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2-08 09:09:00
导语: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疗难”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更是重点优抚对象面前的“拦路虎”。由于大多数重点优抚对象年老多病,经济上缺乏“造血”功能,“医疗难”对他们就显得更为突出。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日益迫切的热点问题。
2*年,*市在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偿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的做法是:
一、建立重点优抚对象门诊优惠制度。在市级医院、镇卫生院定点设立优抚门诊,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三免两减三优先”,即免挂号费、诊疗费、注射费,住院床位费、手术费减30%,优先挂号、治疗、取药。
二、实行“双投双报”政策。重点优抚对象既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市政府又为他们在人寿保险公司*支公司办理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投保费200元(个人自付50元,镇财政补助50元、市财政补助100元。2006年开始由200元提高到300元,个人自付50元,镇财政补助50元,市财政补助200元)。投保后,重点优抚对象住院,既享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方面的理赔,又享受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保险理赔。这样,5000元以下的医疗费最高可报100%(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保险报8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5000元以下部分最高可报20%);超出5000元以上部分再由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给予大病风险分段理赔。
三、对患慢性病、长年吃药不需住院的重点优抚对象,市财政每年拿28万元临救费,给他们临时救济。
在建立以上医疗保障制度后,*市重点优抚对象门诊看病有优惠,住院医疗有高额理赔,慢性病有救济,大病、重病有救助。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以往“小病硬捱、慢性病久拖、大病不敢住院”的后顾之忧,有效地避免了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年*市共有3164名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双投保”(占不享受公费医疗的重点优抚对象总数的80%),共投保费727720元(优抚对象住院医疗保险632800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94920元)。全年共有353名重点优抚对象得到“双理赔”,占投保总人数的11%,其中优抚赔付金额613835元,占优抚投保总额的9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赔付88637.35元,占农保投保总额的93.4%。
*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制度还存在一些隐患: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某些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有弱化倾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医疗机构对门诊优惠政策的落实有打折扣的现象,个别医院甚至有“过度医疗”现象,如小病大医、高价药、滥用药和超标用药等,使部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用药超出理赔范围。个别重点优抚对象片面认为医保能报销,于是要求医院超范围用药,最后加重了自身的负担。
二、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的比例比较高,使承保的保险公司很难有利可图,制约了“双投双报”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重点优抚对象大多数年老体弱,很多在战争年代负过伤,艰苦的战斗经历使部分优抚对象落下了病根。因此他们住院医疗的比率往往是很高的。保险公司起初从爱心的角度承担了赔付额较高的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保险业务,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公司毕竟是以效益为前提的,如果该业务长期效益低下甚至亏损,势必影响“双投双报”政策的可持续实施。
为保证上述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实施,需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大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的资金投入。1、加大优抚门诊经费的投入,实行医院免单、政府买单。调动医院实施门诊优惠政策的积极性,同时要制定有效的措施,确保这一政策的长效实施。2、加大对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保险金额的投入。将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赔付风险纳入政府财政体系,确保承担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保险的保险公司不赔且有一定的利可图。
二、在加强医疗机构行风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执法检查,防止小病大医等“过渡医疗”现象发生。
三、各级要加强对医保理赔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优抚对象懂得住院要用医保药,不用或少用自费药,有效维护广大优抚对象的切身利益。
- 上一篇:农村弱势群体的调查报告
- 下一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