龙服务,发展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物流体系。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技术改造投入,完善功能,培养人才,提高现代物流的组织及装备水平,促进传统运输、贸易服务业由经营型向综合物流服务型转变

4、加快启动乡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整合全市现有农产品流通、加工、仓储等资源,利用3—5年左右时间,各县(区)新建或改造一个上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户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省双示范工程),带动全市100个左右乡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初步形成通畅的农产品流通网络。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加强信息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和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物流配送等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

5、加快实施市场服务体系“十个一”工程。按照定位准确、布局合理、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城市区域商业中心,提升商圈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到2011年,各县(区)基本实现商贸“十个一”目标,即至少培育一个中心商圈(销售金额3-5亿元)、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一条餐饮娱乐夜市、一个商业示范社区、一批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家三星级宾馆、一家餐饮名店、一批星级农家乐,以满足区域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商业可持续发展。

6、加快制度、规划建设进程。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制度建设进程。一是建立规划的实施机制。根据《*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立年度跟踪监督制度、中期评估制度和终期检查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分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要与规划协调一致,市场服务体系的重要建设项目,应符合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和领域。各县(区)要尽快启动商业网点编制工作,充分考虑市场培育发展的规律性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全市的大局,按严格把关,谨慎布点。杜绝“先上车后买票”、“先建设再规划”,赶时间,追求短期效应的倾向。二是加快政策研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尽快研究出台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秩序。

四、加快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要健全组织领导。成立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市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市场服务体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要加快整体规划。对全市市场服务体系和商业网点情况进行普查和评估,聘请专家高起点编制市场服务体系发展总体规划,把服务半径做大,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二是进一步优化政策与服务环境。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搞好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巴府发[2009]17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好支持流通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流通业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切实抓好流通骨干项目的规划建设,搞好各类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增强流通发展后劲。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城市商贸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好列入国家鼓励类的商业用电、用水实行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

三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定市场主体,实行政府主导、法人治理、依法管理、扎口收费、部门支持,提高市场管理经营服务水平。同时把市场管理与城市管理相衔接,要成立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认真研究、彻底解决马路市场问题,促进市场的尽快形成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