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报告

时间:2022-12-01 02:17:00

导语:镇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分析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汴塘镇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工业规模小,财政基础差,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如何通过政府主导,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汴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有效地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善,使农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1、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经济势力显著增强。我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2、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引导粮食价格合理回升,推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先后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结束了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历史。在多种政策合力下,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近两年农民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好态势。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环境显著改善。基本实现了农村水泥公路村村通,新农村居民示范小区建设进展顺利。

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高。一是初步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农村救灾、救济、救助制度。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二是积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新农村建设将面临的重点与难点

汴塘镇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少有的好势头。但是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集中表现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1、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抵御风险能力低。一是资源日益紧缺,约束因素越来越大。二是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偏低。从农田基础设施看,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老化失修,设施不配套,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低,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农民增收面临诸多困难,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一方面,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增收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继续靠价格上涨拉动农民增收难。二是靠低成本拉动农民增收难。今年以来,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去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涨,致使国家惠农政策的好处有相当一部分被抵消了。

3、地方财力支持农村发展力量有限,农村机构运行仍然比较困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地方财力的支持。在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乡镇,这点能够做到。但在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有限的地方财力难以为农村大量的硬件设施、公共事业建设提供配套的资金保证。而没有相当的硬件设施建设与公共事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难以落到实处。

4、农民素质低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对物质文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民素质有相应提高。事实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无不要求有较高的农民素质做保证。但目前在提高农民素质上,缺乏有效的措施与手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期间,汴塘镇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精心谋划发展战略,加大重点领域投入,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汴塘新农村建设。

1、逐步落实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大力改善农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和条件。落实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在政策和体制上保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现阶段粮食补贴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极大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另一面却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与规模化经营,均化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成果,因此,要注重农业生产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当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依然不充分,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外出务工信息不灵,缺乏对劳务市场用工信息的了解;二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就业受到各种限制;三是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四是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一是要建立劳动力流转机制。要建立城乡劳动力良性互动的用人竞争机制,建立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使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以民营化为基本价值取向,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兴办各种类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和组织,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三是要继续积极发展劳务输出。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来办,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

3、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一是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城镇化,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培植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区域特色产业。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在创造市场、推广技术、培训农民、转移劳动力、提供信息、打造农产品品牌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它们做大做强,并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走上市场化,引导农业走向工业化。

4、发展农村事业,提高保障水平。大力支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逐步消化乡村办学债务包袱;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整治脏、乱、差现象;提高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证一定数量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要切实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低收入家庭逐步纳入救助范围