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产业与市场协调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时间:2022-12-07 02:16:00
导语:市产业与市场协调发展的启示与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与浙江海宁、桐乡相比,在创新思维及经济意识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认真借鉴两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市内片区经济、规模经济和品牌经济,着力培育“市场大市”、“市场强市”,实现产业与市场的互动协调发展。
一、浙江海宁、桐乡依靠产业托市场、借助市场促产业的做法
浙江海宁、桐乡“以工托市,以商促工,工贸联动”的特色比较明显,尽管历经艰难曲折,但“无浙不成市,无市没浙商”,浙商雄踞天下的格局已确立。
海宁是著名的“中国皮革之都”,但惊奇的是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海宁没发达的畜牧业,被经济学界称为“零资源经济”现象。去年,海宁皮革业在全国同行中连夺“四个第一”:皮革皮件经济总量列全国各县(市)第一;皮革服装产量全国第一;皮革交易量全国第一,达到68亿元;皮革服装及相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海宁其它行业也开始异军突起。其中,经编业经20余年发展,产品品种达100多种,其整体规模、装备水平、产品水平、开发能力均列全国第一,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经编产业基地。此外,还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纺装饰布产销基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远销东南亚、中东、南非和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印刷包装三大新兴产业和机械五金、袜业两个传统产业也获新发展。
做强特色大产业是海宁的重点。近年该市提出“1232”产业工程,即做强做优皮革一个主导产业,利用先发优势和地位,重点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做大做深家纺、经编两大优势产业,实现从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质的飞跃。按照这一思路,海宁逐步形成抓产业集聚、促经济发展的热潮,海宁中国皮革科技工业园、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等属于较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在产业集聚平台上,海宁按照接轨沪杭、融入长三角、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和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工业园区布局,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域,构筑发展大平台,加速产业大集聚。
据统计,去年海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7亿元(经济普查后的数据),同比增长13.5%,其中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特色产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65%。当地有这么三句话形容这三大特色产业:三个中国人穿皮衣,其中一件就是海宁产的;全国有三家新居装修,其中一家就用海宁装饰布;全国商场中挂三件经编针织衫,其中一件就属海宁出的。由此,成为著名的“中国皮革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中国经编名城”。
与海宁相似,桐乡濮院也地处沪苏杭金三角的中心,历史上以出产精美绝纶的“濮绸”而闻名天下,是江南织造业的发祥地。如今,濮院延续传统针纺织业,发展羊毛衫产销业,形成从毛纺、针织、印染、后整理到销售的羊毛衫产业链。2002年,濮院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羊毛衫名镇”的荣誉称号。去年,从濮院市场销往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羊毛衫有18.6万吨,约5亿多件。
羊毛衫区域生产优势是濮院羊毛衫市场快速形成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依托,市场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羊毛衫生产业的发展。针对濮院羊毛衫市场“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特点,桐乡市委、市政府认为,产业扩张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集聚,濮院羊毛衫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必须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作为依托,与市场互促共进,共同发展,形成强大的羊毛衫大产业。2000年3月,建设毛衫特色工业园区的决策应运而生。经过近5年的建设和扩张,如今,濮院毛衫城工业园区已被列入浙江省级工业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拥有梧桐、龙翔两个分区,累计开发面积4.3平方公里,引进项目167个,吸引资金30.6亿元。这个毛衫城工业园区像“磁场”一样,不仅把分散在濮院周围的毛衫企业吸引过来,还吸引国内外知名的毛衫生产企业,纵看是一条完整的毛衫产业链,横看是一个新而强的毛衫产业集群,毛衫生产由松散型向规模型发展,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创新出强。这其中,产业与市场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至今,濮院羊毛衫市场已建成十大交易区及毛纺原料纱场、毛纱市场、辅料市场、针织技术开发中心、毛针织品检测中心、物流中心、客运中心等配套设施,有近6000个门市部,经营全国各地厂家生产的羊毛、羊绒系列服装,构成男女老幼、多种类型、档次齐全的内外衣衫裙裤,精品荟萃,名牌汇集。
二、浙江海宁、桐乡坚持产业托市场、市场促产业的经验
1、两地专业市场在经济社会大变迁中扮演一个活跃的角色。海宁、桐乡两地专业市场在促使浙江农村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浙江城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由农业社会、乡村社会向工业社会、城镇社会转化,由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的社会转化,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化社会转化,由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伦理社会向以业缘、契约为纽带的法理社会转化等方面,一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两地专业市场在体制转轨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发挥“市场特区”功能。两地政府在自身利益驱动下,有意营造一种“市场特区”。在专业市场内部,对外地商品和经营户取消歧视性的差别;在税收方面,直接或以包税制方式间接地大幅度降低税率;在社会治安方面,通过重点保护为市场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在信用保障方面,政府部门和市场中介组织充当三边规制结构中的仲裁者角色,为市场交易活动提供一种不是建立在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信用保障等。如:海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浙江皮革服装城的培育和发展工作,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贴息资金,支持市场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时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减收50%;对摊位费收入给予减免部分营业税的优惠。
3、两地专业市场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低交易费用的共享式销售网络。两地专业市场作为一种以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和互替性的商品的场所,是一种集中交易的坐商式市场制度。而通过专业市场推销产品的企业,可同享专业市场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和辐射面广所形成的销售规模经济优势。因此,对众多无力自建销售网络的小企业来说,借此低交易费用的共享式的销售网络,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
4、两地专业市场是贸易在特定空间集聚的结果,因而也是一种经济地理现象。海宁、桐乡生产的空间集聚(表现为专业化产业区,又称块状经济、集群产业)和贸易的空间集聚(表现为专业市场和区域性商贸中心),促进了高度发达分工体系的形成,产业和贸易的空间高度集聚和发达的分工体系是比增长速度更能反映这两地乃至浙江省经济发展良好绩效和区域特色的两个侧面,同时也是浙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动力源。
5、两地专业市场缓解了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遭遇资金短缺、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才能人才短缺的两大瓶颈。在体制转轨时期,专业市场的兴起一方面为人们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并在实践中积累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制度知识、经验和技能提供大量机会,培育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才能的经营人才;另一方面,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总之,对处在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两地来说,专业市场是解决企业家资源和资金两大瓶颈的重要渠道。
三、对照浙江海宁、桐乡,看我市专业市场的发展
1、在对比中找差距。首先,市场与产业发展失衡。近年来,我市在外资、民资两轮投资驱动下,“一镇一业”不断做大做强,由“堆”而“群”,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响亮品牌。目前,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6个产业被列入全省20个重点培育产业名单。但全市与这些产业相关且能促使产业做大做强的专业市场又少得很,这与浙江的专业市场几乎覆盖所有的产业相比,是一个不小的差距。其次,缺乏培育和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不可否认,我市也有为产业配套的专业市场如光电缆、羊毛衫、茧丝市场等,但因缺乏政府引导、民资参与、社会共建、市场运作的机制,未能形成规模和档次。这与浙江高度重视市场与产业间互动联动,及时改造提升,不断增加市场的生命力相比又是一个差距。再次,在政策扶持、全方位服务上有待加强。近几年,我市虽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坚持政府部门“阳光式”操作,“保姆式”服务,并出台不少优惠政策,但亲商稳商安商的力度还不够,政策配套不尽完善,服务不够到位,有关部门官本位味道还很浓,与浙江处处散发的“商本位”气息相比,差距不小。第四,质量立市、品牌兴市意识不强。一些市场对质量立市、品牌兴市意识不强,未能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这与浙江争创平安市场、诚信市场和生态市场有相当的距离。
2、在反思中找原因。一是我市对市场与产业之间的互动、联动的认识不深,没从建设市场对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水平等深层次问题上去考虑,对产业与市场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还未认识到位;二是有关部门对一些市场的规划、资产组合、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等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形成产权不清、职责不明;三是部分市场缺乏危机感,未及时升级改造,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四是一些地方和市场面对体制、机制性发展障碍,观望等待,结果失去发展机遇。
3、在分析中找优势。和浙江海宁、桐乡相比,我市也有特色,东方丝绸市场就是一例。通过20年努力,我市已具兴办市场的多种优势:区位优势。我市与浙江海宁、桐乡相比,除了同处长三角腹地外,在交通方面,我市的优势更明显,目前苏嘉杭高速、318国道、227省道等干线公路和京杭大运河、太浦河黄金水道连接长三角各大城市和主要港口。随着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震桃一级公路建设进程的加快,缩短与上海、杭州、苏州3个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使得*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尤其是与周边的“同城效应”更加凸显。产业优势。目前,*产业集群基本形成“338”体系,预计到2007年,*产业集群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占据全省重点产业的“半壁江山”。服务优势。长期以来,我市政府部门遵循依法、诚信、高效、人性化服务的原则,不断满足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要,今后各类产业市场会越办越多,越办越好。
四、对我市产业与市场协调发展的建议
1、依托观念更新,建设开明开放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各部门要在市场经济中找准自身位置,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严格按照规范的行政行为要求,摆正自身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规范行政行为,自觉地关心企业、扶持企业、服务企业、让利企业,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真正做到政府是服务主体、企业是纳税主体,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企”的良好风气,努力营造市场主体对大环境放心、对小气候舒心、对发展有信心的创业环境。要树立服务就是生产力的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该管的事情坚决管起来,不该管的事情让渡给中介组织和企业,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转变到一切想投资者所想,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上来,真正解决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政府要研究制定监督考核职能部门的办法措施,把考核的重点放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对难商、欺商的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2、依托作风转变,营造优良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软环境是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窗口,是一个地区参与区域发展竞争的无形品牌。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已不只是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而是地区软环境的竞争。海宁、桐乡等地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化,从抓软环境就是抓机遇,优化软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把软环境作为资源,作为竞争力,着力为改革发展创造一流的软环境氛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建起行政服务中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从解决企业、投资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切实抓好机关作风建设。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的经济环境,提升了*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还需努力完善。
3、依托市场化,提高专业市场和产品的竞争力。从市场在产业中的地位看,市场不仅是产业链中的一环,而且它的兴衰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兴衰。因而一要进一步改善专业市场的硬件设施,用开放的理念、前瞻的眼光,规划经营好我市专业市场基础设施,优化市场布局,由传统的交易市场逐步向现代商贸城转变。二要巩固市场规范管理成果,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市场发展,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全力创建“平安市场”、“诚信市场”和“生态市场”。三要增强管理者和经营者市场意识,更新市场观念,主动去研究市场、把握市场,以需定产,创新营销手段,掌握产销主动权。四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坚持“质量立市、品牌兴业”,提高产品档次,迎接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
4、依托协调化,提高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专业市场的培育和壮大对支柱产业的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城市化和市场化都有积极的作用。要做到办一方市场、壮一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对发展势头较好的东方丝绸市场,要坚持走产业与市场协调发展之路,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体制,增强协调能力。从该市场的地位和发展情况看,建议市场管理工作班子由市级领导挂帅,便于协调,有关部门的服务职能也要前移至市场。在税收上,政府可以和国地两税及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制定“大兼顾,小倾斜”的意见,可用订合同、定额包干、确定年度增幅比例的形式实施;对改扩建中一些企业因迁移造成土地“工转商”的挂牌拍卖收益资金,应尽可能多地留作市场改造资金;按照规划抓紧改善交通、餐饮、娱乐、物流等配套设施,让客商有一个舒适的生活、休闲的环境;在土地、房产的操作上,要避免过分地炒作,尽可能地降低经营者的成本,达到引得进、稳得住客商。在当前纺织品后配额时期,出口宏观政策调整较大,大部分企业均可获得平等的外贸进出口权,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两种资源。通过东方丝绸市场加大直接出口,减少中间环节。还可通过举办产品博览会、订货会等,吸引国际著名品牌来*建立加工基地,让更多的外商常驻*采购组货;特别要紧紧抓牢中东、中亚市场不放,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主、经营户“走出去”建生产基地、投资办商城、建市场或境外分销中心。同时,对IT产业,抓紧建立与*经济开发区获得的“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相配套的现代物流基地,待条件成熟时,筹建与IT产业相配套的电子元器件批发市场;对光电缆产业,现可依托七都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先建成省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再设立光电缆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为在七都镇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做准备。
5、依托集约化,加快特色产业与专业市场的良性互动。(1)鼓励和吸引外来资金参与我市羊毛衫市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老区改造、中央商务区和无形市场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并对外加强宣传力度,对内继续引导业主打造自己的精品和名牌,借濮院有形市场的销售优势,形成错位发展的态势,达到提升我市羊毛衫产业档次的目的。(2)建议先在全国知名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基地菀坪建立缝纫机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品牌占领市场制高点,打响“菀坪制造”的缝纫机生产品牌,提高“中国缝纫机名镇”和“菀坪”这一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建设集展示、咨询、展销等功能的商贸园,待条件成熟时再建有形交易市场。(3)随着彩钢板产业聚集优势的不断加大,我市要创造条件加速彩钢板无形市场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形成上下游配套的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集群优势,增强竞争力。
6、依托产业化,加快特色工业园区的开发进程。我市一要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加强盛泽丝绸纺织星火密集区规划管理,积极筹建光电缆产业园,争取享受省开发区的待遇。园区规划要注重统筹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产业发展的定位和重点,引导特色产业进一步集聚与提升;突出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和注重品牌的培育;突出统筹工业区的整体形象,注重产业特色。二要注重形象,确保质量,加强盛泽丝绸纺织星火密集区、光电缆产业园建设管理。特色工业园区建设要按照既定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要起点高,注重提高档次和功能配套。三要完善配套,优化环境,加强特色工业园区的物业管理,建设公寓、医院、学校、商场、超级市场、职工宿舍、娱乐设施等。四要以人为本,提高效益,加强对丝绸纺织、电缆光缆企业管理。引导企业识别和判断现有的资源和人力,按照突出专业、做精主业的要求,确立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全面提高丝绸纺织、电缆光缆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本地特色产业升级换代。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针织设备,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提高设备技术装备水平,攻克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推动针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本地丝绸纺织、电缆光缆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发展。
7、依托信息化,促进集群产业层次升级。我市要全面启动市场、园区、企业和政府管理网络的数字化建设,以互联网为载体,整合产业集群优势,政府、企业共同出资,市场化运作,把东方丝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等联手建成丝绸纺织行业的门户网站。并开设“网上博览会”、“网上展示厅”,形成市场、园区信息的立体交互网络,使之成为更适合行业特点、有一定影响的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让企业开展“网上促销”、“网上成交”。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通讯服务运营商合作,进行硬件产品及用户接入网建设,开发宽带网络接入、专线IP电话、移动办公助理、会易通(移动电话数字集群系统)等项目;进一步加强与各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引进高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专业市场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8、依托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集群产业的宏观调控。市镇两级政府要引导和扶持集群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政府行政服务效能的不断提高、对生产要素配置的不断优化,整合产业、市场、物流等要素,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实现资源共享,提升集群产业层次,进一步将集群产业做大、做新、做强、做优。
- 上一篇:行政行为的先定力研究论文
- 下一篇:国土局发展业务监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