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就业形势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2-01 03:39:00

导语:农村居民就业形势的几点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居民就业形势的几点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是政府履行职能、造福人民的两项重要目标。近年来,我镇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探索城乡统筹就业的新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农民就业现状

*镇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下辖11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总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30546人,占95.45%,农田面积63811亩,人均耕地2.09亩。三面环山,土地贫瘠,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小镇。近几年,全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发展为导向,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镇的就业压力。目前我镇共有劳动力1*70人,从事农业劳动4660人,占43.67%,在本镇从业3300人,占30.92%,其中工业2500人,三产800人。

从分布上看呈以下特点:1、从事农业劳动人数呈下降趋势,比去年减少566人,下降5个百分点。2、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劳动强度降低,从事农业劳动的时间减少。3、从事农业劳动以妇女劳力为主,占70%,4、亦工亦农的户数呈增加趋势,民营企业发展越好的村越明显。

二、农民就业形势

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农村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矛盾是农民就业问题。农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

第一、农民就业空间不断缩小。这是水土资源减少和人口增长挤压的结果。我镇虽然人均耕地2.09亩,但是严重缺水,产出率低。土地基本上是农民的社会保障,更确切地说是基本生活保障。我镇从事农业劳动人口为4660人,以今天农村生产力水平,按农业生产资料现有的科技含量,现有机械化程度、我镇现有的63811亩耕地只需2000多劳动力就可以解决问题,其余2000多劳动力都需要在农业之外寻找出路。

第二、农民就业的人口基数还在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将越来越多地排挤农村劳动力;小农生产方式的人口规律,无论计划生育措施有多严格,超生的农业人口成为农村劳动力的后备力量,这使未来农民就业雪上加霜。

第三、乡镇企业处于调整中,就业增长缓慢。乡镇企业曾为农民农外就业立过汗马功劳,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年来由于体制改革,市场体制的淘汰和经营不善,大部分乡镇企业已破产倒闭,已无法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而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只是近两年发展速度快些,但仍不能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

第四、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环境不宽松,条件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水平与前30年比较,有了显著提高。城镇化得以较快推进的重要方式是“乡改镇”等行政区划变动,促使农民变市民。但本来意义上的城镇化进程并不快,主要表现为:一是小城镇数量的增加,主要是行政区划的变动结果;二是镇人口增幅大大低于城镇增幅。三是行政区划变动带来的镇人口增加在镇人口中占较大比例;四是中小城镇规模小。这种不以农民变市民为主的城镇化推进方式,造成我区城镇水平的严重滞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形成了畸形的就业结构。

第五、大容量吸纳剩余劳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少,规模企业少,就业的载体缺乏中长期投资机制。目前,我镇就业的主要载体是福林钢铁,瑞天纺织、美莱特电子三家企业,能解决1200人就业,但规模较小,没有竞争力,缺乏中长期投资机制,若不发展状大,被市场淘汰,我镇的就业压力将更大。

第六、农民素质低,知识因素在劳动力中的比例较小。在影响农民就业的文化素质调查中,非文盲中85%以上只有小学或初中水平,约5%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生产技术、市场经济知识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解决未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途径

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在所有就业问题中,农民就业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关系我国全局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安定,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一)积极拓宽农民就业空间

第一,城镇化,是拓宽农民就业空间的主渠道,是大容量吸纳劳动密集型就业的首要载体。尽管我国目前城镇化的水平较低,但多元化城镇,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经的阶段,是解决目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关键,是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城镇已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第二,乡镇企业,仍然是大容量吸纳劳动密集型就业的重要载体。我国乡镇企业与世界一些国家的确认标准相比,它的实际人数规模相对偏高,资产、资本和经营额规模相对偏低,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就业投资较低,就业制度灵活,对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具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优势,只要注意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鼓励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的发展,就能努力扩大乡镇企业就业的容量。

第三,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创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如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入世对于它们的生产者或潜在生产者意味着新的机遇。如果能大量出口这些产品就意味着大量出口了劳动力。以优化品种结构、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种,努力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不但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解决一部分人就业。

第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农民竞争就业的后劲。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未来,提高农村劳动力

素质是解决农民就业的根本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文化投资。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要多方出资,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造成一支数量庞大的、素质过硬的、适应现代农业大生产要求的农民队伍。

2、在农村广泛深入地普及科学技术教育,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根本上铲除愚昧迷信赖以存在和蔓延的社会土壤。

3、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从长远上看,提高农民素质最重要、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要继续认真执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程

1、要深入贯彻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方案,不断充实完善。

2、要切实加强再就业帮扶,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支持失业人员自由创业、自谋职业。要扎实推进再就业培训。采取“订单式”培训模式,增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积极推进创业培训,并做好一系列后续服务。

3、要不断强化城镇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在抓好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同时,要注重有就业愿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引导和帮助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研究制定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配套政策,发动当地骨干企业积极吸纳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4、要进一步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积极拓展乡镇级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格局,实现每个镇级劳动力市场都有公共就业服务窗口,规范职业中介行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用工信息体系。

(三)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者维权

1、要全面推进全员劳动合同制度。

2、要认真抓好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工作。

3、要进一步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大力开展清欠职工工资的专项检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4、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强劳动保障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举报专查工作,扩大劳动保障年审范围。

(四)着眼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程

一是要切实抓好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二是要大力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