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07 02:24:00
导语:出口退税政策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去年年底,国家出台了酝酿已久的出口退税改革方案,方案的出台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这充分体现了税率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市场主体决策所起到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杠杆作用。
*近几年的开放型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外贸易更是势头迅猛,去年我市的进出口总额为73.5亿美元,其中出口为32.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高达216.3%,出口依存度也在96.6%,已大大高于国家的60.3%和31.1%。在国际上外贸依存度往往被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城市是否是从事外向型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城市而言,外贸依存度越高,城市国际化程度也越高,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紧密,对经济的拉动力也越高。
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自2004年1月1日已正式实施,*作为外向度如此高的地区,出口退税改革对全市经济发展、地方财力和企业经营到底已经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应对冲击、化解矛盾,争取既能充分利用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和实惠,又能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新出口退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出口退税即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进行退税。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有关规定将出口货物在出口前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退还给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的目的在于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保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是国际通行做法,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按照WTO要求,WTO各成员国都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确定恰当的出口退税水平。我国从1985年起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这一政策实行近20年来,对推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推动出口增长,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发挥了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现行的出口退税机制在促进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且日积月累问题愈益严重:第一,出口退税数额超出了中央财政承受能力,中央财政日益不堪重负。第二,出口退税滞后导致企业资金占压严重,增加了企业的支付成本和经营风险。第三,比较高的退税率也驱动一些企业为追求为数可观的出口退税而盲目扩大出口规模,包括相当多的资源性产品出口企业也盲目扩大出口规模,甚至有的企业为骗税而出口。从表面上看,退税滞后问题是中央财政的承受能力问题,但实际上也是出口退税机制不合理,与外贸经营体制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结果。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与税收分享机制基本是一致的,凡是增值税作为中央税的国家,出口退税一般都由中央财政负担;增值税作为共享税的国家,通常先从增值税中扣除出口退税,剩余的部分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我国目前征收的增值税是中央税,但实际上与地方有75:25分成,但出口退税则完全由中央承担,显然税收的利益分享和责任负担不对称。面对这一情况,理顺税利关系,建立共同承担机制,实现利益与责任的一致,对于解决以上问题,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出口退税的共同管理,打击出口骗税,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外贸和经济健康规范发展都十分亟需。
此外,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压力也使出口退税必须做出积极的调整。多年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要求的压力,因此,降低出口退税率也被认为是采用非汇率手段调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手段。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这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力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推动外贸体制改革;欠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负担,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解决。特别要注意两点:第一,这次降低出口退税率是区别不同产品的,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甚至取消退税。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实际上也是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于调整出口贸易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至关重要。第二,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的退税机制,地方政府要承担超过退税基数部分的25%的退税。这一机制的建立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出口效益,促进外贸企业深化改革,消除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隐患,财政的隐患,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加强退税管理和规范发展进出口贸易,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次调整是总税率水平降低,是结构性的调整,是规范性的调整,是着眼于新的科学机制建立的调整。
二、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对我市的影响
1、加快了退税进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此次退税政策调整对出口企业最为有利的是,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并不再形成新的拖欠。新政策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原则,加快了出口退税进度,从而加快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我市至2003年底累计欠退税额高达6.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8亿元,自营生产企业0.9亿元,外贸企业2.5亿元。今年以来,国家加快了陈欠税款的退付速度,至5月底,我市企业已拿到陈欠税款5.18亿元,尚欠陈税款1.*亿元,预计这部分也将在6月份退完。同时,对于今年发生的出口应退税,国税部门打破常规,采取主动措施,积极改进退税申报方式,极力压缩退税周期,退税间隔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截至5月底,全市今年新出口部分已拿到出口退税额6546万元。在当前严格控制信贷规模情况下,欠退税的足额到位及新发生的出口退税不欠对出口企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减弱了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2、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使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毫无疑问,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后,出口企业的成本肯定会增加。如果是出口型企业,它的税务成本从增值税的角度讲,增加大约是增值额的4%,具体多少,要看使用的国内材料和零部件多少,国内增值额是多少。从贸易方式看,退税率下调影响最大的是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国内采购。另外,还会影响到出口企业上游的供应商的利润和下游的销售环节,具体影响多大要看企业在货物的供应流转里的分量有多重。
3、对照出口退税率税目,我市多数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下降。
从目前我市外贸出口的产品结构来看,在这次出口退税率结构性调整的产品范围中,保持高税率和大幅下调的资源
性产品对我市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下降4%和2%的产品则涉及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产品涉及我市一大批纺织服装
企业、机电企业、化工原料企业等,其中既有内资企业,也有外商投资企业。一些企业的出口利润率本来就不高,下调出口退税率将使其出口利润率更低。如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2003年出口额为3.4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0.6%,出口退税率下调4个百分点,则该类产品出口企业将减利1.15亿元人民币。再如我市大量的IT产品,尽管绝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加工贸易形式,但具体分析主要是进料加工(2003年全市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的86%,其中进料加工出口占85%,来料加工出口占1%),而此次退税政策只对来料加工实行不征不退政策,而对进料加工则采取免抵退的办法,对国内增值部分是要进行征税的,此次退税率调整,IT产品普遍降低4个百分点,因此,这对我市IT行业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4、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外贸公司的冲击比外商投资企业、自营生产企业更大些。
此次税率调整将鼓励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除了和同行竞争,外贸公司还要和生产企业竞争。生产企业的利润包括生产利润和出口利润,而专业外贸公司只有销售利润这一块。因此,对利润率本身就低的外贸公司而言,出口退税率降低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据外贸集团测算纺织品每出口一美元使成本上升0.32元,这使一些公司不得不放弃一些业务。另外由于担心地方政府会对外地采购采取遏制措施,不少外贸公司存在观望态度。今年前四月我市外贸出口的困难已初露端倪,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发显现。同时随着我国外贸经营门槛大幅降低,新的《外贸法》(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已允许自然人经营外贸进出口业务,这样外贸公司面临的竞争将更加剧烈。
5、对招商引资特别是吸收外国资本的速度有所影响。
由于大部分外资企业产品主要是外销出口,那么外资在选择进入地时必然要考虑其成本因素,而出口退税政策将会成为其主要考虑因素。另外,还有一部分外商投资者在前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未考虑出口退税率降低的因素,因此部分项目可能要重新进行评估,客观上影响投资的进度及规模。
6、对地方财政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退税机制改革方案,地方财政要负担超基数的25%,而以前则全由中央财政负担,因此对于出口增长比较快的地区,这会增加地方财政的负担。据财政部门测算,按照目前我市的出口速度,新的退税政策影响我市今年一般预算收入4亿元左右。同时,由于出口货物税收和财政负担地区间的不平衡性,执行这种退税政策实事上形成了一种由货源地向出口地的财政支出上的转嫁,造成外贸收购外地产品出口越多的地区,地方财政的退税负担越重,因此对于专业外贸公司收购外地产品出口,这对我市财政是肯定不利的,因为这些产品的增值税由外地征收,而我市却要负担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
三、鼓励出口还是否有意义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除加速企业周转资金外,对企业和地方财力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那么继续鼓励出口还是否有意义呢?对这个问题,已有好多地方提出了质疑,认为是多出口多吃亏,甚至有的地方已有了抑制出口的倾向。我们认为这要因地制宜,对于口岸城市,因为收购外地产品较多,新政策下会发生异地采购时增值税交在外地,而出口时超基数部分退税由口岸地财政负担的情况,这会导致地方利益的不均衡,影响那些地方对出口的支持,对于我们*,政府还是应该要坚定不移地支持、鼓励出口,理由是:
(一)从企业层面看,企业要发展,仍需扩大出口。(1)尽管退税率降低后,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但是否面临洗牌,应该还没有到如此严重的程度。过去十几年,外贸出口企业经历过退税率从高到低,又从低到高的变迁,我市的外贸出口还是一直在增长,这次退税率再次降低,虽然阵痛,但大多数企业应该能够化解。(2)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还将长期存在,转为内销也不容易。对于某些产品,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要远远高于国际市场;另外,许多外贸企业出口到国际市场的产品,如纺织服装、鞋类产品等都是适应特定市场需要的,一旦转移到国内不一定有市场。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仍会千方百计扩大出口。(3)对企业来说,退税率降低只是影响其成本的一个方面,实际上,现在我市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逐步上升,比如工资、地价及环保等,企业的惟一出路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
(二)从政府层面看,财政归根结底来源于经济的发展,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地方要比原来多承担超基数部分的25%,而还要考虑到另外一方面:政府财政来源于税收,而税收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企业实现产品和劳动的销售。出口不仅实现了最终产品的销售,也使最终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原材料、劳动得以实现,使各个环节中的税收得以实现。因此只要企业在*生产、出口,一般来说我市征得的相关环节的地方税收还是多于要负担的出口退税额的,只是在量上比以前年份少了一部分。至于外购原材料,今日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你不可能使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放在*进行,企业肯定会考虑比较成本,我市生产企业有向外地采购原材料的,也有外地企业来采购我市原材料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狭隘的“税源经济”观念出发,减少或不重视对出口的鼓励和扶持,必然会有一批出口企业面临困境或另寻他地发展,而如果在这样的关键时期,重视出口工作,则会引来群凤集聚;另外如果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一段时间过后还是会影响地方经济,从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如果企业得到好的发展,日后的地方财力也必然增加。(2)对于外贸公司,如果收购外地产品越多,则我市地方财政损失越多,目前我市外贸公司出口产品中外购产品与本地产品的比率为1:1,此比率较高,对我市财政不利,但是如果我们一下子限制外贸公司收购外地产品,这首先有与中央政策不符的嫌疑,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大多数专业外贸公司的打击太大,可能使之无所适从,因此当前尚不宜采取抑制外地产品收购措施,只能立足于外贸公司自身改革(包括积极推行制等)及政府引导多收购本地产品。只有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渡过难关,才有可能为日后的我市的财政作出贡献。况且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总额上我市外贸公司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例不算太高,2003年为4.78%,2004年1-4月为3.45%;另外,我市还有不少产品是通过外地外贸公司收购出口的(主要是大米、部分化工产品和纺织服装等),据不完全统计,这部分可能超过我市外贸公司收购外地出口的。
四、对策措施
退税政策的变化对企业和地方财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比如企业总是希望能够有较高的退税率,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精明的企业家会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来规避退税率下降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如原来采用进料加工方式的现在改为来料加工,企业就达到了不受出口退税率降低的影响(1-4月我市进料加工进出口贸易合计为21.4亿美元,同比增71.58%,来料加工进出口贸易合计为8.98亿美元,同比增7265.46%,而去年全年来料加工进出口额仅0.87亿美元,因此说今年来料加工的增长是相当迅猛的,而且这种增长势头在今后一段时间可能还会加剧,在量上可能会逐步逼近进料加工。),但对于地方财政,却少了一块增值税,两者相比由进料加工改为来料加工地方财政减少了;再比如企业发展国家鼓励的农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此次退税率保持不变甚至调高,对于企业来说是好事,但对地方财政短期内却是支出更多的出口退税款;第三,出口退税率调整使很多加工贸易企业减少国内采购,这会阻碍国内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可能减少地方税收。那么面对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该采取什么措施,使企业、地方经济和财政都得益或少受影响呢?
1、对于进行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或直接从一般贸易转为来料加工,政府不鼓励也不引导,让企业自主选择。
我们不要去鼓励企业将一般贸易或进料加工改为来料加工,应该让企业自己去核算,如果企业认为要转为来料加工,那么政府要提供好的服务,及时帮他们办好手册;如果企业不转,也自有他的道理,或者为内销作准备、或者不愿意受供货商的牵制、或者不满足于只赚取加工费。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企业弄虚作假,导致地方税收流失,一是实为进料加工却通过海外母公司移花接木变为来料加工,二是进料加工中通过海外母公司的价格操作人为提高进口原材料价格,使国内增值部分减少,应交税金减少。
2、大力发展农产品、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我们应该认识到此次退税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税率调整来起到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的作用,从而使中国由规模速度型的贸易大国走向质量效益型的贸易强国。结合当前国家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调控政策,我们更应该看到国家对调优产业结构,从而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税收政策的引导下对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包括招商引资上要有所选择,着力发展农产品、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以新求变,以变求强。
3、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努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跨国公司开始将内部服务业和研发中心向外转移,因此我们要抓住机会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努力做大做强我市的加工贸易监管区,并争取出口加工区早日获得批准。
4、外贸公司要加快改革步伐,走工贸结合的道路,同时要积极推行外贸制。
(1)此次退税政策变化使外贸企业相对于生产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在这种竞争形势下,外贸公司可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等多种方式投资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工业、农业领域,建立专业化、系列化的产品生产基地。这样既使外贸企业稳定和扩大货源渠道,同时也把外贸公司的人才优势、客户优势和生产企业的价格优势、人力优势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合力。
(2)要大力转变经营模式,积极推行外贸制。外贸企业应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信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转变经营模式,积极推行外贸制,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建立境外贸易网络,通过境外贸易扩大国内产品出口,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还有要积极开展与国外大批发商的合资、合作,成为国外大批发商的国内贸易伙伴,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网络。积极创建品牌优势,品牌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品牌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益,而且企业本身也难得到发展。我市外贸企业应注重对品牌的培育,通过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来增强对供货企业和资源的控制,稳定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运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经营,外贸企业可以为自己的产品树立更好的形象和信誉,增强国际竞争力。
5、政府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出口企业提供强力支持及引导。
(1)坚决贯彻中央政策,及时、足额办理退税。等基数下达后,对于地方财政应承担的超基数部分的退税额,市政府应早作安排、打足预算,保证及时、足额支付,不留缺口,不产生新的拖欠。对于外贸公司退税,我们要坚决服从中央和省要求,无论采购本地还是外地产品,退税时要一视同仁,绝不采取歧视政策,只要符合出口退税条件,一律保证及时、足额办理退税。
(2)对出口扶持的力度不减。要保持原有扶持外贸出口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要根据退税政策及*实际,择优扶持,加大对地产品的扶持力度。
(3)不断改善通关环境。通关环境是投资环境和贸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努力在物流集散、通关服务等方面,营造更大的优势。物流发达是进出口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目前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现代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打造现代*物流基地。物流区域要综合考虑我市交通运输、经济关系、地理位置和物流流向以及周边地区等诸多因素,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重点在*经济开发区、盛泽开发区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的规划、开发和建设要符合*现代物流体系要求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经济开发区直通式监管点可利用随开发区物流中心一起搬至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这个机会,进一步改进功能设施,促进实现出口拼箱业务和堆场作业的自动化。继续改进报关、报检和报验等进出口综合业务设施和办公条件,并完善与此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进一步简化通关流程,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
(4)做好出口核销工作,加快退税进度。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出口收汇核销数据准确度和核销速度,降低出口收汇核销的退单率;同时采取措施组织协调各银行,及时帮助企业顺利履行贸易收汇项下的国际收支申报义务。国税部门要引导出口企业加紧收集退税单证,及时办理发票认证、数据核对工作,进一步提高审核工作效率,为出口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积极争取出口退税指标,严格出口退税计划管理。
(5)加强部门协调,共同促进外贸发展。财政、国税、海关、商检、外管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在服务出口企业、推进退税机制改革、防范出口骗税等方面加强协作,及时通报情况,促进外贸出口的健康发展。
(6)要积极发挥商会或行业协会的作用。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中介运作机制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商会或行业协会在行业内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内部协调,引导企业团结起来,不要再打价格战,不能仍以低价占领市场份额,从而促进共同发展。最近成立的*市纺织协会(商会)必将为*的纺织行业的有序、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7)引导出口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出口产品在本地的增值率。要引导出口企业延长其出口产品在*的产业链,增加本地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量,促进更多的出口产品在*加工、*征税。要鼓励深加工出口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在*加工、在*征税,提高出口产品增值率,增加出口产品的地方财政效益。
(8)通过宣传或可行的经济手段鼓励进料加工企业提高国内料件比重,进一步提高市内的配套率,使地方外向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带动我市民资等其他经济成分的增长。
6、企业可通过以下途径使退税影响降至最低:
(1)适当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出口企业可以利用政策和出口退税率调整这一契机,在与外国进口商的价格谈判中,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以增加企业利润。
(2)适当转嫁供货企业,要求供货企业适当降低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以减少出口企业的进货成本。
(3)苦练内功。出口企业要内部挖潜、苦练内功,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
(4)加强出口竞价的核算。出口企业要及时加强对外竞价出口的核算,充分考虑退税率调整影响,企业只有为自己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才能保证不被市场淘汰。
(5)从长远看,企业应采取立足于“不依赖出口退税创利润”的做法。不把出口退税作为盈利的重要部分加以考虑。
(6)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方式相结合,确立新的信息优势。应创建有特色的商务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宣传企业产品,吸引外商和国内企业进行业务洽谈。
总之,对于企业来说,与其继续寻求旧日的政策保护伞的庇护,不如反求诸己,适应环境,大自然的法则永远是适者生存。困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企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变革,所要经历的变革阵痛也是为了推陈出新,更好地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应变能力。
五、对下一阶段*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判断
进口方面:一方面,随着一系列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加强金融调控和信贷管理,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等措施的实施、国内需求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因此我市的纺织机械及纺织原材料等将改变大量进口的局面,这部分主要集中在我市的民营企业中(主要是一般贸易,且大部分由外地外贸公司进口);另外,一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也因土地、电力、退税等因素暂缓投资,从而减少作为投资的设备的进口。另一方面,由于退税原因,预计今后加工贸易进口料件比重会有所加大,这样进口就会加速增长。综合两方面,由于我市加工贸易占的份额较大,因此预测下一阶段我市的进口增速仍会较快,但增速比前4月可能稍有趋缓。
出口方面:从理论上看,此次退税率调整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消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出口具有抑制作用。但实际情况还可能出现出口仍然增长较快的情况,这是因为:(1)“新帐不欠,老帐要还”及从2004年起中央财政开始贴息,这将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有利于加快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及减少企业利息负担,有利于企业扩大出口。(2)在当前国内市场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环境下,相当一部分企业会逐步采取措施,调整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平衡,想尽办法扩大出口。(3)在全球经济普遍回暖、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增长的力量仍然强劲。(4)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对企业的出口也将产生正面作用。(5)我市一批去年及今年批准的尚未建成的外商投资企业不久都将投产,这会增加我市整个出口量。因此我市下一阶段出口同比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
根据以上分析,我市下一阶段的进出口总额同比仍会较快增长,但增速会稍有趋缓,同时贸易逆差可能会有所降低(1-4月我市贸易逆差达6.78亿美元)。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由于电力瓶颈等因素,企业采取限制生产等措施,从而使进口和出口与今年前4月相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局面。
- 上一篇:公务员法立法背景研究论文
- 下一篇:民政局宣传教育发展计划
精品范文
10出口企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