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思考

时间:2022-12-21 05:12:00

导语: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思考

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是涉及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通过采取削减单位预算、控制行政成本等厉行节约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党政机关奢侈浪费行为的滋长,但由于多种深层次原因,奢侈浪费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需要深度审视、深入剖析、深化治理。

一、奢侈浪费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对党政机关和“一把手”支配财权管制措施的逐步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奢侈浪费的行为不再明目张胆,而是以所谓“合乎情理”的方式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铺张浪费现象。一是接待型铺张浪费。即上级来客搞趋车接送、取“包包烟”、送“土特产”,甚至包揽食宿,以及接待中客少主人多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二是年节型铺张浪费。突出表现在元旦、春节,对上对下普发明信片,单位内部、单位与单位之间,甚至单位科室之间相互吃请、拜年拜节,目前已显现高消费、娱乐化的苗头。三是福利型铺张浪费。单位直接给职工发实物,或职工以工作加班、突击任务、出差办事、购置办公耗材、生活接待等之名报销费用,甚至私设“小金库”给职工发福利。四是享受型铺张浪费。一些单位尤其是新任“一把手”,以改善工作条件和办公环境为由,对换车子、装房子表现“活跃”,领导干部办公室面积存在超标,公车私用、私驾公车现象时有发生。五是形象型铺张浪费。在公益建设、房屋维修中盲目追求上规模、上档次,以及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成本增加、资金浪费。

二、开展厉行节约的难点

由于诸多原因,党政机关奢侈浪费行为呈现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的特点,给开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工作带来难度。一是认识层面的误区。经费少、权利“小”的单位,把厉行节约视为“多此一举”,接待任务重的单位把厉行节约、削减开支视为“不切实际”,一些党员干部把收一包烟、吃一顿饭视为“生活小节”,对控制、削减、降低行政成本性支出消极对待,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基础不牢固。二是行为层面的贯性。上级来客、单位团年、领导任职、工作协调等,请吃请喝的传统陋习难以破除,“不请过不去、不请成不了事”的思想让请(陪)吃喝成为“被迫的主动”,生活接待开支已成为一些单位的“刚性支出”。单位职工长期习惯于单位“发钱发物”的“传统”,“为职工谋福利、让职工得实惠”成为单位和主要领导不得不做的“好事”。三是需求层面的漏洞。推进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使一些财力薄弱、历史包袱沉重的地方,在民生、稳定、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执纪执法、办事服务的装备需求都较过去大,国家对基层项目、资金的巨大投入,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加快地方发展的同时,也增大一些地方和部门透支资金、奢侈浪费的空间。四是监督层面的缺失,厉行节约涉及的单位和领域广泛,公款大吃大喝、变相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奢侈浪费现象以更加变通、隐蔽的方式出现,违纪问题不易发现,错误性质不易认定,增大了日常监督和查处的成本和难度,一些执纪执法部门也因此“得过且过”,无形中助长了一些单位公款奢侈浪费行为。

三、深化治理整顿的对策措施

根据党政机关奢侈浪费的特点和开展厉行节约的难点,必须强化管制措施,有针对性地深化治理。一要强化“一把手”的领导责任。将中央、省市厉行节约、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和改进公务接待等相关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民主生活会和党政一把手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从严追责。二要强化有效的监督约束手段。进一步完善制度,划定红线、确定底线,推行单位预算公示制度,加强对单位经费预算执行,以及经费支出的日常监管,加重违纪典型的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力度,加强单位财务公开、单位内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确保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落实到位。三要强化勤俭节约氛围的形成。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增强厉行节约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加大对铺张浪费典型的曝光力度,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娱乐方式,积极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四要强化厉行节约的奖惩措施。严格执行公务人员津补贴制度,杜绝一切不合理收费,斩断单位违规福利、奖金的资金链条。严格预算控制,对超经费预算或公务支出超标准的部分,可等额扣减单位预算或加倍处罚,同时对那些成本控制得好的单位和勤俭节约的先进个人要给予奖励,把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真正引向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