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08 02:25:00

导语: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的调研报告

授予地方荣誉称号,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十四款规定: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地方荣誉称号。但由于法律对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称号的范围、程序没有具体规定,加之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此重视不够,因此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行使授予地方荣誉称号职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地方人大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随着地方人大工作的不断加强,授予地方荣誉称号工作被摆上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一、授予地方荣誉称号是地方人大充分行使职权的需要,是地方人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方组织法》第44条明确规定,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职权。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一项活动。目前,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没有能够充分地行使授予荣誉称号这一职权,主要是认识上没有到位。有少数同志认为,地方人大把监督工作搞好了就行了,授不授予荣誉称号无关大局,存有无所谓的思想;也有的同志把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称号与党委、政府的表彰混为一谈,认为授予地方荣誉称号是党政部门的事,人大没有必要与党委、政府“争权”;有的则把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称号作为行使决定权的一项内容,混淆了决定权与授予荣誉权的界限,等等。这些错误认识导致了一些地区的人大常委会对授予地方荣誉称号重视不够,以致产生了法律虚置的现象。

授予地方荣誉称号,这是人大常委会依法全面行使职权的需要。地方人大授予荣誉称号的对象主要是在本行政区域内某个行业、某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或在某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等。人大常委会授予的荣誉称号一般都是以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出现的,与党政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相比,具有法定的效力。决定一经作出,即得到公众的认可,享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且非经人大常委会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更改或取消。这是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称号的显著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党政部门授予荣誉称号的显著标志,人大常委会行使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的职权,与党委、政府不存在“争权”和“分权”的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称号,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当依法办事,否则就是失职。

授予地方荣誉称号,是人大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称号,体现了人民的意愿,能够使表彰的先进典型具有明确的法定地位,推动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到两个文明建设中,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对象应当是在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域起表率作用的单位或个人,因而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人大通过授予荣誉称号,可以引导社会公众向他们学习,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应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积极行使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的职权,努力克服怕麻烦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消极思想,地方人大常委会要结合本行政区域内的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用改革的眼光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及时发现和表彰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在认真履行职责中为促进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开拓和创新,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认真把握“地方荣誉称号”的特点,科学确定“地方荣誉称号”

人大常委会授予的荣誉称号,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经过法定程序产生的,具有社会认同性和法定性的统一,从“荣誉称号”授予的对象看,既有个人,也有集体,从“荣誉称号”的名称看,既有统一的,如“人民奖章”等,也有单项的,如“人民满意的法官”等。具体地讲,有以下特点:

一是法律性。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地方荣誉称号,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一项活动。地方荣誉称号,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法定的程序产生的,一般都是以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出现,决定一经作出即有法律效力。因此,也可以这么理解,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的荣誉称号,是当地最高级别的奖赏,决不能把它等同于甚至混同于一般荣誉称号。有的地方把“荣誉市民”作为地方人大授予的荣誉称号,我们认为这有些欠妥,接纳一个人为本地的市民,只要当地最高行政首长认可即可,如果还要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认定,容易混肴人大常委会与地方政府的职能。另外,作为“市民”,其要求是低层次的,而作为地方最高荣誉,其要求是多方面的,也是更高层次的,如果让人大常委会把“荣誉市民”作为地方荣誉称号来授予,则会影响授荣活动的质量。

二是人民性。地方荣誉称号由人大常委会授予,恰是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愿望,而不个别人的意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授予的地方荣誉称号,便是根据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作出决定的,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行使国家权力。在决定授予地方荣誉称号中,所采取的广泛征求意见、民主测评,然后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据大多数群众的意见进行判断的做法,使地方的荣誉称号的更符合人民的意愿。

三是程序性。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地方荣誉称号,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地方的荣誉称号必须严格遵循程序的规定,大体经过提出议案、调查、评议、审议、决定、复查等几个步骤,程序性非常明显。近年来,不少地方相继制订了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的办法的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荣誉称号的程序。但从总体上看,地方人大常委会授荣程序没有、也难以作统一的规定,因此,要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各地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对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的范围、程序以及被授予者的政治和经济待遇等有关问题,在法律上作出明确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地方人大常委会不能坐等法律的完备,而应当边实践,边总结,可先行制定条例、规定等地方性法规,使这项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是时效性。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地方荣誉称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地方人大常委会既可代表人民的愿望决定授予地方荣誉称号,也可根据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决定取消这个荣誉称号。当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地方人大常委会授予的荣誉称号有时效限制,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授荣工作,更需要依法谨慎进行,切实赋予它相当的内涵,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地位。人大常委会要通过跟踪、回访等方式加强监督,使之保持先进与优秀。对极少数丧失先进性,侵犯社会权益,不符合荣誉称号的有关人员,也应及时撤销其荣誉称号,以维护人大的权威与尊严。

三、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授荣工作顺利进行

2003年12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的办法》,《办法》规定“授予荣誉称号,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经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于今年组织开展“授予地方荣誉称号”活动。为使这项活动顺利进行,市人大常委会注意抓了以下工作。

一科学界定授荣对象。在实践中,市人大常委会注意体现一个“优”字,把真正体现“三个代表”思想、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人物和先进单位选进来,切忌鱼目混珠;把握一个“精”字,即授予荣誉称号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忌过多过滥;贯彻一个“分”字,对先进典型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主流,切忌求全责备;突出一个“监”字,即对被授予荣誉称号者,人大常委会要加强监督,使之保持先进性,对极少数丧失先进性的,人大常委会将及时取消其荣誉称号。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地方荣誉称号”的对象为:近年来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本行政区域内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赞誉的先进个人,包括特邀、特聘和不在本行政区域为*市的建设事业作出特殊贡献者。明确规定地方荣誉称号为“*市人民奖章”,同时明确本次活动授予“*市人民奖章”总数不超过10个。

二是明确具体要求。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评选:(一)在发展一、二、三产业中取得突出效益,同时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二)为本市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对我市社会事业热情捐赠或赞助,产生重大效益和影响。(三)在重大发明创造、科技推广应用或者重要科研成果中作出杰出贡献,产生显著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四)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事业发展中,有重大建树。(五)在城市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农村城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六)在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威胁时,见义勇为,舍生忘死,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出重大贡献。(七)在推进民主法制、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中作出突出贡献。(八)在国内外为我市赢得荣誉和创造利益,成绩卓著,有较高声望。(九)有其他卓著功绩。

在具体掌握上:一是推荐人选要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依法办事,群众公认,个人形象好。二是60%左右为经济战线的人选,同时要有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建设等其他方面的人选。三是对企业负责人,既要强调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2004年和2005年平均纳税不低于1000万元。对纳税虽未达到1000万元,但确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且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也可参加评选。四是外来投资者一次性投资1000万美元或1亿元人民币以上、累计投资3000万美元或3亿元人民币以上,所投企业或项目已经投产。五是捐赠或赞助200万元以上者。

三是严格规范程序。在推荐的方法上明确:市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各镇,市级机关各部门(含垂直管理部门),各人民团体,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市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均可提出推荐名单(附详细事迹),经初评、公示后,由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决定。在具体程序上明确:推荐名单(含主要事迹、成就和贡献的材料)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进行审核,主任会议讨论确定初步人选。初步人选确定后,与“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并对初步人选主要事迹进一步调查核实,向市委汇报初步名单,市委原则同意后向全市公示,同时通过市人大代表进行民意调查,广泛听取意见,组织本市内各级人大代表投票测评,在此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确定正式候选人,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表决通过,作出“授荣”决定。最后,召开表彰大会,宣布授予荣誉称号决定,颁发证书、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