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管理现代化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07 10:40:00
导语:粮食流通管理现代化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通过这次全国清仓查库,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太仓粮食库存管理工作的已有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更让我们发觉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里面既有管理体制的缺陷,也有经营机制的弊端,既有传统思维的禁锢,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认真研究对策,构建长效机制。主要反映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滞后,难以满足现代科学保粮的需求。从整体而言,我市目前的仓容设施老化严重,区域布局不够合理,仓容季节性紧张矛盾较为突出,作业设施陈旧。二是粮食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不能适应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突出反映在部分基层企业粮食保管账、粮食质量档案、粮情检测记录等基础资料不够健全。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统一标准的仓储管理规范,基层粮食购销企业人员年龄、知识老化,业务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三是粮食购销企业“小、散、弱”状况突出,跟不上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势。基层粮食企业布局结构不够合理,资源整合力度不大,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化和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国有购销企业龙头作用的发挥还不够明显。
针对我市粮食仓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着推进粮食流通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下一步,我们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升:
1、强化规划引领,推进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建设。
一是做好仓储规划,优化仓储布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粮食收储的布局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多次乡镇区域调整,太仓已从原来的22个乡镇合并成现在的7个乡镇,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了10万多亩,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有的粮食仓储设施由于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已明显不能适应全市粮食收储的需要。根据这一情况,去年我局邀请相关专业单位组织编写了《太仓市现代粮食物流建设规划》。《规划》对全市收储仓房建设提出了“2312”工程建设方案,即规划建设2个中心库(直塘库、新区库共5万吨的仓容量)、3个骨干库(沙溪库、金浪库、批发市场库各1万吨的仓容量)、12个临时收购点。同时,从全市粮食仓储物流长远发展考虑,结合《2006-2015年江苏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把苏州作为全省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城市,太仓港是“苏州节点”中重要的粮食水路运输通道的实际,提出了在太仓港和沿江铁路太仓站附近各建设一个粮食中转库区的中、远期粮食物流建设规划。二是加快改造建设,改善仓储设施。我们坚持多渠道筹资、因地制宜、分期分批的原则,对布局规划内的仓储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尽快形成以中心库、骨干库和收购点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仓储体系。总投资2000万元仓容量为15000吨的太仓粮食物流园直塘中心库(又称第一储备库)改造扩建工程已于去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4000多万元仓容量为35000吨的太仓粮食物流园新区中心库(又称第二储备库)年内将开工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的港区粮油配送中心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储存规模为5000吨、改造投资额为80万元的太仓粮油批发市场成品粮低温储备库改造工程也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400万元的金浪骨干库第一期5000吨旧仓房翻修改造工程已经结束,并已投入夏购,第二期改造扩建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进行,明年全面竣工,改造完成后金浪库的总仓容量将达到15000吨。三是采用先进技术,提升作业设施。在已经建成的中心库中,我们全面采用了码头吸粮、机械输送、电子计量、电子测温、计算机远程控制、机械通风、环流薰蒸、电子监控等技术,提升了仓储作业设施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下一步将逐步对其它骨干仓库进行装备改造,使我市重点库点的仓储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建立长效机制,夯实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基础。
一是完善制度,严格按章办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涉粮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粮食仓储工作业务程序,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包括粮食仓储设备与设施管理、粮食库存管理、财务与统计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与劳动管理、档案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抓紧出台《太仓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认真落实《苏州市地方储备粮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的相关精神,使储备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二是健全台帐,夯实工作基础。台帐是粮食仓储管理的基础。下一步,在设施设备管理方面我们将重点健全优化库区布局、美化库区环境、规范设施使用方面的台帐资料;在粮油实物管理方面,将重点健全粮油分类储存、粮情检测、粮油薰蒸、机械通风、品质检验等方面的台帐资料;在财务和统计管理方面,重点是健全粮食经营、粮油库存帐务管理方面的台帐;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重点是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和责任制体系,抓好储粮药剂保管、薰蒸作业、防汛、消防、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台帐资料。三是加强考核,强化有效监管。按照省粮食局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明确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标准,加强对基层粮食仓储业务工作的指导服务,开展经常性的业务技术培训和检查活动。加强仓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09年,我们已从基层企业库房租赁费中划出12%用于对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专项考核,促进全市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上台阶。
3、创新机制体制,提升粮食流通管理的组织化水平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我们将把做大做强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粮食工作的重点,在机构设置、资产整合、资源配置、用人机制、管理和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采取措施,引导和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做大做强,使该公司成为一家集收购、储备、加工、贸易、仓储、信息、配送于一体的现代粮食流通企业,发挥其在原粮购销、地方储备粮管理等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并在引领本市粮食企业加强粮食仓储管理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适应形势发展,我们将坚持多渠道筹资改造建设粮食物流设施。通过对上争取一点、变现陈旧库房筹措一点、向银行借贷一点和市财政拨付一点等途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同时我们将对即将开工建设的第二储备库通过市财政将“拨改投”的形式进一步创新投资渠道。三是创新粮食仓储管理模式。引导国有购销企业将粮食日常管理和轮进轮出,通过“购买粮食服务”的形式,将其折算成一定管理费用面向社会竞招管理单位,既加强了对库存粮食的管理,又减少了企业管理人员,真正做到了“养事不养人”,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四是加强粮食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组织在职人员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培育一支懂政策、熟业务、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粮食流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年轻的技术人才,培育后备力量,为粮食流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五是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2008年,我们率先成功开发与应用“粮食银行”管理系统软件(2009年3月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太仓粮网”(外网)和“粮食银行”(专网)为基础,逐步建立粮食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粮食行业行政管理、“粮食银行”、商品粮收购、粮食行业地理信息、粮食价格采集监测预警、粮食现代物流、储备粮管理、粮食统计、粮食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形成集粮食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粮食流通管理现代化水平。
- 上一篇: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 下一篇:会计制度变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