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弱势群体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08 09:08:00
导语:农村弱势群体的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农村贫困群体的基本状况
20*年底,全市年人均收入1100元以下的贫困户9292户,贫困人口16478人,占农村总人口1.74%,五保老人1981名。而20*年底,全市年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户2175户,贫困人口5268人,五保老人1720名。当前农村贫困群体规模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贫困程度也日益加深,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
二、贫困原因分析
我市农村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在通东片和其他部分原经济不发达乡镇。在贫困总户中因劳动能力差,缺少技术、缺少资金、缺少门路致贫的占35.9%,因养殖种植业观念淡薄致贫的占13.4%,因高龄病残致贫返贫占39.2%,因天灾人祸致贫占3%,因其它原因致贫的占8.5%。通过生产扶贫能扶起来的占46%,扶不起来的占54%。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三缺”“三无”致贫。这是主要原因。贫困户大部分是纯农户,他们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里的“一熟粮食一熟棉”,由于粮棉价格偏低,加之靠天吃饭,自然收入非常有限。刘桥镇苏池村五组沈正才一家六口,四代同堂,有3个劳力,种6亩地,去年上熟种蚕豆、小麦、油菜收入2400元,成本426元,纯收入1974元;秋熟种水稻、棉花、黄豆等收入3515元,成本1820元,纯收入1695元,合计收入5915元,成本2246元,纯收入3669元,人均纯收入612元。另外还要供养小孩子上学,维持生活的主要来源靠耥螺丝卖钱和政府照顾。还有一种主要是“三无”对象,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经济头脑的群体,主要集中为残疾人。现在全市共有残疾人4万多人,其中“三无”残疾人近一成。
2、看病难看病贵。平潮镇沈川村12组赵云飞,31岁,全家父母、祖母、妻子和女儿6口人,本人有手艺,年收入2万多元,父亲做小工,妻子在南通某服装厂上班,住三上三下楼房。20*年检查患尿毒症,每周两次血透,每月花医药费5000多元,换肾需40多万元,镇村组织群众捐款2万多元,政府也多次进行救助,但杯水车薪,现已处于无钱治病的状态,一个原本幸福的小康家庭因病致贫。目前,全市在册患白血病、尿毒症和肝移植的重症病人有260多人,患其他各种癌症病人5000多人(市抗癌协会提供),这些人群有近60%都陷于因病致贫,因病无钱看病的恶性循环。调查显示,多数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是残疾或有重病,家庭负担重,劳动能力差。
3、上学贵。骑岸镇张沙村11组张圣锐,全家三口人,今年65岁,妻子61岁,40岁结婚生子,种3亩地。他女儿现在在南通上大学三年级。尽管其家庭已被列入农村低保范围,但这仅能解决其基本生活,女儿上学高昂的费用却未能解决,仍然生活在贫困线内。
4、因懒致贫。有部分人目光短浅,看看左邻右舍同自己“桌子板凳一般高”,觉得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饭有得吃,衣有得穿,米酒有得喝就行;还有的种植、养殖观念淡薄,觉得种田收入少,效益差,没出息,但自己又怕吃苦,怕担风险,安于现状;还有的坐等照顾的思想十分严重。三余镇河东村26组的季荣荣今年才三十出头,身强力壮,好吃懒做,他种的田只收别人家的三分之一,粮不够吃,钱不够花,生活的出路死盯在政府救济上。
三、建议与对策。
1、对于“三缺”贫困家庭,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结对帮扶、政府引导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给予低额无息代款、免费为其进行就业培训等开发式扶贫方式,增强其“造血”功能,从而使他们解决无资金、无项目、无技术、就业无门等问题,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对于“三无”贫困家庭,我们认为只能通过临时救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进行“输血”,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2、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因病致贫的问题,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根据市情,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增加财政的投入,适度提高筹资标准,扩大补偿范围,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特别是对农村困难群众,要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减免其个人缴纳费用等,从而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惠及于民,在缓解因病致贫问题上起到基础性作用。另外还要发动社会力量,尤其是发动企业家等先富群体尽社会责任,发挥慈善会等社会公益组织作用,对重症病人家庭进行资金扶持。
3、要解决上学贵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对扶贫济学工作的共识。要更好地依靠工、青、妇及关工委等群众团体,在全社会广泛动员、发动和组织更多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捐助活动,努力使扶贫济学、扶贫济困活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4、对因懒致贫的群体,要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他们的思想转变。
5、政府要尽到责任,在城乡统筹中发挥作用。一要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这道“安全网”,保障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二要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增加床位,使逐年都会因丧失劳动能力而新增的“三无”老人都能及时得到“五保”供养,巩固应保尽保成果。三要增加民政事业经费投入,尤其是要增加临时救济经费、重症家庭补助专项经费、精神病人救助经费等,从而能够在资金对贫困家庭进行有效的救助。
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快,财政的盘子也比较大,但可用财力却很有限,用钱的方面又非常多。*不属于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因此加大投入却感到力不从心。去年*多方争取到省关爱工程120万元资金,用这笔钱和配套资金,对三所农村敬老院进行易地重建,2所敬老院扩建,共新增床位300张,改造200张。因此建议能够将*列入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市行列,使*能够有更多的财政投入到社会福利事业。
- 上一篇: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 下一篇: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