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双孢蘑菇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12-21 05:29:00
导语:县双孢蘑菇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年,我们按照“银(木)耳保品牌,香菇上规模,蘑菇作补充”的食用菌发展战略,狠抓了以稻田、大棚、菇房层架等形式的双孢蘑菇种植示范与推广,全县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平均亩收入4000-4500元左右,实现新增产值350—400万元。
一、发展现状
(一)规模不断扩大。民胜、广纳、铁佛、三合等九个乡镇共47个村种植面积达800亩。在露地、大棚、菇房层架式三种栽植方式中,建大棚150余个面积32.2亩,建永久性菇房2个,面积520平方米,露地种植650余亩。
(二)品质更加优良。由于菌种的选育与提纯度高,种植方式规范化,加之其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草料、牛粪、油枯等,在种植、生产中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保证了产品的无公害化,使菇达到了色泽白净、肉质细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三)效益明显提高。今年种植的蘑菇出菇率均达到100%。民胜镇方山村相当一批种菇户20*年九月底至十月初即大量产菇,收益十分可观。四社李文森种菇0.5亩,9月30日开始采菇,目前已产菇1300斤,收入4500多元。其它乡镇虽不具备方山村的区位优势,但按双孢蘑菇至明年5月中下旬的生产和出菇周期及产出(亩产4000—6000斤,均价2—2.5元/斤)看,种菇的经济效益远比粮食生产要高得多。
二、主要措施
(一)、在机制上创新。种菇农户与企业联姻,依靠企业的技术、管理、销售网络和部分资金,按“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公司与专业村,专业村与农户签定生产销售合同,解决了生产技术不到位和鲜菇回收难的问题,打消了农户的顾虑。
(二)、在管理上创新。一是成立以局长李大才同志为组长的蘑菇生产领导小组,全局职工包片驻乡驻村进行规划、指导。二是积极争取将双孢蘑菇生产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加大发展力度;三是县人民政府召开了九个基地乡镇党委书记会议,增强了基地乡种菇的信心。
(三)、在服务上创新。编写《双孢蘑菇生产技术专刊》2500余份,菇农人手一份。县科技局干部职工深入所联系片区和乡镇,走村入户,帮他们算对比帐,制定规划,搭棚,堆料。对特困农户实行“一帮一”,补助部分资金和薄膜、遮阳网等材料。富康菌业科技发展中心采取垫支菌种款、向基地乡派驻专业技术员、每个村设1—2个收购点等方式支持发展。
(四)、在模式上创新。采取了以露地为主,大棚、菇房层架为辅的种植方式。大棚、菇房解决了冬季温度低出菇少的问题,保证任何时候都有鲜菇上市。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乡镇对县委、政府食用菌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对“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认识不够,对蘑菇的外销行情了解甚少,不能及时地将政府职能转变到抓发展、抓服务、抓农民增收上来。
(二)尽管种菇面积由去年的100多亩上升到今年的800亩,但从全县经济大格局去看,其规模还不能满足企业收购及市场的需要。
(三)部分农户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技术操作随意,管理粗放,导致效益低下。
(四)有些农户怀疑企业不能正常回收产品,不按协议交售产品,不愿意抵扣菌种原辅材料垫支款,履约意识淡薄。
四、对策建议
(一)必须在宣传发动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和县委、政府关于双孢蘑菇生产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各涉农部门、乡村社三级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要作好宣传发动,以增强广大农户的种菇积极性和认识能力。
(二)必须在扩大规模上下功夫。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目前,我县双孢蘑菇种植面积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接受能力,还有大部份乡镇没有种植,市场缺口还很大。
(三)必须在规范化种植上下功夫。富康菌业科技中心、县科技局和相关部门在规范化种植上应加大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力度,减少因不规范而带来的低产与减产。
(四)必须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对“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及时改进,公司与农户树立诚信意识、履约意识、法律意识,以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增收致富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 上一篇:经贸局普法规划发展计划
- 下一篇:民政局宣传教育发展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