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时间:2022-12-02 10:50:00
导语:区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是中国城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和谐社区,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历史史命,现结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建设和谐社区试作如下思考。
一、和谐社区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一个健康的、成熟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生态、社区与群众处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区”。具体来讲,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文明健康向上、服务功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治安秩序良好、民主自治规范的和谐大家园。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第一,构建和谐社区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区地位越来越重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这一切都对构建“和谐社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提出了要求。第二,构建和谐社区是加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当前,我区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只有提前做好社区工作,才能最大限度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第三,社区的发展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有力条件。单位和居民对社区事务越来越关心,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同时,社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不断提升,功能明显增强,为老百姓做的事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为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条件。
二、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是对基层社区的功能定位不准。居委会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社区的自治功能还不够完善,社区的部分社会职能仍需要由政府和居民所在工作单位承担。二是部分社区居民的单位主体意识不强。流动和下岗职工思想波动大,情绪低落,不愿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部分离退休党员人虽进了社区,但思想上还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认为到社区会失去原单位的一些待遇,心怀顾虑,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三是社区服务力量比较薄弱。现在一个规模较大的社区人口相当于过去一个中小乡镇的规模,而社区实际工作人员最多不超过6人,且70%以上是招聘人员,人均管理1500多人,在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四是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倾向还比较严重。许多政府职能部门视社区为办事员,把部门内“无权、无利、费力、不讨好”的事务统统甩包袱似地丢给社区执行,社区花大量时间“协助”部门工作,使社区不堪重负。五是社区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一些政府部门、社区单位缺乏“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意识,不愿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三、建设和谐社区的思考
建设和谐社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为目标,牢牢抓好四个方面。
第一,以发展增和谐,建立合理的运行调控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立足于体制机制创新,全力实现“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制度覆盖”,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改变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倾向,建立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局面。积极推行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对各职能部门“进社区”定“规矩”,以此克服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行政化倾向,切实做到“费随事转、人随事转、权随责转”,使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好职责。三是畅通社区利益表达渠道,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重点抓好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社区议事会等社区自治组织,工会、共青团、妇女等群团组织以及业主委员会、老年协会等新的利益维护组织这三类利益表达载体的建设,不断拓宽社区利益表达渠道,积极探索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民意监测和信息反馈系统,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不同群众的利益需求。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社区工作的投入。把社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逐步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横向联系,建立社区共建协调机制,充分利用驻区单位的场地、设施、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驻区单位、社会各界捐助,社区居民自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设立社区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为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第二,以改革促和谐,建立有序的社区自治体系。一是深化社区组织的体制创新,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党组织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进一步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选举权;完善居务公开制度,把居民群众关注和涉及居民利益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公之于众,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完善居民会议制度,建立落实居民自治章程和社区管理公约,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参与权;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组织居民有序开展监督评价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二是大力培育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形成社区自治合力。按照“政府引导、民间主办、分类管理、规范运行”的方式,大力发展各类社区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推动政府行政职能的中介化、社会化。重点培育好慈善公益、社区服务、文体活动类社区中介组织,积极引导其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下参与社区各项建设。三是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采取公开招聘、组织下派、从乡镇干部中选拔等形式,拓宽选人渠道,优化人员结构,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以项目招募和活动招募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招募机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志愿者组织网络,使之成为推进文明和谐新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第三,以服务求和谐,建立科学的社区服务网络。一是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建立社区信息平台,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大力建设服务大厅、服务中心、服务网点等社区服务机构,为居民群众提供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优生优育、托老托幼、低保就业、餐饮娱乐、文化休闲等各类需求服务,逐步建立起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孤、寡、老、残等特殊人群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服务等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体系。依托信息平台,高效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建立集互联网、便民卡、热线电话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信息化体系,使社区居民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真正形成“小社区、大服务”的工作格局。二是突出为老服务重点,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等新型社区养老服务。积极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兴办区、街、居三级老年公寓、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康复护理院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增加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拓展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以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康复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养老事业社会化、产业化发展。三是突出对贫困群体的救助服务,探索建立新型社区救助服务体系。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通过提供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为“零就业”家庭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逐步建立政府救助、社会捐助、社区互助“三位一体”的新型社区救助体系。
第四,以稳定保和谐,建设舒适的人文居住环境。一是加强文化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满足社区内各层次人员的文化需求,普及科学知识,积极推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市民学校、文化教育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硬件设施为主体的教育阵地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社区居民思想道德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促进居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二是维护社区稳定,建设平安社区。积与公安、司法等部门协调,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健全和完善社区联防体系,把社区建设成居民安心、政府放心的平安型社区。三是打造绿色环境,建设生态社区。加大对居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按照优化人居环境、便于物业管理、利于安全保卫的要求,科学规划居民小区范围、居民户数和人数,合理改造小区的围墙、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实现社区绿化、亮化、美化。建立按市场机制运行的社区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形成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的良性循环。
- 上一篇:林业局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意见
- 下一篇:民政局发展反腐倡廉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