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市场重点物品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01 03:41:00
导语:农资市场重点物品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生产资料(简称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必须物资,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点物品。计划经济时期,农资商品的供应,受政府委托均由各级供销社来承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资流通体制的改革,农资流通渠道进一步放开,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活动已不是传统的“采购加供应”,农资市场出现了经营渠道纷杂,以农村供销社为主渠道独家主宰农资市场的局面,已成为历史,演变成由农业服务部门、生产企业、个体等多头经营的格局,其中尤以个体经营占据了市场的大壁河山。
一、农资市场的基本情况
*是*最大的建制区,有可耕地面积50余万亩,粮食播种面积52万亩,以小麦、玉米、水稻种植为主,大蒜、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为辅,另有10余万亩经济林。全区年用化肥总量约10万余吨,种子2万吨左右,农药2000余吨。加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农膜、架杆、喷雾器、浇灌器具等用量与日俱增,巨大的市场潜力带动了农资商品的销售火旺。一些个体经营户纷纷加入到农资经营的行业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大大小小的农资经营户至少200户以上,几乎覆盖到了每个行政村,甚至有的村设有3—4个经销点。农资市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已被打破,农资商品的流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正朝着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二、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资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在给农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
1、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了农资经营主体的范围,但一些经营单位和个体户仍通过各种渠道,取得了农资经营资格或者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价格上涨时,一起哄抬价格,价格下跌时,不见了踪影。
2、市场体制不健全。全区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资供应市场,绝大多数都是小本生意,经营分散,各自为战,行业自律意识淡薄,导致整体实力不强,影响力和辐射度不高。同时由于农资经营户规模偏小,流动资金少,造成分散进货,增加了进货成本,最后转嫁到农民身上,造成农资价格偏高。
3、农资商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由于农资产品进货渠道多,市场监管不到位,品牌十分杂乱。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平时经营百货的小店,本身就没有农资经营资格,到农忙季节,就与外地的一些农资经销商联系,或进点农药,或进点化肥,或进点种子进行代买。有得甚至把农药与可乐放在一起,饼干放在化肥上面进行销售,鱼目混珠现象时有发生,农民根本无法辨认。
4、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农资供应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服务是第一要旨。近年来由于乡镇体制改革,农业服务部门被合并到其他部门,缺乏应有的农技服务人员和必要的服务经费,农资使用技术无人传授,导致农作物受损或者不能达到预期使用效果,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而那些无证、无资本、不懂农业生产技术的农资经营商,既不能提供必要的生产服务,遇到发生质量问题的时候更无能力去赔付,农民反映十分强烈。
三、关于农资市场的几点思考
1、培育规范的农资专业市场。以满足*农业生产和农资经营户的需要为目的,积极培育专业化农资市场,引导市场上零散的农资经营户进入市场集中经营,同时鼓励支持农资生产企业进市驻点经营,形成农资市场的规模化经营,改变农资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行为无序化、经营秩序不规范的局面。目前,老矿街道办事处正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彭鲁市场西面闲置的土地,积极筹划专业农资市场。相信不久的将来,*城区将形成一个能够辐射周边地区的大型综合专业化农资市场。
2、严把农资经营主体资格。依据《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全面加强对农资经营主体资格的检查,对合法的经营主体,建立农资经营户诚信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对无证、无照不具备农资经营资格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对需要限期整改的农资经营户,在整改到位前,暂时取消其经营资格。同时对新申请的经营户,要完善前置条件,严把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农资经营行为。
3、完善现代农资流通网络。积极发展多样化的农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按照现代生产方式要求,发展商品连锁经营,重新布局辖区内农资销售网络,形成辐射全区高效、统一、便捷的农资流通网络,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平抑农资价格,净化农资消费环境。鼓励农资经营户联合农技服务人员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建立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遏止制售假冒农资产品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4、加大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及其他有效的宣传方式,紧紧围绕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和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广泛宣传农业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定期组织农资经营户和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农资知识培训等,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为农服务意识,为打造健康、规范的农资市场提供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制约公共权力研究论文
- 下一篇:大蒜规模种植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