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收入家庭及劳动力抽样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01 03:43:00

导语:农村低收入家庭及劳动力抽样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低收入家庭及劳动力抽样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搞好我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提高扶贫开发的成效,更好地为区委、区政府制订扶贫开发的政策提供依据,*区农调队和区扶贫办根据省、市农调队和省、市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在全区10个村联合开展了一次农村低收入农户及劳动力抽样调查。现就主要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一、农村低收入农户的现状分析

低收入是一个相对概念,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富裕程度如何,总有一部分人处于收入相对较低的状态。目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常把20%最低收入人口作为相对贫困的判断标准。据20*年全区低收入户调查资料显示:20*年末,全区低收入(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家庭9998户,人均纯收入737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49元。其中:600元以下占到42.2%,601-800元以下占到25.0%,801-1000元以下占到19%,1001-1200元占到8.3%,1201-1400元占到4.7%,1401-1500元的仅占0.8%。

20*年,我区低收入农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10个样本村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所有农户及20*年底的低收入户。调查内容包括低收入户的人口、户别、是否有经济发展能力且通过帮扶能够脱贫的户、劳动力、40岁以下从事农业的女劳动力、50岁以下从事农业男劳动力、有劳动技能的人数、从事二三产业人数、外出打工人数、脱贫主要因素、家庭人均纯收入等。

这次全区共调查1130户,总人口3374人,平均人均纯收入为1056元。其中:1500元以下共有632户,去掉死亡户、全家外出户及脱贫户,20*年末,我区共有现存贫困户605户,比20*年的786户减少181户,脱贫户212户,脱贫率27.0%;返贫户58户,占总户数比重为0.72%。

从以上可以看出,十个村的贫困情况有很大差异,贫困户比重较大的是汴塘镇沿河村16.7%,高于十个村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最小的是大吴镇韩园村贫困户比重只达到0.63%。调查结果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脱贫进程缓慢

据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在全区低收入调查家庭中,有42.7%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在千元以下(见表二)。

二是十个村脱贫(人均纯收入高于1500元)率为27.0%,低于全市10.9个百分点。其中:大吴镇韩园村脱贫率达87.0%,而江庄镇竹园村脱贫率为零,即三年内无一户脱贫。

(二)五保户、低保户比重较大

现存贫困户中,五保户、民政低保户235户,占贫困总户数38.8%。其中:比重较大的是韩园村100%,崮岘村60.6%,彭庄村58.3%;比重较低的沿河村为16.1%,花庄为23.1%。

(三)劳动力人数偏少

现存贫困户中,有劳动力户占35.2%,即有近2/3的调查户没有劳动力。劳动力人数占贫困户人数比重26.5%,低于十个村总劳动力比重22.8个百分点。其中:40岁以下从事农业的女劳动力占28%;50岁以下从事农业的男劳动力占33%;从事二、三产业的占16.6%;外出打工的占12.4%。

(四)劳动技能人才缺乏

在调查的632户中,有劳动技能的只有15户,占调查户的比重仅为2.4%。其中:有14户到20*年底已实现脱贫。可见有劳动技能的人才很重要,也是脱贫的一个重要和关键因素。

(五)脱贫因素以生产发展和外出打工为主

因生产发展因素脱贫的占54.7%;因劳动力增加、外出打工脱贫的占37.3%;因政府供养、低保、救助脱贫的占4.2%;其他原因的占2.8%。

二、劳动力抽样调查情况分析

根据十个村的现存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排序,按照等距抽样,以每个村抽选20户进行劳动力调查,全区共抽选了195户贫困户,家庭人口总共588人,其中五保户23户,低保户47户;20*年人均纯收入平均1127元,比20*年823元,增加3*元;需要政府提供脱贫的主要措施有40.5%是提供帮扶资金、26.2%是提供帮扶项目、25.6%是提供社会救助(包括医疗、教育等救助)。

在195户当中,共调查劳动年龄内人口311人,其中男178人,女133人;16-20岁74人,占23.8%;21-40岁120人,占38.6%;41-60岁117人,占37.6%。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文化程度偏低。小学以下的138人,占全部调查人数44.4%,初中146人,占全部调查人数46.9%。高中以上27人,只占到8.7%。

(二)劳动力资源不够优化。“4050”人数117人,占调查人数37.6%;无劳动能力78人,占调查人数25.1%;在校学生30人,占调查人数9.6%。因此,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结构成为贫困的首要因素。

(三)外出打工人数少。外出打工49人,占调查人数25.4%;不能外出打工的有174人,占调查人数的55.9%。不能外出的主要原因是以身体不好为主,其中因无就业技能的占8%、因无就业门路的占7%、无钱外出的占2.8%、身体不好的42.9%、因老人、小孩需要照顾,走不开的占26.9%、耕地多走不开的占2.3%、年龄偏大的占6.1%、其它的占3.8%。

(四)就业观念淡薄。在此次被调查者中,有近一半的人不愿意参加培训,其原因主要是身体不好和家里老人、小孩需要照顾走不开的。据调查:愿意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占20.1%、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的占21.9%、创业性培训占7.9%、其它培训占4.7%,不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占45.5%。其中: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因身体不好的占52.8%;家里老人、小孩需要照顾,走不开的30.7%;年龄偏大的占12.6%;文化程度低的占3.9%。

三、制约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低收入农户与全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生活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经济结构单一、非农经济不发达,靠单纯地种植粮食很难走出贫穷。

(一)大部分家庭收入来源单一。我区东部和部分山区由于地理环境偏僻,导致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地方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劳动就业机会少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农村居民只能耕种田地,从事传统的单一产业,在本地寻找新的致富门路难度很大,收入水平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病人、残疾人户所占比重较多。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户家中不是有病人就是有残疾人存在,在311人调查中因身体不好不能外出的就占到42.9%;因身体不好、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占52.8%。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区汴塘镇沿河村村民王杰,刚过而立之年,三年前因一场车祸,导致下身瘫痪,常年瘫卧在床,老婆和孩子走了,房子也变卖了。原本他是该村很有出息的一位青年,有车且家有十余万存款,现在因治病、事故赔偿和还车辆贷款而一贫如洗。

(三)人口多,劳动力少负担重。在此次195户劳动力调查中,共有2*人具有劳动能力,占总人口34.5%,平均每一个劳动力要负担2.9人,在劳动年龄内有58.5%是人口是在30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人群。劳动力负担系数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0.5个百分点。在劳动力收入相同的情况下,负担系数的差距直接表现为人均收入差距。家庭人口多,劳动力负担重,人均收入相应减少。

四、几点建议

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户的收入,建议如下:

(一)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是努力普及初中教育。必须把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普及初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二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几年内使每个低收入家庭都有一个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劳动力,这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又有长远的作用。

(二)加大扶持力度,转变扶贫方式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二、三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低收入农户由于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仅表现为维持生存而不是生计,要想扩大再生产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的。对于贫困户,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和小额金融贷款等措施,改变面面俱到救济式的扶贫形式,提高扶贫、扶助力度和渠道,努力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三)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脱贫进程

据区民政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农村尚有5900人处于贫困状态。其贫困原因有三种:一是有的农户家里主要劳动力病残,没有劳动能力;二是由于家里男孩多,只得借钱为其娶妻,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三是文化素质低,持家无道。因此,各级政府应正视致贫、返贫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把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当成一项长期任务抓好抓实;要继续解决特困户住房和孩子上学问题,积极为他们确定帮扶对子,实行一帮一扶贫;还要充分利用好各级政府的扶贫资金和贴息贷款,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要积极引导贫困户克服消极畏难情绪,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使开发式扶贫落到实处。

(四)高度关注低收入农户

低收入农户是农村发展的弱势群体。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低,且绝对额少。低收入农民家庭一般存在劳动力技能较差,转移的劳动力较少。所以,加强技能培训和转移劳动力是快速提高收入的首要途径,也是一条捷径。在扩大其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等方面,应多渠道、多形式地给予积极引导,应有效提高贫困户的非农就业率,从而保证纯农户、无工作、低保户和特困户等致贫农户的就业问题。

(五)增强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目前,我们面临的农村贫困,不单是物质的匮乏,还存在于思想精神的贫困,而思想精神上的贫困是比物质贫困更难以根除。我区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乡镇由于文化教育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不高,还不同程度存在轻视科学与技能、信奉迷信的现象。继续加大“三下乡”、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摒弃传统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其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