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及以下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2 11:28:00
导语:专科及以下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专科以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我市今年专科毕业生的供求比例高达8.6∶1,中专生比例高达13:1,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每年又有近1500名专科以下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这项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探讨大学生特别是专科以下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对于促进我市毕业生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科以下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分析
我市专科以下毕业生就业“难”的整体现状是数量持续增多、就业率逐年降低、供求矛盾突出、企业用人与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综合分析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供与求不协调
2002年我市有1208名非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回生源地报到就业,2003年有1308名,2004年1367名,2005年在已经报到的687名毕业生中,专科及以下毕业生有561人,占81.6%。2005年高考中,我市又有2246人考取专科以下学历。自1999年国家实行扩招政策以来,经过六年时间,回乡就业的专科以下毕业生以每年8个百分点的比例增长。目前我市待就业的毕业生中,专科以下毕业生占67.5%。仅以8月18日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为例,在与会的688人中,具备专科以下学历的毕业生有536人,占78%,而企业为专科以下毕业生提供的职位只有41个,供求比例为19.5:1;在一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会计、电子商务等,比例更高达30:1,紧俏专业如机械设计、模具制造、日韩语等,比例却只有0.6:1。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与需求的严重不平衡,从而导致就业率也呈下降趋势。
(二)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失衡
随着我市机电、石材、黄金、钢铁、盐及盐化工、工艺品六大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的弱点也表现出来:劳动密集性企业多、高科技企业少;能源利用性企业多、产品精加工企业少;家族个体性企业多、规模效益式产业少,这种模式和岗位特点引发的现象就是企业待遇偏低,用人不迫切,“并发症”是“招不进、留不住、不会用”。尽管具备专科以下学历的毕业生还相对富余,但真正适应我市区域经济特点的专科专业人才却相对短缺,特别是机械制造与设计、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城市规划、环保、企业市场营销、投资、金融、计算机、日韩语、会计(审计、统计)、化工、建材等专业,通晓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复合型专科以下人才更是捉襟见肘。
(三)传统吸纳方式与新就业政策不匹配
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随着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改革,传统主渠道的吸纳能力逐渐下降,不可能大量吸收大学生特别是专科以下毕业生。2004年,我市共招考公务员20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5人(不含教育卫生),而2005年,全市招考公务员只有16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有17人(不含教育卫生),分别占当年毕业生数量的3.1%和2.2%,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这个数字还将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在我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及公务员招考中,大学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招考比例达到54%,许多单位明确规定必须具备大学学历,从而把专科以下毕业生拒之门外。与此同时,我市许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效益普遍不佳,本身沉积着大量的冗员,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每年需向社会排放相当数量的富余人员,并受传统用人观念的影响,宁可使用年龄学历老化的人员,也不愿接收新毕业生,对人才的认识和用人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新就业政策的实施,毕业生就业不再通过指令性安置,而是通过自主择业的方式,以人才市场为主渠道,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在我市每月18日举办的人才市场里,一场洽谈会达成就业意向的比例仅为5.8%,在对企业的调查中,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方式达到就业目的的仅占37%,这其中有毕业生自身因素,同时企业也存在问题。许多毕业生随意更改自己的就业选择,跳槽比例很高,结果给用人单位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企业对选择的毕业生也不敢放心使用,担心技术泄露,出现“我对企业不放心,企业对我更不放心”的现象。
(四)企业用人与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误区
用人单位抬高门槛用人已经成为企业挑选人才的通病。近年来,我市多数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基本满足、人才结构日趋合理、干部梯队基本形成的情况下,进人更慎重,要求也更高。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看重的是高学历人才,有时不仅挑专业和学历层次,还要挑学校,甚至挑性别。一些用人单位开始无节制地提高进人规格,盲目求高求大。如原来只需录用专科生的职业岗位,现在却上升到录用本科生甚至更高,专科以下毕业生一般要冠有“一到两年工作经验”的附加条件。许多用人单位认为“企业要招技术人员或管理干部,首先想到的是本科生”,“专科以下毕业生做管理人员很难胜任,做操作人员更难稳定”。这就显示了大专这个层次没有被用人单位定格,在使用上也没有留出相的空间,“不高不低”成为这个就业群体的代名词。
就业期望值过高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杠杆。由于专科中专毕业生本身的特色不够鲜明,与其他毕业生相比没有明显优势,是游离于本科生与技校、高职生之间的不稳定群体,学识水平普遍不如本科生高,技能操作水平又不如技校、高职生,首当其冲处于被动地位。但许多专科以下毕业生在观念上没有确定自己的位置,就业期望值过高,头脑中还存在当工人“低人一等”的观念,普遍缺乏吃苦和创业精神,宁可待业,也不愿从事比较艰苦的一线劳动。只愿到机关、不愿到企业,只愿到城区、不愿到条件艰苦的沿海、城镇、农村,片面强调工资、住房、养老医疗等待遇,忽视自身能力的定位,不注重能力的发挥,这种错误感觉,恰恰断了自己的就业之路,使用人单位无法选择。
二、解决专科以下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在我市,毕业生就业过程涉及到三个主体,即政府、企业与毕业生本人。针对我市专科以下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参与各方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统筹解决“难”,协调一致,才能使专科以下毕业生得到妥善安置。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制定优惠政策,完善人才市场
在我市,专科以下毕业生仍属稀缺资源,同时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采取的行为都需要进行宏观的管理与指导。
1.加强引导、完善优惠政策。要加强必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从事教育、农业技术、医疗卫生、扶贫开发等工作。对到基层单位和艰苦地区、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城里或原籍;需要人事服务的,由人才服务中心提供全面的免费服务;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政府偿还一定的数额;到基层、艰苦地区或行业的毕业生,可提前执行转正定级工资,高定1至2档工资标准。
——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可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对其中有贷款需求的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对于毕业生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可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服务,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
——对在基层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及其他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教育行业的,采取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
——对在基层、偏远艰苦地区或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符合职称评审条件,可适当予以照顾,简化评审过程,要与机关事业单位及大企业员工一视同仁。对他们当中从事科技工作的,在申请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时,可根据情况给予重视和支持。
2.树立典型、改变观念。树立一批在特殊岗位、偏远艰苦地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毕业生典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全市宣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介绍经验、推广办法,不但能改变企业厂长经理的人才理念,树立长远及大人才的新思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空间,还可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树立“只要有能力,在什么岗位都能够成材,都能有所作为”的择业观。
3.搞好服务、完善市场。加快网络建设步伐,实现信息共享、政策、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实现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网贯通,加快建设统一的、高质量的人才市场。发挥我市产业自身的优势,搞好人才对接,适时举办不同专业门类、针对不同用人单位参加的专科以下毕业生就业专场,重点在机械、盐业、黄金、养殖、石材及高新农业产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扩大就业位置的容余度,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4.创新体制、拓展思路。
——建立企业、大学与有关机构的合作体制,开展培训活动。针对我市产业特点,聘请专家、明白人开设与就业相关的特别讲座及辅导。
——尝试走“毕业生先进工厂实习后在工厂就业”之路,探索建立毕业生见习基地,弥补无工作经验的缺陷。针对专科以下毕业生不稳定,同时作为技术人员又缺乏实际工作经历的问题,为增强专科以下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能力,可联系部分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见习和就业培训,让毕业生先进工厂实习,既能尽快适应社会,熟悉企业文化,又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企业对毕业生也有初步的了解,表现优良的毕业生就容易被企业所接受。
(二)企业:更新观念,加强储备,提高待遇
1.要改变对专科以下人才的观念。进一步消除用人上对专科以下毕业生的误区,充分认识这部分人才优势,打破家族、个体、传统的旧观念,学会做伯乐,要不局一格使用人才,为毕业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借鉴登海种业对人才无障碍的做法,实行人才聘任和淘汰机制,只要有能力,只要是人才,都可以为之提供适合的岗位,提供尽可能的资金、待遇等条件施展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
2.要加强人才储备,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目前我市许多企业面临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与周遍地区及国内知名企业竞争力不够,无法与国际接轨。对企业来讲,抓紧有利时机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合理置换冗员,让出更多职位接纳毕业生,以搭建合理的梯形人才结构。推广大华水产的金字塔型人才构建模式,既具备一定数量、待遇优厚的高层次人才,有适合的中级管理技术人才,又有大量的基础应用和后备人才,这种模式不但能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力量,起到双重效力。
3.要进一步改善专科以下毕业生的工作待遇及环境。严格按照《劳动法》落实相关待遇,做到拴心留人,在工作中大胆提拔使用,对于这部分人才中成绩优秀的,要敢于打破常规,破格使用,切实做到“好用人、敢用人、用好人”,增强企业的长期行为,象日进、鲁达机械那样,对人才实行超常规、跨越式使用机制,对有能力的人才,不管学历、不分资历,敢于使用,委以重要岗位、重要职位,实现人才能力的跳跃式促动,在压担子加责任的同时,注重提供优厚待遇,对住房、户口、子女入学、养老医疗等提供保障,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切实做到能者进、弱者退。这种激励方式不但能促动人才能力的发挥,真正实现的是栓心留人,让人才唯我所用。
(三)毕业生: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1.提高素质、明确就业方向。目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较量。专科以下毕业生就业变被动为主动,就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学会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和水平,寻求合适的机会,继续深造,为更好的适应需要提供机会。在工作求职中要“忠诚”,做到让用人单位放心,要有“不放弃”的精神,了解自己的优劣,对工作要有一种单纯和执着的追求,关注的是能够在工作中学到什么、能够有怎样的发展,不要苛求一些外在的东西。
2.转变观念、认清就业形势。专科以下毕业生就业难,但转变观念并不难,尽管不利因素很多,但并非没有亮点。传统的就业渠道变窄了,但随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对毕业生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大企业已经人才济济,但中小企业还求才若渴。要改变只能当干部,只能去大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观念,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就业观。要既能当干部又能当工人,既可在大企业就业又可在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既可当固定工也可当合同工。从陈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主动学习和掌握择业技巧,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使自己处于主动状态。
专科以下毕业生是人才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特色的毕业生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措施,通过积极引导与合作,专科以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定能呈现新的可喜局面。
- 上一篇:民族声乐演唱风格论文
- 下一篇:佛教音乐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